陳英
摘 要:文物是民族文化遺產,是對民族精神的繼承,是歷史的見證,是不可再生性產物。加大文物的保護,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體現,是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本文就加強文物保護的意思及策略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關鍵詞:文物保護;意義;策略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文物保護。文物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社會實踐遺留產物,是經過長期的社會生產遺跡,是對歷史的重現,具有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是國家及民族發展的印證,代表了數千年社會文明的進步[1]。所以,加強文物的保護是必然的,需社會各階層、各組織及人民大眾的協力合作,以延長文物壽命,使其發揮重要價值,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科學研究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1 加強文物保護的意義
1.1有利于科學研究活動的開展
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可以使科學研究活動順利進行,推動經濟發展。因文物代表的是某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實踐產物,具有一定的科學成果性,對其歷史文化的研究有較大的意義。而文物是歷史文化產物的載體,是科學研究的依據資料。對哪些文字記載欠缺的歷史階段,文物就是歷史研究資料。且加強文物保護,能加大科學和文化藝術的結合,促進其發展。而文物作為歷史文化,為當地提高了旅游觀賞資源,可帶動周邊產業,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推動地區的經濟發展[2]。
1.2有利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弘揚
文物是經過歷史階段文化洗禮的產物,傳承著民族歷史文化,表現了民族精神。文物出土象征著國家對其所在區域的所有權,對增強民族凝聚力、傳承民族文化、維護國家統一意義重大。
1.3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
加強文化保護,使文物歷史文化完整的呈現在人們面前,以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歷史文化,提高文化素養。因歷史文物是民族創造力的表現,見證了歷史時刻,尤其是對于一些體現了愛國主義的歷史文物,可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弘揚愛國主義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建立和諧社會。對一些體現文化豐富的歷史文化,可傳承傳統文化,豐富人們精神生活、提高其鑒賞能力,使其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提高。
1.4有利于于世界文化交流
我國的歷史文物豐富,內涵較深,弘揚本國文化外,還可借鑒給其他國家進行鑒賞,形成世界文物及璀璨文化。目前我國歷史文物體現的文化在國際文化交流上占有較大優勢[3]。
2 加強文物保護面臨的問題
2.1 缺乏文物保護意識
隨著經濟發展,文物旅游發展較大,雖大部分人有文物保護意識,但其程度不高,對文物保護沒有起到實際效果。且有部分人認為事不關己,文物保護意識淡薄。
2.2 文物保護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雖然有文物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但執行較差,未落到實處,且部分法規細則不完善,對違法行為無直接量文,導致文物破壞現象不斷。
2.3文物保護工作認識不足
很多區縣地區因經濟較差,對文物進行過度開發,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沒有重視對其保護工作。政府資金投入也較少,造成部分文物長久失修,受損嚴重,更甚者出現倒塌損毀,造成文物流失。
3加強文物保護的策略
3.1 建立和完善文物管理結構體系
加強文物保護工作應建立文物管理體系,以制度為基準點,健全文物保護管理結構體系,制定相關責任管理機制,將責任落實到崗位和人,強調責任劃分,使文物保護工作人員意識到文物保護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樹立其責任心。另外,要做好文物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協調發展,文物保護部門應將文物保護視為正規建設項目,從實際角度實行有目的的保護。同時,文物當地的政府部門應健全文物保護條文制度,協調好文物保護和基礎建設,合理解決居民建房、市政建設和文物保護的協調。細化文物保護條例,明確各部門、各鄉鎮、街道的保護職責,提升對文物的質量保護,并確保保護率[4]。
3.2加強文物保護宣傳
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以提高文物保護意識。首先可在文物景區或文物館陳列處進行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增強人們意識,讓人們知曉文物保護的重要性,知曉破壞文物是違法行為,會觸犯法律受到懲戒,讓其自覺遵守文物保護,抵制不規范行為,減少人為破壞文物的行為。還應擴大文物保護的監督工作,鼓勵檢舉文物破壞事件,對提供有利破案線索進行獎勵。再次,可選取形象大使通過媒介進行文物保護相關知識的傳播,讓更多大眾了解文物保護的重要性[5]。同時,文物保護政府部門應保持端正的思想,將文物保護工作和經濟發展有效結合,協調發展。應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文物旅游業的宣傳和發展,不要過度利用文物資源。
3.3加大資金投入
文物保護工作涉及事項較多,工作關系復雜,管理難度較大,需足夠資金才能確保工作正常開展。所以,文物管理政府部門應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持,確保工作順利進行。可建立基金會,將社會資金和資源進行整合,以提供文物保護工作實施保障。還可進行多渠道的融資工作,鼓勵社會資金回購海外流失文物,將其捐贈進行文物保護。同時,應合理利用資金,確保資金用到實處。落實文物保護的各項制度和措施,對文物保護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避免造成資金浪費。資金應首先應用在急需重點維修的文物上,以及時進行修繕消除安全隱患。
3.4加強文物安全隱患消除
定期檢查重點文物的安全,遇周末或重大節日時,應加大安全檢查,密切關注文物展列、庫房、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排除安全隱患。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針對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和增加保護方案。并定期進行文物保護專項整治,實行安全生產月報告,匯總分析問題,確保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3.5加強文物保護培訓力度
定期進行文物保護安全工作的培訓,明確文物保護責任主體,建立文物保護意識和責任心,不斷提高其素養,以促進文物保護管理水平提高。可建設“119”或“防火墻”工程,以提高保護系統安全意識。
3.6加強消防設施
分清文物保護的主次,對重點部位進行重點保護,加強消防建設。可設立專門的項目以啟動文物保護工作。文物保護設備應完善,各種設備應得到充分利用,加強利用率,提高重點文物保護。
3.7建設人才隊伍
進一步優化和加強文物保護工作人才隊伍,擇選專業素質較強的人員,或引進高博人才。并加大已有工作人員的培訓,增加其知識層面,使其不斷成長,掌握更多相關保護技術。可借鑒優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技術,以提高區域文物保護水平。對古遺址文物保護工作上,應加大人員對青銅器修復和保護技術的學習,確保文物保護工作到位。
4 總結
通過綜述可知,歷史文物不僅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藝術價值、人文價值,還能展示民族精神,是重要的歷史見證和傳承,所以,加強文物保護工作非常重要,不僅可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弘揚民族精神,還能增加民族凝聚力,也能為科學研究提高依據,推動經濟發展。為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我們必須建立完善文物管理結構體系,加大宣傳,增強人們保護意識,并引入資金,加大人員培訓和人才建設,以更好的保護文物,為保護國家文化遺產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崔力鵬,高飛,葉周潤,方毛林.文物管理的三維GIS系統設計與實現[J].工程勘察,2020,48(05):75-78.
[2]王洪明.方氏宗祠坊石質文物保護初探[J].山西建筑,2020,46(09):27-28.
[3]郭謙,黃凱,李紫妍.歷史遺址的“博物館式保護”——肇慶古城城樓復建研究[J].華中建筑,2020,38(03):118-122.
[4]趙慧君.文化遺產等級體系:生成中的價值認知與理解困境[J].中原文化研究,2020,8(02):122-128.
[5]陳琳,陳曉龍.文化+旅游背景下崖州傳統建筑的保護與利用思考[J].城市住宅,2020,27(03):56-59.
(作者單位: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陜西 西安 7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