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鴻 嚴景詩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大多數教師已經認識到,要以有限的課堂時間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提升技能,就能夠完成教學任務,構建出高效課堂。因此,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加強教學理念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有效的課堂策略,從而順利完成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研究教材;信息技術;優化問題
課堂是師生共同構成的一種環境,高效課堂的構建絕對離不開教師準確的教學定位、學生活躍的思維與課堂和諧的氛圍。在傳統課堂中,教師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造成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強,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結果。因此,作為新時代下的高中語文教師,應重點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促使學生以熱情的態度參與課堂學習,進而優化課堂教學效果。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作一粗淺的探討。
一、研究教材文本,把握教學目標
實踐表明,教材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橋梁,也是提高學生各方面知識與技能的重要基礎,所以教材是進行教學活動最不可忽視的資源之一。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充分研究教材,把握教學目標,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使學生意識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進而在完成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同時培養學生循序漸進的意識。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我有一個夢想》這篇課文時,首先對學生進行作者和寫作背景的簡單介紹,播放示范朗讀,使學生產生足夠的熱情去學習這篇課文。然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揣摩重點詞句,結合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在演講稿中的運用。接著,幫助學生深入品析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體會到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并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將這種手法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書面表達能力。最后,讓學生交流學習這篇文章后的收獲。這樣,教師通過充分研究教材,逐步完成了教學目標,使學生深層理解了這篇演講產生的意義及其影響,切實構建出了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
二、借助信息技術,營造學習氛圍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對于課堂教學實踐而言,掌握信息技術的使用功能已經成為了每一名教師的必備技能。因此,作為一名科技時代下的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學習信息技術的多功能性,通過借助信息技術創設能夠聚焦學生注意力的情境來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從而使學生產生充足的動力去學習語文知識,以達到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相信未來》這首詩歌時,首先,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中華好詩詞——中國夢詩詞誦讀晚會》中誦讀這首詩的視頻,對學生說道:“這首詩是黑暗時代的一盞明燈,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然后,借助信息技術展現詩中的意象,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到這首詩歌的感染力。之后,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與學生一同分析詩人的思想境界,幫助學生樹立不管命運多么坎坷艱辛都要堅定信念生存下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思想。最后,要求學生以飽滿的情感齊讀這首詩歌,讓學生交流這節課的收獲。這樣,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體會到這首詩歌深沉而熱烈的思想感情,達到了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目的。
三、巧設真實問題,激活學生思維
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思維,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需要名教師培養的,而傳統的教學理念認為思維能力的提高僅僅體現在理科學科的學習當中,實則不然。因此,作為新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要知道思維能力的提高需要從問題開始,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巧設真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達到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充分吸收語文知識,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一滴眼淚換一滴水》這篇課文時,首先,簡要介紹了法國作家雨果以及他的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要求學生對這篇課文進行閱讀,對學生提問:“是誰在流淚?在什么情況下流淚?”由此為下面的教學鋪平了道路。然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對學生提問道:“課文用生動的語言詳盡地寫卡西莫多恨愛斯梅拉達,跟卡西莫多流淚有什么關系?”進而以“流淚”為中心提出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對文本內容進行探究,使學生深入體會了對比手法的藝術魅力。最后,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主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道德修養,讓學生交流學習這篇課文后的收獲。這樣,教師通過設計優化問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人性的復雜,凈化了自己的靈魂,從而達到了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目的。
總而言之,高效課堂的構建已經成為了十分緊迫的教學任務。因此,作為一名高中語文的設計者,我們要始終保有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教學思想,不斷尋求恰切的教學策略,構建出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羅雪.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以實現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8):54.
[2]戶曉萌.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思考[J].中國新通信,2018,20(0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