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耿東
摘要:對于校本化的學習,教師要精心設計課程,避免教學的無目的性。美術教師不僅要對校本課程建設有高度的敏感性,還要具有課程開發的能力。時下,美術教師可以在抗“疫”中提取生動的教育素材,以戰“疫”為主題,以美術創作為載體,以校本化學習為方式,構建戰“疫”探究性課程。
關鍵詞:校本化學習;美術創作;戰“疫”;課程設計
今年1月以來,我國一直在進行著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嚴峻阻擊戰。戰“疫”中涌現出的一幕幕感人畫面,是教育的鮮活素材。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凸顯教育智慧,落實立德樹人,發展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一、美術學科戰“疫”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
美術校本課程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補充,它需要結合我國社會生活的實際,并堅持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方向。在注重校本課程開發的當下,教師應樹立新的課程開發理念,逐漸形成課程開發的能力,與時事教育相聯系,有意識地補充校本教材的不足;還應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學資源,開展豐富多樣的美術活動,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美術教師要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有高度的大局意識,對校本課程的理念有較強的認識,并掌握校本課程開發的要領,避免教學出現隨意性的現象。
(一)美術學科要以生活為資源
美術學科戰“疫”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對象是中學生,這些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對社會缺乏客觀的認識,但他們身處在這一場戰“疫”中,也有著深刻的體會。學生能夠感受到一線醫務人員及志愿者的無私奉獻和大無畏精神,堅信在在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及各行各業的大力支援下,我們必定能戰勝這場無硝煙的戰役,學生的這些感觸,是以往沒有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精選能充分發揮美術學科育人功能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的美術課程。所以,美術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生活為資源,開發體現生活的校本課程。
(二)美術學科是表達戰“疫”主題的獨特載體
從美術學科教學的角度看,戰“疫”美術創作可以選擇的內容有很多,但要遵循美術校本教學的基本理念與原則:第一,要依據新課標,掌握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合理設計教學內容,促使學生美術創作既能鍛煉形象思維和創造思維,又能形成一定的藝術素養。第二,戰“疫”美術創作的實踐活動作為美術學科的一種補充,其涉及的美術創作形式和內容有很多,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及學生對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情況了解,適當擴展學生美術創作的形式與內容。如鼓勵學生選擇繪畫、速寫、水彩、素描、剪紙、版畫等他們比較容易把握的藝術表現形式,促使其大膽發揮想象,進行美術創作實踐。第三,選擇一個融合點,以美術戰“疫”創作為載體,以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為重心,開設“停課不停學”線上美術校本教學的網絡課程。開設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抗擊疫情,祝福祖國”的繪畫創作,提高其對中國人民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認識,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美術學科可使學生對疫情有更深刻的理解
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病毒對人類的襲擾和侵害不可估量。這種病毒傳播速度極快,已經從武漢蔓延到我國各個城市,其防控難度相當大,屬于我國建國以來重大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付這種病毒既需要國家制定疫情應急防控治理機制,有相應的頂層設計和輿論引導,又需要人人配合,樹立預防意識,共同抗擊疫情。學校也不例外,教師開展美術創作校本課程,不僅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病毒的危害,掌握防控疫情的方法,培養其敬畏生命的意識;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繪畫技能,學習戰“疫”英雄的大無畏精神和強烈家國情懷、必勝的信念、擔當奉獻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堅定前行的勇氣、頑強不屈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超高的專業素質,讓學生積極應對困難,懂得珍愛生命。所以,教師選擇抗“疫”題材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可以提升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造型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對疫情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美術學科戰“疫”校本課程的教學結構
教師對戰“疫”校本課程的教學計劃與結構制定,都需要完成以下幾個教育基本要求,即通過戰“疫”美術創作應力求達到什么教育目標?如何有效組織戰“疫”美術創作素材?如何讓學生借助戰“疫”美術創作加深對藝術形式的體驗?這些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如何制定美術創作的評價標準?學生網上學習的效果如何反饋?可見,美術創作校本課程的開發牽涉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過程、評價和反饋五個基本要素,它們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形成一個有機的課程結構體系。
(一)戰“疫”校本課程的結構設計原則
戰“疫”校本課程的結構設計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依托新課標設計美術創作目標
依托新課標設計美術創作目標,課程的設計要立足戰“疫”中逆行者的英雄事跡,堅持立德樹人,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發展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增強其對國家和現實社會的了解,凸顯課程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戰“疫”校本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不能脫離新課標的宗旨,要以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為依據來進行設計。
2.課程內容聚焦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漸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鐘南山、李蘭娟等一線醫務人員的英雄事跡,讓學生學習那種敢于舍命、勇于奉獻的愛國精神,讓學生領悟向真、向善、向美的真諦,培養其強烈的國家認同感、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責任感、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以及公共參與意識、尊重科學和生命的意識。因此,戰“疫”校本課程要以這些內容來組織教學,使學生感受藝術創作的魅力。
(二)戰“疫”校本課程的結構框架
基于對新課標和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我們把美術戰“疫”校本課程的結構設計成一個完整的框架,如圖1所示。
1.主題的設計
美術教師應以戰“疫”中如何開展“抗擊疫情,祝福祖國”美術創作為主題,將抗擊疫情與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主題貫通起來,落實于學生的學習過程。美術教師可以進一步精選內容,重視以學科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基于戰“疫”美術創作的教學設計是課程設計的基本點,也是教學的關鍵。
2.學習任務的設置
對于學生學習任務的設置,教師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生感受到在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抗擊疫情,必定能夠取得這場戰“疫”的勝利。
3.素材的選擇
美術教師應選擇各種真實生動的戰“疫”素材和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入到戰“疫”中。通過各種戰“疫”美術表現形式的創作,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正能量,了解疫情防控知識,體驗藝術創作的樂趣,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其造型能力和創造能力。
4.價值觀的培養
學生在線上和線下戰“疫”美術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國家認同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美術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直觀、更加具體了解國家、黨中央、政府各職能部門以及國家力量為保衛人民所作貢獻的機會,促使他們對戰“疫”美術創作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戰“疫”美術校本課程,學生能夠真正透徹理解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并牢牢銘記在心,更好地規范其行為,給其成長指引正確方向,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三、美術學科戰“疫”校本課程的教學實踐
學科核心素養下校本化學習的美術學科戰“疫”校本課程,是教師在疫情時期對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融合有關的美術創作基本要素、創作方法、藝術表現、主題表達和情感抒發的探索,有效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知識、生活經驗等,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解決美術創作問題,使戰“疫”美術創作過程能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基于校本化學習的美術戰“疫”校本課程具有以下五個特征:一是指向學科基礎知識的再構建;二是建構學生真實的美術校本化學習成果;三是將知識在美術創作情境中有效遷移;四是校本化戰“疫”課程的教學與新課標的要求相吻合;五是強化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對學生進行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教育。
(一)圍繞戰“疫”校本課程進行多方面探究
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知識的能力,并要求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拓寬其創作的深度,引發學生對疫情深層次的思考,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谶@樣的認識,教學中我們設計了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你對新冠肺炎病毒有哪些了解?說說感染途徑及其危害性有哪些?預防新冠肺炎病毒的基本原則是什么?戰“疫”美術作品都有哪些藝術形式和藝術特點?如何突出戰“疫”美術作品的主題?你這幅作品表達了什么情感?我們如何向逆行者學習?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阻擊戰中,體現出國家制度有哪些優勢?新冠肺炎病毒的出現對我們提出哪些挑戰?我們如何加強對疫情的防控?
(二)“抗擊疫情,祝福祖國”美術創作課例
【教學課題】
共同抗疫,我們在行動。
【創作類別】
手工剪紙。
【課程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新冠肺炎病毒的基本知識,認清危害,掌握防范疾病的基本方法,明白防范的重要性。
2.要求學生掌握剪紙的基本技巧,培養學生的剪紙創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3.引導學生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養其預防病毒的意識,提高其抗擊病毒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覺性。
4.引導學生學習逆行者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重點】
重點掌握剪紙的造型裝飾手法,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
【創作要求】
在班級釘釘群宣布創作要求:用剪刀或刻刀制作抗“疫”美術作品。
剪紙需要準備的工具材料:白色卡紙、紅色紙、鉛筆、墊板、夾子、剪刀和小刀。
【活動準備】
教師:制作PPT。
學生:課前搜集一線醫務人員的先進故事和戰“疫”美術作品。
【活動過程】
線上活動之一:了解疫情,走進英雄,播放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視頻,全體學生觀看,并說出對病毒的了解。
線上活動之二:認識新冠肺炎病毒,了解其危害性,掌握防控方法,熟記抗疫剪紙的制作技巧,進行抗疫剪紙創作。教學過程結合講授、欣賞、問題探究、比較與討論、觀看微視頻等,要求學生說出贊美英雄的詩句名言,融入范仲淹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秋瑾名言“中流砥柱,力挽狂瀾”等。
線上活動之三:教師講解剪紙制作方法,微視頻播放剪紙制過程。剪紙步驟如下:第一,明確剪紙人物形象和其他物象。學生需要在紙上畫出要剪的人物形象,在需要剪掉的部分畫上陰影,可以采用陰刻、陽刻法或陰陽混合刻。第二,用剪刀、刻刀把畫好的圖形剪刻下來,輕輕打開剪紙人物或其他形象。第三,把剪紙作品張貼于白色卡紙,用手機拍照,將原圖上傳作業群。
線上活動之四:評價激勵,線上欣賞交流。學生相互點評作業,集中展示優秀作品,通過釘釘群共同欣賞。學生討論生活中如何做逆行者,如何做好自己,如何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及我國國家制度有何優勢等一系列問題。
【學生作業】
教師線上輔導,課件展示戰“疫”剪紙制作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制作難度。學生可添加與主題相關的環境因素,使畫面更豐富,發揮想象,剪出有關抗擊病毒的精彩作品。
【課后延伸】
學生把自己制作的抗“疫”剪紙作品與家人一起分享,感受動手的樂趣。
(三)制定戰“疫”校本課程的評價標準
戰“疫”校本課程的作業評價是美術創作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對師生教與學的評價。它是學生在完成本學科作業后的學業成果表現,教師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習過程。戰“疫”美術作業的評價重在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展示自我,發現與發展學生的潛能,促進其全面發展。戰“疫”校本課程以“抗擊疫情,祝福祖國”主題美術創作為主線,其內容包含“繪畫創作、版畫創作和剪紙創作”三個學習模塊,評價標準要根據課程內容,以本學科核心素養的學業表現水平為依據,采取自評、互評和師評三種形式。各種美術創作形式的評分標準側重點不同,教師可以依據美術創作的基本要素和重難點設計各自的分值。教師應要求學生將作業上傳到釘釘班群、微信群等進行評閱,優秀的作業成果可在網上或學校微信公眾平臺加以展示。學生恢復上課后,可通過班級文化墻、學校藝術展覽室加以展示,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戰“疫”美術創作的樂趣。線上“抗擊疫情,祝福祖國”美術校本課程的評價標準如表1所示。
總之,學生通過線上和線下美術戰“疫”校本課程的學習,不僅了解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基本知識和防范方法,還懂得了預防病毒的重要意義。同時,學生還明白了病毒對人們健康和國家社會的危害性,他們以美術創作詮釋英雄,從心底里崇敬逆行者,學習他們為國為民的大無畏精神,深化其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識,有效增強了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幫助其樹立了健康的生活觀念,切實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連福.校本課程的本意[J].人民教育,2019(10).
[2]莫景祺.重申“促進學習的評價”[J].基礎教育課程,2019(11).
(責任編輯:孫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