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
摘? 要: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具有陶冶人心靈、提升人境界的功能,對此功能的實現便是音樂教育的旨歸,而實現的方式除卻對音樂本身的挖掘探索之外,還可依據其與同屬于藝術范疇的其余藝術形式間的相通性,將其與多元藝術種類相結合,在創造出一種新型音樂教學范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基于此,本文就“與多元藝術種類結合的小學音樂教學”話題做出分立,從音樂與文學、音樂與美術、音樂與舞蹈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借具有意義的文字、形象可感的畫面、律動起伏的肢體感受音樂的外在聲音、內在含意。
關鍵詞:小學音樂;多元藝術種類;結合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和時間藝術,需要聽者在樂曲所占據的時間范疇內,透過聽覺去感受、揣摩音樂所可能具有的思想與感情,而絕大多數聽者對于音樂思想與感情的感知結果都是模糊的。對于生活經歷與思情感知力皆相對匱乏的小學生而言,其對音樂的純聽覺感知便更為艱難。基于此,我們便欲探究一條可以將音樂意義外向化展示出來的教學道路,即與多元藝術種類如文學、美術與舞蹈相結合,以文字、畫面與肢體作為傳遞音樂意義的可解、可觀載體,以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素養與藝術氣質。
一、音樂與文學:文字詮釋
音樂與文學皆屬于藝術,前者通過聲音來呈現美,傳遞思想情感,而后者則通過文字來展現美,表達思想感情,兩者皆具有浪漫的詩意而可在人類抒情的本質上達到契合,但文學相較于音樂而言卻能依托其文字用具的社會契約性而更具有清晰詮釋事象人情的潛力,更具有被人清晰認知與理解的可能。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則可與文學相結合,在相似的情感氛圍內,以文字來詮釋音樂的意義。
例如:在《思鄉曲》一曲的欣賞教學中,在此樂曲所展現出來的濃郁的、柔情的思鄉情懷之下,我在介紹了本曲的創作背景之后,伴著音樂向同學們深情地朗誦了同樣抒發思鄉情感的余光中的《鄉愁》一詩,悠長多情的曲調在“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的回憶、吟誦與嘆息下,其想念的、牽掛的、又無法觸碰的情感便得到了緩緩的展現,同學們借助對由此文字傳遞出的“海峽兩岸母子分隔、祖國內外夫妻分離、塵土上下母子永別”的意象和意境的想象,其內心便能夠產生相應的情感,進而帶入到對音樂的欣賞中,并將詩與音樂融為一體,將詩之美、詩之情、樂之美、樂之情凝合成為藝術之大美、之大情,凝合成為自己高雅的心靈境界與藝術氣質。
二、音樂與美術:畫面詮釋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要的思維方式,且人本身即對“眼觀”的東西具有更強的感知,“百聞不如一見”即是這個道理。基于此,在某個相通點的連接下,作為聲音藝術的音樂便具有了與作為視覺藝術的美術相結合的可能性與可行性,通過形象可感的畫面來詮釋只能通過感知來理解的音樂意義,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
例如:在《雪花帶來冬天的夢》一曲的教學中,在“雪花亮晶晶”“告訴小青蛙,告訴小甲蟲,告訴小刺猬”等歌詞對音樂意義的詮釋之外,我又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了多幅美麗的、夢幻的冬雪圖。音樂播放與圖景展現的共時性,能夠全面地調動起同學們的聽覺、視覺、想象與情感,如在飄飛的白雪的籠罩下安靜祥和的紅色屋子、在白雪皚皚的原野上一同打雪仗的同伴、小孩子在雪地中堆雪人的情景與人人臉上洋溢著的笑容等,能夠使學生更深入地感知到音樂旋律的歡快,及在此歡快之下的對美麗的冬雪世界的無限熱愛之情,這便是美術畫面之于音樂的詮釋方式與作用。其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的小學生的音樂感知與音樂素養培育而言,是必不可缺且無可替代的。
三、音樂與舞蹈:肢體詮釋
“詩樂舞”一體是原始的藝術呈現形式,即音樂與舞蹈相生相伴而相互成就,前者作為后者的靈魂,而后者又作為前者的詮釋形式之一存在。舞蹈根據音樂節奏、旋律和情感而設計動作,而又通過肢體的伸縮起伏展現音樂節奏、旋律和情感,將音樂意義與音樂之美通過可視的方式呈現出來。音樂與舞蹈的結合所展現的藝術境界又往往遠高于單純的音樂或舞蹈而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與氣質。
例如:在《茉莉花》一曲的教學中,為了讓同學們感知曲子優美的旋律和意境,除卻引入了相關的文學文本與美術圖景外,我還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播放了以《茉莉花》為背景音樂的舞蹈視頻。舞者優美的身姿詮釋了樂曲純美的曲調,柔緩的動作過程則展現了樂曲悠揚的旋律與柔美的情感,隨著節奏與旋律快慢的變化而變化的肢體動作則將舞蹈變換為一支可觀的、形象的音樂。音樂與舞蹈相結合的畫面通過對同學們視覺與聽覺的調動,而創造出一個大美、渾融的藝術境界,使同學們投入其中而潛移默化地接受著藝術的熏陶,提升著心靈精神的境界。
總之,音樂與多元藝術種類的結合是對藝術類項之間相通性的充分運用,是對音樂之美進行充分挖掘與呈現的有效方式,因而可引入小學音樂教學中,用以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感知力。但要實現此目標的首要前提便是教師自身要有深厚的音樂與藝術修養,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亦不忘在自身專業領域內的深耕。
參考文獻:
[1]吳洋.基于素質導向的小學音樂教學淺析[J].學周刊,2020(02):136.
[2]苗小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