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花玲
當前,我們仍處于新冠疫情防控階段。在抗疫的同時,另一個可傳染的呼吸道疾病其實仍需引起重視,這就是肺結核病(過去叫“癆病”)。目前我國有500萬活動結核病患者,患者數居世界第2位。不少人認為,結核病現在幾乎銷聲匿跡,沒什么重視的必要了,其實不然,結核病離我們并不遠。尤其疫情當前,關于肺結核的預防和治療也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和警惕。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及許多臟器,如肺、腎、肝、胃、腦、腸、膀胱、皮膚、睪丸、骨等。其中,最常見的是肺結核。呼吸道吸入是肺結核的主要感染途徑,但人體感染結核菌后不一定發病,當抵抗力降低或細胞介導的變態反應增高時,才可能引起臨床發病。
肺結核一旦發病,其臨床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發熱。肺結核病的發熱,有其特點:(1)長期低熱,一般午后和傍晚出現,清晨可以恢復到正常體溫。所謂低熱,也就是在38℃以下。很多患者可能全然不知道自己在發熱,有的患者可以出現厭倦和不適;(2)體溫不穩定,如在工作時可以自覺發熱和疲勞,即使稍作休息體溫還不能恢復正常;(3)在病情惡化進展時,發熱明顯,尤其在肺部有其他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可以發生高熱,有時可在39~40℃,身體抵抗力極度低下時結核菌可能全身播散,這時會發生持續的寒戰、高熱現象。
2.盜汗。肺部病變較重的患者可能出現盜汗現象,嚴重的時候衣服、被子都可以濕透?;颊呖勺杂X極度疲勞和虛弱。
3.咳嗽。這是肺結核最常見的局部癥狀。早期咳嗽可以很輕,常呈單聲咳,也就是我們俗話說半聲咳,無痰干咳,影響工作生活的程度不明顯。當病變進展時,咳嗽可以加重;伴發支氣管內膜結核時,咳嗽可以加劇,有時可發生嗆咳。對久病不愈患者,如發生支氣管移位,氣管因病灶粘連被牽拉,或被周圍淋巴結壓迫使支氣管變形時,可以因通氣不暢而發生刺激性咳嗽,這種咳嗽猶如吃嗆食物而發生的嗆咳,甚至呼吸困難。
4.咳痰。起病初期咳痰不明顯,或者有少量的白色黏液痰,但在病變擴大甚至肺部有空洞時痰量就會增加。在有其他致病菌感染時,痰量也會增多,且可出現黃膿痰,而且還可伴隨全身癥狀出現發熱、寒戰等現象。
5.胸痛。胸痛也是肺結核的主要局部癥狀,一般出現在病變波及胸膜尤其是波及壁層胸膜時。有時出現不定部位的隱痛,這是由于神經反射作用所致,在肺呼吸運動時不受影響。有的患者會感覺肩部或上腹部痛,這很可能是炎癥刺激橫膈膜通過神經反射所致。
6.咯血。并非所有肺結核患者都會出現咯血,出現咯血的患者大約占整個病患者的1/3多一些。我們都知道,血是從血管里出來的,所以,當病變影響到血管壁的通透性或直接損傷血管時便會出現咯血。不少患者事先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肺結核,平時有些咳嗽、發熱的也不在乎,直到咳嗽時發現痰中有血絲、血塊,甚至滿口血,才想起來看醫生。此時經檢查便可發現肺部已有較多病灶,甚至個別已經出現肺部空洞。
7.其他癥狀。肺結核病變首先是從肺泡開始,當病變廣泛,大量肺泡組織被破壞氧交換受阻時,機體缺氧就會發生呼吸困難,甚至全身處于缺氧狀態,嘴唇紫紺(可能先出現舌尖發紫)。長期慢性缺氧,會使手指末節指骨呈鼓錘樣改變,稱為杵狀指。
一般來說,下列5類人群容易患肺結核:妊娠或分娩后女性、老年人等抵抗力較弱的人群;罹患糖尿病、矽肺、艾滋病等疾病者;接受血液透析或長期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群;長期處于過度緊張、過度疲勞狀態者;與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者。
盡管有這么多典型癥狀,但是實際在臨床上,多數患者可能早期并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不易引起重視,常被誤認為“感冒”“咽炎”“氣管炎”而耽誤診治。因此特別提醒大家,對于遷延不愈的慢性咳嗽或不明原因的上述癥狀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那么,肺結核到底是如何確診的呢?臨床上,一般會讓就診者先進行胸部攝片檢查,對胸片異常者再進行痰涂片查看是否有抗酸桿菌,另外還需進行痰結核菌培養。痰的標本以晨起漱口后咳出為佳。痰結核菌涂片檢查方便易行,出結果快,是目前診斷肺結核的可靠方法。結果陽性,說明痰中查到結核菌,可以確診為肺結核。增加痰液檢查次數可提高陽性機會。因此,高度懷疑結核病而痰涂片陰性者,需反復查痰涂片及培養。
這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肺結核有不同的分型、分期,其中有一種特殊類型結核的胸片可無異常表現。那就是支氣管結核,是發生于支氣管內的結核性病變,疾病早期臨床上極易被漏診,從而延誤治療,可導致不可逆性支氣管狹窄、肺不張等。此類患者有咳嗽,咯痰不多,后出現胸悶,而無明顯的消瘦、盜汗等結核癥狀。醫生體檢多可發現局限性吸氣相干啰音,臨床排除哮喘后,應想到支氣管結核,積極進行痰檢及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是診斷支氣管結核必需的檢查手段,通過鏡下的活檢、刷檢可以提高支氣管結核的診斷率。因此,對于咳嗽大于3周的患者,須警惕肺結核病,積極采取相關檢查,排查結核,減少誤診和漏診,提高肺結核早期診斷率。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絕大多數肺結核患者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目前,肺結核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在用藥過程中,特別需要避免不規范的用藥情況。因為,用藥不規范不只可能導致病情遷延不愈,甚至可能進一步加重病情或者變成他疾。比如,不規律、不規范治療易造成耐藥肺結核,與普通非耐藥肺結核相比,耐藥肺結核治療難度大、時間長、藥物不良反應大,病死率高,治療費用大,治愈率低。一般來說,單耐藥結核病一般需治療一年半,耐多藥結核病則需要治療兩年。
此外,耐藥結核桿菌比較頑固,耐藥結核病絕不可以單一用藥,否則將導致耐藥情況加重。一般必須4~5種有效的抗結核藥物聯合治療,否則可能無法治愈。在治療過程中,有些患者往往會因感覺病情好轉,或因出現藥物副作用而自行停藥,或者自行更改藥物品種、劑量。殊不知,這種不規則用藥會使患者產生耐藥性,導致耐藥結核病治療失敗。療程不夠容易導致復發,再次使用抗結核藥治療效果差,可能無法治愈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