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李先生大腿根反復發癢,抹了好些藥膏都沒用。無奈之下來到醫院檢查,原來是股癬在作怪。股癬容易在溫熱潮濕的季節發生,如今正值夏季,不少人飽受股癬折磨。為此,筆者便仔細給大家講講股癬的防治。
股癬是真菌感染性疾病,常由絮狀表皮癬菌、須癬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等引起。常發生于陰囊對側的大腿皮膚,一側或雙側,多呈環狀或半環狀斑片。初于股上部內側出現小片紅斑,其上有脫屑,并逐漸擴展而向四周蔓延,邊界清楚,其上有丘疹、水皰、結痂、瘙癢。
股癬主要通過接觸傳染。如果使用的物品上帶有真菌,那么接觸這些物品,就有可能受到傳染。因此,股癬很容易在一同居住的人之間傳播,比如大學宿舍、職工集體宿舍等。真菌喜歡潮濕,生活環境中更容易在毛巾、地板、地毯和馬桶座圈上發現它們。
真菌還可以在人體潮濕溫暖的部位迅速繁殖。尤其是皮膚褶皺處不利于汗液蒸發,真菌便可在這種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生長。當穿的衣服濕了或太緊的時候,便可能出現股癬。比如夏天長時間穿著緊身褲或濕的泳衣;或在溫暖潮濕的氣候中工作、學習或運動,濕度高,排汗差,大腿內側就可能出現紅斑、丘疹,瘙癢劇烈;長時間久坐也有利于股癬的發生。如果患有香港腳(腳癬),腳部真菌逆行向上,就會感染腹股溝,出現股癬。此外,肥胖者大腿褶皺明顯,不利于汗液蒸發,更容易患股癬;免疫系統較弱者也很難預防股癬;糖尿病(高血糖)也會使人面臨股癬好發的風險。
有人覺得股癬就是癢,撓一撓就行了,不需要專門去醫院。其實,若搔抓導致皮膚破損,容易誘發細菌感染,發生丹毒,出現紅腫熱痛,可能就要住院治療。這時需要服用多種藥物來治療嚴重的皮疹,這些藥物可能會引起胃痛、惡心、嘔吐腹瀉,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皮疹。
因此,當腹股溝、臀部、大腿根等部位出現邊界清楚、炎癥明顯、覆有鱗屑的紅斑時,應到皮膚科就診。醫生會詢問患者的相關病史,可能涉及的提問包括是否患有手足癬或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皮損出現的時間、皮損初起時的樣子、是否有疼痛或發癢、是否有過類似癥狀等。是否有什么其他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是否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等也是醫生會提及的問題。此外,醫生還會詢問患者的職業、是否參加運動、是否長時間坐著、是否大量出汗、是否長時間穿緊身衣褲或濕衣服等。之后醫生會簡單地觀察皮損的顏色、形態、出現部位等。如癥狀不典型,醫生可能建議患者接受真菌鏡檢,或真菌培養及菌種測定,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中還有一些疾病與股癬相似,需仔細鑒別。
1.銀屑病主要累及頭皮、指趾甲和四肢軀干伸側皮膚。臨床表現為紅斑、斑塊和銀白色鱗屑。如果銀屑病長在腹股溝等皮膚皺褶部位,稱為反向性銀屑病。這是一種由T淋巴細胞變異引起的遺傳相關的慢性炎癥性疾病。真菌檢查陰性。
2.脂溢性皮炎最常出現在頭皮和面部,有時出現在前胸和皮膚皺褶部位。也表現為紅斑、鱗屑和丘疹。真菌鏡檢陰性。
3.離心性環形紅斑,看起來會很像股癬,也成環形,逐漸向外擴大。可能覆有跟隨性鱗屑。這是一種少見的反應性皮膚紅斑,不僅可出現在大腿內側,還可以在整個下肢。此病可以與很多因素相關,如內臟疾病、藥物和食物暴露。真菌檢查陰性。
4.紅癬和假絲酵母菌病,它們是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皮膚病。紅癬是微小棒狀桿菌引起的一種皮膚病,常在皮膚皺褶部位出現紅褐色半片。若皮損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下呈現珊瑚紅熒光,則可確診為紅癬。如出現紅色斑片并伴有衛星狀排列的丘疹和膿皰,則提示為假絲酵母菌病。氫氧化鉀涂片或熒光染色檢查可觀察到念珠菌的假菌絲、菌絲和酵母細胞。與股癬不同,股部褶皺處假絲酵母菌病的男性患者常有陰囊受累。
5.玫瑰糠疹,此病常在軀干或四肢近軀干處出現,呈數目不定、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玫瑰色斑,其上有糖狀鱗屑。真菌鏡檢陰性。一般經4~8周可自行消退而不復發。
股癬一般不會自愈,治療目標是清除病原菌,快速緩解癥狀,修復皮損,防止復發。治療以外用藥物治療為主,皮損廣泛分布、皮損較嚴重或反復發作,以及外用藥療效不佳者,應考慮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
常見的外用藥有咪康唑、酮康唑、布替萘芬、聯苯芐唑、阿莫羅芬、特比奈芬等。一些中藥,如土荊皮等做的殺真菌藥膏也可以用。
要注意,腹股溝、大腿內側皮膚薄,不適宜用含有酒精的刺激性藥水,否則不僅疼痛無比還可能導致脫皮。
用藥時堅持用藥2周以上或皮損消退后繼續用藥1~2周,以防止復發。同時應注意劑型的合理選擇,需特別注意皮損炎癥較重的感染,防產生刺激反應,加重病情。
如果外用藥不頂用,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口服藥。如伊曲康唑膠囊,每天2片,連服1~2周;特比萘芬片,每天1片或隔天1片,連服2周。
值得一提的是,股癬有反復發作傾向。只有當紅斑、丘疹、鱗屑完全消退,真菌鏡檢和(或)真菌培養為陰性,方可視為痊愈。
此外,部分患者皮損消退后局部可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對于大腿內側、腹股溝的黑色素沉積,不用特殊治療。只要股癬控制了,色素沉著便會慢慢淡化,但是可能恢復不到原來的狀態。
為防復發,股癬患者需做好日常管理:
1.保持干燥。盡量穿吸汗、透氣的棉質衣物。肥胖者應頻繁更換衣物,積極控制體重,易出汗部位可以使用粉劑保持局部干燥。
2.每天洗澡。洗完澡后徹底擦干皮膚,用不同的毛巾擦干身體的各個部位。如果經常有股癬,洗澡后按要求涂抹藥物和爽身粉。
3.經常洗手,防止真菌傳播。特別是足癬患者,擦腳后切記洗手,防止真菌從腳到手,再傳播到大腿內側。在穿內衣之前先穿上襪子,這樣就不會把真菌從腳上傳到腹股溝。
4.患者內衣應定期進行洗、曬、煮燙等消毒處理。
5.進食清淡、營養豐富的食物,提高免疫力。
6.如果是接觸寵物感染所致,應對寵物進行真菌學檢查并治療,同時對寵物接觸過的家庭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潘衛利 主任醫師,教授。從事皮膚科臨床工作38年。對各種常見病和疑難病有較強的診治能力,特別是對銀屑病、痤瘡、玫瑰痤瘡、各種類型色素斑的診治。曾經擔任浙江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和杭州醫學院皮膚科教研室主任。現任浙江省人民醫院皮膚科藥物臨床試驗基地負責人。曾先后在國內和浙江省內多個學會、協會擔任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