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壽桐 高云剛
摘要:作為中小學最基層的教學與研究組織,學科組對于學科教學水平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辦學品質優化等都有一定的影響。當前,學科組建設存在應急性替代長期性、事務性替代業務性、獨斷性替代合作性等誤區。優化學科組建設,要鼓勵帶頭,更要強化帶領;要把握教材,更要研究學生;要關注組織,更要尊重個體;要提升專業,更要優化生活。
關鍵詞:學科組建設;中小學;學校管理
中圖分類號:G4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06B-0008-04
學科組是中小學最基層的教學與研究組織,其建設水平對于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應該下沉到學科組層.面,加強學科組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能力建設,夯實學校教育教學的根基,提升學校教育教學的品質。盡管學科組建設是學校的一項常規工作,但很少有人對此進行研究,以致學科組建設一直處于自發的實踐狀態。本文試圖基于學校管理的實踐,對中小學學科組建設的意義、誤區、要素、路徑等進行系統思考。
一、學科組建設的意義
什么是學科組?學科組是一個學科教師相互學習、研究、分享,既各有分工又相互合作,有共同的價值追求及文化組織制度的教育教學單位。“核心素養發展理念下學科組實踐共同體的構建,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助推器,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學校組織建設有機發展的重要保障。”"學科組建設對于學科教學水平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辦學品質優化等都具有一定的影響。
首先,學科組主要承擔著本學科課堂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任務,學科教學的安排、集體備課的組織、教學問題的研討、學科教研的開展等,主要都是在學科組層面進行的。所以,學科組建設水平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決定了學科教研的質態。
其次,學科組教師直接面對學生,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發揮直接的作用。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主要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實現的。由此,學科組建設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乃至核心素養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再次,學科組是學科教師共同體,學科組的目標、制度、文化等所共同形成的精神氛圍,對于教師專業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科組集體備課、學科教研等專業活動的組織,更是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平臺和動力。
最后,學科組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學科組的建設水平是學校辦學品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學校辦學品質產生直接影響。同時,課程教學是學校的核心工作,也是決定學校辦學品質的重要因素。如前所述,學科組建設水平對課程教學質量有決定性影響,并以課程教學為中介對學校辦學品質產生間接影響。
二、學科組建設的誤區
1.應急性替代了長期性
生活中的事務可分四類:第一類重要且緊急,第二類重要但不緊急,第三類不重要但緊急,第四類不重要且不緊急。“重要且緊急的立即去做;重要不緊急的,分解任務、制定計劃、按部就班(去做);緊急不重要,交給別人去做,或者委婉地拒絕都可以;不重要不緊急,堅決不做。”21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常常占據了學校管理的大量時間,以至于如學科組建設這樣重要但不那么緊急的事情往往被擱置在一邊,只在不得不抓的情況下應急地抓一下。學校的學科組建設要出成效,要真正成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就應該被當作學校工作的“牛鼻子”,時時抓,處處抓。只有把學科組建設當成常態的、長期的工作來抓,才能日積月累,久久為功,推動教研組不斷向前發展。
2.事務性替代了業務性
學校的工作千頭萬緒,如果工作中不能做到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就會手忙腳亂,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狀況。英國有句諺語:對一艘盲目航行的船來說,任何方向的風都可能是逆風。學科組建設同樣如此。業務主管部門、學科組組長如果思路不清、目標不明,就難以抓住學科組建設的重點,學科組活動的業務時間往往變成瑣事布置時間,甚至成為教師閑聊、吐槽、抱怨的時間,而不能用于聚焦教學問題、研究教學策略,從而在根本上失去了學科組活動應有的業務性。
3.獨斷性替代了合作性
優質的學科組建設能夠形成三方共贏的局面:學生學習進步,教師業務提升,學校品牌彰顯。為什么學科組建設常常做不到三方共贏,甚至適得其反,陷人了耽誤教師時間、影響學生上課、組織活動艱難的尷尬境地呢?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而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科組活動常常是組長的“獨角戲”,其他的成員皆是看客,皆是沒有發言權、無須動腦筋的旁觀者,缺乏參與的機會,進而喪失合作的熱情。如果把學科組活動比作一堆火的話,那么只有每個成員都盡已所能地為火堆添柴,火才能越燒越旺;相反,單靠學科組組一人拾柴添薪,學科組這堆火很難保持旺盛的勢頭。
三、學科組建設的要素
1.校長課程領導力為學科組建設之根
我們常說要提高校長的課程領導力,什么是校長的課程領導加?通俗地說,就是校長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的業務,而且要對課程與教學有深刻而獨到的理解,重視學校的課程建設。校長不可能精通所有學科的教學,甚至沒有時間、精力承擔本學科的教學任務,其課程領導力要轉化為課程實踐力,落實為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實踐乃至學生發展,需要有強大的中介力量。學科組就是校長課程領導力重要的中介力量。校長要重視學科組建設的頂層設計,發揮自身的課程領導力,引領各學科組活動的開展,使得各學科組活動既有共性要求也有學科的特點和本組的個性。
2.組長話語權為學科組建設之干
學科組組長是學科組的核心與靈魂,一所學校學科組建設水平的高低,從學科組組長話語權的大小上就能看出一二。學科組組長的話語權一半是學校賦予的。學校要賦予學科組組長話語權、發言權,給他們學科組建設的空間、時間,學校重大事項確定、活動安排、制度修訂、評優評先、職稱評聘等要聽取學科組組長的意見……學科組組長的話語權還有一半要靠自身去贏取。專業話語權是學科組組長話語權的核心內容,專業素養高的學科組組長往往具有更高的威信,能夠帶領學科組教師提高學科教學水平,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從而提升學科組的整體實力。在這個意義上,學科組組長的業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科組.建設的高度。同時,具有專業權威的學科組組長在學校里擁有更大的話語權,能夠為學科組建設爭取更大的空間、更多的資源,從而使學科組建設擁有更好的外部環境。
3.教師參與度為學科組建設之枝
作為學科組的主體成員,教師參與學科組建設的廣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科組建設的成效。從廣度來看,學科組不應成為少數人的俱樂部,而應成為學科組所有教師的共同體。學科組活動的主題應該具有廣泛性,讓本組所有教師都能參與,都能受益;無論是資深教師還是職初教師,都應積極參加學科組活動,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貢獻自己的力量。從深度來看,教師深度參與學科組活動,需要學科組活動有深度。學科組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集體備課層面,還應該對本學科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評價以及學生學習特征、教師發展規劃等進行研討,并結合教育發展和學科教學熱點問題組織專題研究。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全身心投人學科組活動,不僅要討論工作、交流經驗,而且要研究問題、創新策略,真正做到深度參與。
4.學生學習力為學科組建設之果
學校是培養人的機構,促進學生發展,是學校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務,學校各項工作都要圍繞學生的發展這個核心來開展。學科組在促進學生發展方面,承擔的主要職能就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力提升。一方面,學科組通過學科教學與研究,引導學生學好學科知識,掌握學科學習技能,形成學科學習力。另一方面,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學生如果沒有學會學習,形成必要的學習力,很難應對應接不暇的信息爆炸和知識更新。因此,學科組還要跳出學科領域,站在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角度,引導學生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學習力。
四、學科組建設的路徑
1.要鼓勵帶頭,更要強化帶領
學科組建設要允許并且鼓勵一部分人先“強”起來,要通過搭臺子、壓擔子、放樣子等途徑,創設讓有能力、有動力的教師脫穎而出的條件與氛圍,培養學科組領軍人物。當然,讓一部分人先“強”起來,最終目的還是帶動更多的人共同強大。學科領軍人物不僅要能“帶頭強”,更要能“帶領強”,發揮自己的榜樣示范和帶頭引領作用,帶領學科組其他教師一起發展、一起進步,從而實現學科組的整體走強。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求學科領軍人物具有良好的學科專業素養,理念先進,基礎扎實,知識面廣,能力突出,具有專業引領的條件;而且要求他們具有強大的團隊建設能力,有責任心,有凝聚力,有方法,有智慧,愿分享,肯奉獻,具有專業引領的能力。對于學科組來說,學科領軍人物的帶頭作用和帶領作用同樣重要:帶頭作用的發揮,決定了學科組建設能夠達到的高度;而帶領作用的發揮,則決定了學科組建設能夠積累的厚度。
2.要把握教材,更要研究學生
當下,學科組研究教材多而研究學生少,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法少,這種狀況亟須改變。首先必須承認,研究教材是學科組的主要任務之一。教材是學科教學的重要載體,學科組要組織教師通讀教材、梳理教材,研究教材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引。教師只有把教材研究透了、把握準了,教學時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教的是學生,因此,研究學生是學科組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如前所述,學科組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因此,學科組研究學生的切入點是學生的學習。學科組既要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學習心理等普適性學習理論,也要研究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偏好等個體化學習特征;既要研究學生的記憶力、觀察力、認知力、思維力等智力因素,也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意志、學習動力等非智力因素。
3.要關注組織,更要尊重個體
學科組是一個基層教師組織,應當注重組織建設。作為一個微型組織,學科組基本就是由組長、副組長和教師組成,組織結構并不復雜。但是,作為“人們為實現一定的目標,互相協作結合而成的集體或團體”叫,學科組的組織目標、組織文化建設不容忽視。在組織目標上,學科組建設不僅要指向學科教學的提升,更要指向師生的發展,后者才是學科組建設的最終目標。在組織文化上,除了要注重團結協作、和諧共進的集體文化氛圍營造之外,還要注重學習文化建設,通過組織學科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科專業知識、課堂教學方法等,把學科組打造成一個學習型組織。當然,組織是由人組成的,在關注組織建設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科教師個體的成長。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個性特征和專業特長:有的邏輯嚴密、以理服人,有的循循善誘、以情感人;有的長于教材解讀,有的長于教學設計;有的擅于啟發誘導,有的擅于系統講授……學科組建設一方面應該用人之長,積聚學科教師各自的特長,形成優質的學科組研究和實踐成果;另一方面,要尊重教師的個性特征和專業特長,鼓勵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并在學科組活動中給每個教師都提供各展身手、各盡其能的機會。
4.要提升專業,更要優化生活
學科組是一個以特定學科為紐帶的專業組織,提升專業水平是學科組建設的首要目標。一方面,學科組要致力于提升學科教學的專業水平,通過深入研究、精心設計、認真組織,力求讓每一節課都優質高效;另一方面,學科組要致力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研活動組織、課堂教學歷練,力爭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持續進步、不斷發展。但學科組不僅僅是一個專業組織,還是一個生活組織,優化教育生活也應是學科組建設的一項內容。在學校,學科組教師往往“同處一室”或“比鄰而居”,相互之間工作交往和非工作交往都很頻繁,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學科組生活。在專業提升活動之外,學科組也要營造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組織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讓學科組成為志趣相投的共同體,有著大家庭般的包容與溫暖。
參考文獻:
[1】趙憲宇.核心素養下學科組建設的內涵、路徑與價值J.教育視界,2016(17):18.
[2]盧志文:復雜的“關系局”,是校長的“機會窗"[EB/OL].(2019-12-19)[2020-01-151.https://baiiahao.baidu.com/s?id=1653221972833711577&wfr=spider&for=pc.
[3]凌宗偉.學科組研究些什么J.中國教師,2016(12):56-57.[4]陳平.管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64.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