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財港美股

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允許在海外上市的新興經濟公司赴港二次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體赴港上市。
規則修改至今,小米集團、美團點評成功以同股不同權方式實現港股上市;康希諾生物、信達生物、啟明醫療等17只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在香港地區上市;2020年5月上市的沛嘉醫療,上市首日中簽一手的打新收益達10440港元,將生物科技公司打新推向高潮。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作為中概股回歸香港的第一只股票成功在香港掛牌;今年6月,網易、京東先后實現在香港市場的二次上市,再次凸顯港股打新的投資機會。那么在過去的2019年,香港新股市場的表現究竟如何?我們不妨讓數據說話——
2019年港股共162只新股首發上市,首發募資總額3129.83億港元。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成功回歸港交所上市,成為首只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上市募資1012億港元,助推港交所再度榮登2019年全球“集資王”。
統計2019年首發上市的162只新股,假設打新初始本金50000港元,暫不計算打新申購費用及融資利息和中簽費用,測算2019年打新累計收益率。

根據測算,假設所有新股均中簽一手,2019年全年,港股打新累計一手中簽收益為67187港元,年度打新累計收益率達到134.66%。即2019年初以本金50000港元參與一手打新,在不考慮相關費用的前提下,2019年末資金可達117187港元。
從新股上市首日表現來看,162只新股中,首日收盤實現上漲的新股有88只,首日上漲概率54.32%。162只新股平均一手中簽率59.46%,平均入場門檻4339.92港元,上市首日平均收盤漲幅達到8.54%。
從上市新股行業看,非日常生活消費品行業的新股個數最多(44只),其次為工業(34只)、醫療保健(18只)、房地產(16只)、金融(11只)。

2019年,翰森制藥一手打新收益達6088港元,是去年一手打新收益最高的港股。日照港裕廊、康希諾生物-B、保利物業、啟明醫療-B、康寧杰瑞醫藥-B、魯大師、德視佳一手打新收益均超過1000港元。高收益個股中,醫療保健行業新股占比最多,其次為物管行業新股,軟件行業新股也都表現較好,這也從側面驗證了港股市場打新資金的一定偏好——醫療保健行業、物管行業以及軟件行業新股相對更受青睞。

2019年港股新股中,首日收盤漲幅超過50%的有10家,魯大師首日收盤漲幅(收盤價/發行價-1)218.5%,位居第一。日照港裕廊(166.67%)、坤集團(132.00%)、傲迪瑪汽車(93.75%)、赤子城科技(93.45%)分列2至5位。

超額認購倍數往往代表了市場資金對新股認購的投資熱情度,是我們在新股申購過程中關注的重要指標。2019年獲得最高超額認購倍數的是12月31日上市的赤子城科技,超額認購倍數達1441.83倍;與此同時,它上市首日的最高漲幅達到了130.4%。亞盛醫藥(751.99倍)、中手游(543.83倍)、豆盟科技(441.7倍)、銀城生活服務(382.88倍)分別占據了第2到第5位。

2019年港股IPO募資總額最高的個股為阿里巴巴- SW,首發募資凈額1012億港元,僅阿里巴巴一家的融資額已經占據港交所全年IPO募資額的32%。百威亞太(450.75億港元)、申萬宏源 (90.90億港元)、翰森制藥(90.40億港元)、滔搏(90.08億港元)緊隨其后,分列2至5位。
2020年6月底,香港打新市場熱情再燃,同期最多有17只新股同時招股。包括“電子煙第一股”思摩爾、“國內百強物業”正榮服務、第二大股東為騰訊娛樂的祖龍娛樂,以及獲富達基金、奧博資本、高瓴資本共同作為基石投資者認購的生物科技公司歐康維視,這些熱門公司都在7月登陸港交所上市。
香港新股上市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向港交所遞表,梳理目前已向港交所遞表的公司,其中不乏國內知名的消費、科技以及生物醫藥公司。高瓴資本作為唯一外部投資人的“國內洗衣液第一股”藍月亮6月底正式向港交所遞表,開啟港股上市之路,預計下半年將正式招股;農夫山泉、泡泡瑪特、泰格醫藥、先聲藥業等也均已正式向港交所遞表。
在香港新股市場最受歡迎的物管行業(截至2020年7月3日,2019年至今物管行業首日新股上漲概率達91.7%,12只上市新股首日上漲11只),由“國內物管十強”金科服務領銜,共有包括世茂服務、卓越服務等公司在內8只物管新股已正式向港交所遞表,預計下半年正式上市。
生物科技行業已遞表公司中(截至2020年7月3日,2018年至今生物科技行業新股首日上漲概率76.5%,17只新股中,首日有13只實現正收益,累計一手中簽收益達到36209港元),高瓴資本、康恩貝持股的嘉和生物,以及禮來亞洲基金、奧博資本持股的榮昌生物制藥都將在下半年正式登陸港交所,預計屆時又將掀起港股打新一輪的熱潮。
除此之外,中概股回歸香港二次上市的腳步同樣不會停歇,拼多多、百度、嗶哩嗶哩、百勝中國、再鼎醫藥、攜程等眾多中概股都將在不遠的將來回歸香港市場二次上市。
這些新鮮血液將極大地改善香港市場的投資環境,未來隨著更多的中概股回歸,將有愈來愈多的新經濟體赴港上市,也勢必會有更多科技公司赴港IPO??梢韵胍?,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香港打新市場必然會繼續受到資金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