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全球大部分國家都買入了發展的中期建設,在國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的融合,大部分民眾進入了中產收入的階層,隨著國民經濟收入的增加,大家的總體消費水平在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對精神消費的需求超過了對物質消費的需求,因此生態旅游開始發展迅猛,以健康和綠色為主打的生態旅游方式變得越來越流行,在國家森林資源豐富的基礎上,立足于森林的生態旅游變成了近年的研究熱點。本文通過對生態旅游的深入剖析,和對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開發模式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森林;生態旅游;開發;經營
1 生態旅游的相關概念
生態旅游是最近幾年提出的話題,其實主要是針對大自然的回歸,也就是大家身臨其境去到自然生態的環境當中去旅行,去感受和摸索,在享受自然環境的美好的同時,也能夠與生態環境的自然循環做更好的融合。
在我國,對森林生態旅游的探索相對其實起步比較晚,國家森林資源豐富,如圖1 所示,在1982年開始,我國的第一個意義上的森林生態旅游勝地開始建設興起,那就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對張家界生態旅游的開發也是我國現代生態旅游在森林進行探索的開端,知道1992年,以森林為主的生態旅游開始蓬勃發展,在國家相關部門召開了全國的森林生態旅游的相關工作部署之后,全國就是加大力度倡導森林生態旅游的全方位開發,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森林生態旅游的概念完全進入大眾的視野。
十幾年來,國內森林生態旅游經歷了艱難的開發和大力的發展,在旅游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真正意義上的初具規模,這也體現在各大森林生態旅游景點的建設和發展,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名列前茅,如圖2,并且在生態旅游區的設施上也越來越來完備,其實生態旅游區是所有自然資源開發的主要場地,也是保護生態自然循環的科技基礎,在我國,現代建設的森林公園和風景自然保護區等都屬于生態旅游區的范疇。
2 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應該是建立在保護環境和生態可持續循環為基礎的,在二十年代初期,某些地區在大力發展旅游的同時,較大程度上破壞了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生態系統,隨著科技和經濟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森林旅游開發,開始學習與自然更好的相處,和諧的進行生態旅游的開發,同時也采取了很多措施盡可能保護在開發過程中,對自然可持續循環的破壞,例如適度的把控森林開發的速度,在經營過程中科學的把控接待的游客數量,增加游客的環保意識,開發相關保護自然的主題旅游項目等等。森林在陸地的生態體系里面,主要是很久森林的地文、生物多樣性和水文等元素組成的,在森林的自然資源系統中,這些具有多樣性的珍寶也是我國重要的自然文化財產,真正科學的進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需要對森林自然系統更加完善的了解,在森林保護、推進社會經濟的增長和林牧業的同時增產方面,需要更加科學合理的統籌,跨領域的資源開發合作如果缺乏統一的管理和策劃,亂建亂伐就會出現,生態旅游的開發將會變得雜亂無序,森林風景開發也會變得艱難,特別在可持續發展這一塊,所以為了森林生態旅游飯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更多的科學布局。
3 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要素
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強調人和自然和諧共處,在自然循環生態的基礎上強調了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對自然資源來說,即是保護也是開發,保護是開發的前提,經濟是和諧共處之后的結果展示之一,那么對于森林生態旅游的開發,應該注重這些要素。
3.1 對森林生態旅游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
生態旅游也是旅游的一種,在各行各業都有相應的規范和對行業約束的法律法規,森林生態旅游應該是在政府和社會各個部分建立的相關行規和法律的基礎上運行的,以法律為標桿能達到產業內的健康長期發展,政府也需要通過法律來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相關保護,在森林經營過程中,依靠法律法規為準則,守護游客的利益和自然的可持續循環,另外還需要依靠相關執法部門對生態旅游園區實行監督的責任,對良心的市場秩序進行監管,逐漸搭建統一完善的生態旅游競爭的行業規則,也使得森林生態旅游經營當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能夠有法可依。
3.2 森林生態旅游園區的環境保護
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一定是建立在科學合理的環境保護之上的,在加強環境保護的情況下,才能安心對森林進行維護,在我國相關部門通過對自然保護區進行劃分,分為旅游區和非旅游區進行重點監管,大部分有國家珍貴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的森林區域是非旅游區,一般來說這些都是世界級的自然保護區,禁止商業的生態旅游活動,這樣的劃分是為了保護這一部分的自然保護區不受到外來商業的影響,因為其實任何形式的商業活動可能都會破壞區域內的生態平衡。對于旅游區的森林區域大多是有美麗的自然風景,這一類區域往往通過適當的商業活動,進行不同程度的開發,在日常的運營過程中,通過游客數量控制和階段性開發,在一定程度上對環境進行保護,近年來,這類森林生態旅游區域通過太陽能和物質的可循環利用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3 森林生態旅游行業的人才培養和引進
森林生態旅游行業的發展勢必伴隨著這個行業人才的培養,在傳統的國民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更加注重森林保護或者旅游業的發展,這幾年,隨著高等院校的持續性改革,更多的高校加設了生態旅游的專業,在更多的自然資源中引入生態旅游的概念,這類人才將是為了生態旅游行業開發的重要主力,他們通過科學的方法把森林生態旅游引入可持續發展的行列,同時可以結合經濟學知識,將相關生態旅游的開發,最大程度上實現經濟價值,帶動當地人民的經濟增長,相關的農林知識甚至可以帶動這個區域的經濟共同發展,因此這個世紀是人才的世紀,只有通過對相關人才的培養,才能實現高素質化的管理團隊,更加長遠促進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4 結論
森林生態旅游的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人民對精神追求超過物質追求,回歸自然的生態旅游方式必然是長遠的,在可持續發展想道路上,我們做過太多太多的努力,如何實現生態旅游的循環發展將是我們以后一直研究的重點,本文通過對我國森林資源的研究,探索出可持續發展的要素,通過對各個要素進行分析,討論了森林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嘉丹.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建設對策研究[J].經濟師,2020(05):220-221.
[2]李夢雨,王原,謝乙瑩.國家級自然公園生態旅游文獻計量研究[J].魯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6(02):184-190.
[3]申亞娟.森林生態旅游與森林保護探討[J].現代農業研究,2020,51(03):102-103.
[4]李玉清,徐竟甯,周芯卉.廣西自然保護地森林生態旅游發展路徑探析[J].林業調查規劃,2020,45(02):113-118.
[5]屈中正,李蓉,鄭新紅.森林生態旅游專業教學標準研制調研報告[J].湖南生態科學學報,2019,6(04):60-68.
[6]李琛鈺,陳美蘭,張童,楊芷一,彭楊靖,崔國發,滿自紅.甘肅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旅游資源吸引力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9,34(06):240-248.
[7]蓋學瑞,王慧.森林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以遼寧猴石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吉林林業科技,2019,48(06):25-28.
[8]趙慶,胡柔璇,陳星澄,魏玉晗,唐洪輝.廣東省森林小鎮建設規劃——以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為例[J].林業與環境科學,2019,35(05):1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