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凌云
2019年5月,經銀保監會批準,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開業,從此站在新的起點,踏上了新的征程。一年來,公司強化黨建引領,完善公司治理,加強核心能力建設,實現了穩健發展。
新起點? 新征程
公司成立伊始,工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四清提出,“工銀理財是工商銀行大資管業務的核心平臺和旗艦品牌,未來要打造成為馳名的工商銀行資管品牌和全球資管行業中的靚麗‘名片”。根據工商銀行的整體規劃,公司的戰略定位是集團的產品中心、輕資本的創收中心、客戶經營的穩定器。公司聚焦市場同業第一目標,在沒有劃轉總行傳統存量資管產品的情況下,產品和業務持續穩定、快速增長,取得了扎實的經營業績。在開業一年之際,公司理財產品1發行規模和代客理財投資規模都突破萬億元,均較公司設立之初增長180%以上;代客理財產品規模和投資規模增速均居市場同業之首。公司按照監管政策要求,主動在“去通道、去嵌套”等領域先行先試,多項創新產品為業內首發,多項業務為業內首創。例如,首家遵循產品策略化管理理念并實施產品策略管理機制;首家以管理人身份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準入備案,并按照監管要求完成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開立交易賬戶;首家完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戶聯網,并推出首款混合類科創優選、定增優選以及可直接投資上海黃金交易所現貨合約的黃金聯動理財產品;首家實現全部理財產品在公司自主開發的系統獨立運行及開展投資運作管理。通過上述實踐,公司發揮了“頭雁”引領作用,為業內提供了有益的實踐經驗。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累計為客戶創造收益28.38億元,凸顯了核心競爭力。
公司近一年來的主要工作
(一)持續加強核心能力建設,做實自身發展
公司秉承客戶至上和穩健發展的經營理念,深耕“大、全、強、優”的產品和服務,現已儲備各類理財產品900多只,存續發行630多只;持續打造公司“4+3”產品,即在固定收益、權益、商品及金融衍生品、混合類四大類產品系列的基礎上,打造“基礎+創新+戰略”的全譜系、全天候、全渠道產品管理能力;做優特色產品培育,發展另類資產、量化投資、跨境投資等業務。公司的理財產品包括公募產品、私募產品,有固定期限產品、無固定期限的短中長期產品,開放式產品、封閉式產品等。產品認購類型涵蓋一元普惠型、高凈值型、私人銀行型、養老型等,可滿足不同層級、不同風險承擔能力、不同類型的個人和法人客戶的需求。公司注重培育、提升專業化的投研管理能力,培養“正、專、實、謙、勤”的員工隊伍。作為法人,公司獨立、規范、高效、有序地運作,堅持建章立制先行,持續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和流程,全方位地構建了公司治理、戰略和傳導、市場營銷、產品管理、研究分析、投資交易、信用審查、風險管理、內控合規、系統運營、金融科技建設等各條線百余項制度規范,同步推進關鍵業務流程再造和優化。與此同時,公司始終踐行“合規創造價值”理念,堅守風控合規經營底線,保持零風險暴露和產品凈值的整體穩定。
(二)持續加強集團聯動,做實協同發展
公司積極推動與工銀集團在渠道銷售、產品布局、項目推薦、風險管控、系統運營、考核評價、區域理財及境外發展等八個方面的協同經營和聯動發展,將集團的全價值鏈優勢、公司的專業投研能力和分行的客戶營銷優勢更加有機地結合,充分發揮“1+1>2”的協同效應,服務包括工銀集團在內的市場客戶群,賦能工商銀行“第一個人金融銀行”“境內外匯業務首選銀行”“服務國家區域發展”三大戰略。
(三)發揮理財直接投融資功能,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六穩”“六保”
理財直接投融資業務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手段,與貸款、股票、債券、信托、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共同構成了多層次的金融支持服務體系。發揮理財業務直接投融資工具功能,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公司落實黨中央重要部署,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配合工銀集團“春潤”“春融”行動,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增長和“六穩”“六保”,支持與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擴大內需相關的重點項目和產業鏈修復等;圍繞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布局投資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雄安新區等重點區域,支持科技創新、消費內需促進、戰略物資儲備、新基建、新制造等領域發展。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固定收益證券類投資、權益類投資和項目類投資占全部投資總額的比重超過70%,跨境類產品投資達100多億元。
公司加大抗擊疫情和服務民營企業力度。今年以來,在公司新增投資中,投向民營主體的投資占比提升至11%。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司與抗擊疫情和保障民生領域相關的流動資金支持和項目投融資超過300億元,這些資金精準用于疫情防控指揮部建設、醫療設施及醫藥采購、方艙醫院建設、交通運輸等方面。公司建立綠色服務通道、“居家購”“線上購”等配套服務機制,為疫情防控提供理財產品提前贖回服務,確保資金及時到位。公司累計發行“湖北優享”“武漢專享”等抗疫主題產品15只,規模為167億元,并實行管理費、銷售費讓利等惠民服務措施。
(四)落實集團風控治理指引,深化全面風險管理
在公司黨委的領導下,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層切實履行風險治理職責,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堅守風控合規經營底線,踐行“合規創造價值”經營理念,強化高質量風控管理。搭建三道防線,推進風控合規系統平臺建設,加強人員及行為管理,按照“日監測、周回顧、月分析、季報告”風控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工銀集團“主動防、智能控、全面管”的管理要求。持續推進深化全面風險管理,立足銀行理財子公司業務實際,重點聚焦經營中凈值化管理所面臨的市場風險以及投融資標的信用風險管理,持續提升對產品風險、交易對手風險、流動性風險及疊加風險的管理能力。在產品凈值化管理過程中,以風險定價為根本原則,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的關系,將產品組合收益及風險充分反映到產品端和客戶端。
(五)堅持不懈進行改革創新,破解“新產品發行難、股權投資難”問題
公司抓住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增長的機遇,克服銀行理財轉型陣痛和困擾,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公司長期看好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堅信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強勁韌性以及科技創新轉型發展前景可期,秉承“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來布局資產配置,主動把握權益市場投資機會。公司憑借勤勉盡責的投資管理服務及投資者認可的業績回報,履行穩定市場信心、穩定投資者預期的社會責任擔當。一年來,公司通過不懈探索、開拓創新,扎實穩健地推進各項業務,較好地解決了落實資管新規過程中業界普遍反映的“新產品發行難、股權投資難”問題。公司在權益投資領域構建公司股票庫,夯實投研能力;密切跟蹤市場變化,合理控制風險敞口;建立包括主板、科創板在內的多市場投資能力,并逐步構建主動型、被動型、絕對收益型、相對收益型等投資交易策略,持續打造投資業績,積累投資管理經驗。在公司各類理財產品中,1~5年期產品和中長期限權益類、項目類資產的增長幅度均在公司各類產品規模整體增長幅度的中位數以上,在單一策略和混合策略投資組合協調發展方面均實現了快速、穩定增長,其中中長期投資規模增長相對更大,并重點投向科技創新、消費內需、戰略物資儲備、新基建、新制造等國家重點發展領域。
(六)發揮理財子公司參與建設養老體系第二、第三支柱2優勢,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占比的不斷提升,國內養老金體系三大支柱供給及發展不平衡問題越來越突出。公司從成立開始就將第三支柱養老型理財產品投研儲備作為公司戰略性產品策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型理財產品體現的是一種基于信任關系的跨時間周期的價值交換,其基本特征是通過讓渡當期購買力來換取未來的購買力。一般來說,理財子公司難以激發投資者對此產品的主動購買需求,因此除依靠稅收優惠政策拉動需求外,應更注重在產品設計及投資運作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參與感與獲得感,提升其參與的積極性。例如,產品設計具備更清晰、透明的賬戶邏輯;實現場景化的營銷宣傳;豐富產品類型,有針對性地創設養老產業特有的目標日期策略型產品和目標風險策略型產品,吸引投資者購買等。
公司的優勢在于始終秉承客戶至上和穩健發展的經營理念,統籌強化相關理財產品的“安全性、收益性、長期性”。一是注重培養投資者接受養老型理財產品的習慣。二是養老型理財產品的研發應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我們認真學習、借鑒公募養老基金中的基金(FOF)、養老型保險和其他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好經驗,明確公司養老型理財產品的發展定位,尋求差異化發展,充分發揮銀行系理財產品回撤率低、絕對收益相對穩定的優勢,在現有的“固收+產品”的基礎上,完善大類資產配置,向目標日期、目標風險策略轉型,實現養老資金的保值增值,既提供標準化的養老型產品,又圍繞投資者年齡、家庭財富結構、收入狀態來設計各具特色的養老目標風險產品系列,滿足更多投資者個性化的養老投資需求。三是產品設計要滿足“適度回報、定期定投、本金安全”的基本要求。養老投資的本質需求是為了保證退休后的購買力水平,養老型理財產品的購買方式、業績比較基準、申購開發頻率等應符合我國國情和養老需求客戶的收入和風險承受能力。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商業保險機構成為第三支柱個人養老產品的供應主體,這也是國有金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關于相關類別理財產品的思考及建議
當前,個別機構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認識存在誤區:一是不能客觀評價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二是個別資管機構片面追求業務增量,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較為倚賴。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是資管機構和銀行理財子公司基于實體經濟和客戶需求發行的產品。按照相關監管規定,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消除了“資金池化”運作方式,募集資金按照公開披露信息及與客戶約定的用途使用。在稅收政策與公募基金有所差異的情況下,要使購買此類理財產品的客戶取得與投資其他理財產品基本相同或更高的業績回報,則意味著作為投資管理人的銀行理財子公司需要讓利。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風險,產業鏈修復、就業和收入預期受到很大沖擊,銀行理財產品也面臨收益率總體下滑的挑戰。在此背景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很好地平衡了流動性、安全性需要,其增長較快具有內在合理性。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也較好地體現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圖。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間,對于客戶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需求,公司采取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方式解決,為疫情防控企業開辟綠色通道,提供理財產品提前贖回服務,及時解決客戶臨時性的大額資金周轉需求。
對于個別資管機構片面追求業務增量、較為倚賴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現象,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第一,防范此類機構將其作為蠻干沖量、粗放式增長的工具,防范因投資組合管理不到位出現結構失衡風險以及累積流動性風險;第二,在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投資久期、投資范圍方面,建議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從而充分發揮銀行理財產品穩定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第三,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明確理財資金配置業務適用的會計準則和估值方法。對于與客戶約定有確定封閉期且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的產品,建議適用成本估值法,防止此類理財產品在存續期內因采取市值核算法導致凈值變動,進而對投資者心理和市場穩定帶來不必要的沖擊。
未來發展展望
公司已率先邁出了轉型發展的重要一步。站在新的起點,我們既滿懷信心,又心存敬畏。銀行理財轉型發展是大勢所趨,但未來的路還很長,困難和挑戰還很多。一方面,公司將認真貫徹、落實我國金融業擴大開放相關政策精神,按照監管要求和工商銀行的統一部署,積極有序地推進“引進來”和“走出去”;另一方面,公司要打造資管行業百年老店,使之基業長青。我們深知,只有繼續攻堅克難,為之不懈努力和奮斗,才能行穩致遠。我們將始終不忘初心,堅定信念,相信經過幾代工銀理財人的努力,美好的愿景終將實現。
注:
1.文中理財產品是指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理財產品。
2.我國目前的養老體系由“三大支柱”組成: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為補充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為個人養老金。
作者: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
責任編輯:廖雯雯? 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