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是初中階段基礎教學科目之一,初中生學習信息技術不但可以學到有關的知識,還可以增強自身的核心素養。眾所周知,民族靈魂與國家實現發展的動力就是創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創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時創新也是組成初中生信息素養的主要內容。當前,新課改逐漸推進,素質教育理念下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興趣,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用合適的教學手段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不斷進步,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創新能力;培養初探
信息技術是一門比較新的學科,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廣泛關注。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生有重要影響,不但可以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還可以鍛煉學生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學科素養。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注重的更多是操作技能的傳授,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關注過少,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更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視,應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目標。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
(一)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
信息技術和生活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學習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生活。當前,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就是信息技術,當今世界互聯網得到極大普及,經濟全球化越來越明顯,信息技術和生活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其重要性日益突出。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傳授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實現學生的不斷提升,尤其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能夠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
經濟全球化時代下,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經濟全球化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尤其是要求人才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當前社會上競爭十分激烈,學生畢業后,如果僅僅具備基礎技能是不能成為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的。高素質人才不但要具備高學歷,還要具備很強的創新能力。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培養學生基本的知識,還要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得到培養。通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就能夠靈活使用課堂上學習的技能和知識,不但可以實現自身的進步和發展,還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三)增強教學效果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且不斷發展的科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一板一眼地進行知識傳授工作,不但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還會抑制學生的創新性,阻礙教學效果的進步。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加強對學生創新性的重視,應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但能夠滿足新課改的教學要求,還能吸引學生興趣,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增強教學效果,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信息意識,讓學生能夠熟練使用生活相關的工具和軟件,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然而,當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阻礙了學生的進步,降低了教學效果。
(一)教師和學生對信息技術不夠重視
雖然素質教育理念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初中教學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順利地通過中考。因為信息技術課程作為技能科目,只做簡單學期考查,直接導致了教師與學生不重視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師也把課堂主動送給其他科目的教師,就算上信息技術課,部分教師也敷衍了事,上課內容枯燥,講授方式單一。同時,由于信息技術課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也不會仔細練習,課堂教學效果十分有限,學生學不到知識,也無法培養創新能力。
(二)理論教學與上機教學不統一
與其他科目不同,初中信息技術科目主要由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兩部分組成,可是部分初中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要不就是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只學會理論知識,上機操作的時候就不知所措;要不就是過于注重上機操作,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缺乏,對于信息技術的專業術語了解得很少,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理論教學與上機教學不統一,降低了教學效果。
三、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教師必須要做到思想解放,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加強學生訓練,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多和學生互動交流,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通過模仿、練習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營造出合適的創新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通過學習任務的制定,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為了讓學生對Windows操作有更深的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如要求學生設置自己喜歡的墻紙,搜索特定名稱的文件等;學習Word操作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板報。通過這個方法,每個學生都可以獨立完成操作,而且每個學生完成的都不一樣,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與上機操作等方法提升了學習積極性,激發了自身的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能力。
(二)結合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初中信息技術科目具有實踐性的特征,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也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科目的特征為基礎,為學生營造出接近生活的、熟悉的教學情境,增強信息技術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把教學內容融合到生活實際問題中,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實現問題的解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要緊緊聯系生活,引進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提升,學生才能實現真正的進步。
例如,學習“電子數據表格——探究函數應用”這節知識的時候,對于學生來說,這些內容比較枯燥,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要求學生對著復雜的數據進行計算,不但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還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當電腦關了的時候,學生就把所學的知識忘記了。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通過生活問題的建立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如引用“歌唱比賽評分模式”中的“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剩下的取平均數”,給出某個選手的9個得分,要求學生計算出實際得分。學生想要準確計算出選手的實際得分,需要手動找出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求出剩下分數的平均分,過程十分煩瑣。利用Excel表格對數據進行處理能夠在最快的速度下得出計算結果,通過這種方法,不但可以增強信息技術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還會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開展活動教學,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活動教學也是主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活動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因此,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活動的有效開展,激發學生活動參與欲望,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例如,學習“演示文稿”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一場課件比拼大賽,要求學生以所學知識為依據,制定學習課件,同時設定一定的獎勵措施。每個學生為了獲得獎勵,肯定會竭盡所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在文字展現方式和幻燈片放映等方面下足功夫。這樣,教師通過活動的開展,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最終實現學生的進步。
(四)改善考核方式,提高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完成后,對學生進行考核也是主要內容之一,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考查學生的主要方法就是做試卷,把豐富的計算機知識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文字,這種方法不但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也與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核的時候應該以實際操作為主,例如讓學生編輯文本、處理班級成績表格等,要求學生原創。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操作讓自身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進而實現不斷進步。
四、 結語
新課改改革不斷推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培養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對于初中生來說,創新能力是其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出充滿趣味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慧.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中國新通信,2019,21(24):168.
[2]周鑫.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才智,2019(20):117.
[3]孫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35.
[4]黃成剛.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科學咨詢,2019(16):103.
[5]朱瑞金.初探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5):50-51.
作者簡介:
林佳利,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