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發展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小學教學體系的一門基礎學科。小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階段,更是音樂學習的黃金時期。音樂學科內容豐富、靈活性強、生動形象,能夠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質能、情感、身心健康的積極發展,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傳統理念的影響,人們對音樂學習不重視將音樂課上成純粹的“唱歌”課或干脆用其他科目代替音樂課,使得音樂教學一直處于低效中。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要求從2015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工作。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就成為廣大音樂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先對小學音樂義務質量檢測做出簡單的概述,闡述了質量檢測對小學音樂教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提出質檢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策略,以其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音樂;質量檢測;有效性
2015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方案》,要求從2015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工作。小學音樂被列為檢測范圍,這是教育教學史上一次劃時代的評價改革,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教學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實現從傳統“統考”的評價方式到“教育質量檢測”的過渡。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從而不斷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 小學音樂義務質量檢測概述
音樂義務教育質量檢測是指由國家教育檢測機構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學開展定期的抽樣檢測,全面評估學生的音樂學習質量以及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發現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形成報告向主管部門進行上報,為政策的調整提供依據,有效地提高音樂的教學質量。
我國的基礎教育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但仍存在很多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增強全民文化素質,我國在2007年成立了“基礎教育質量檢測中心”,并在2015年印發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方案》,通過檢測客觀地反映基礎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學生學習狀況的因素,為學校教育教學提供依據和參考,更好地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不斷提高基礎教育的水平。實施檢測要堅持客觀性、規范性的原則,確保檢測的真實性。依據小學音樂教學大綱和藝術教育教學的特點,小學音樂教學主要檢測基礎知識、技能、感悟力等。
開展質檢的目的不是簡單的學校排名,而要深入探究影響學生發展的諸多因素,為政府轉變教育管理方式提供參考。檢測的結果除了對比分析客觀條件外,還要引入增量意識。這些全新的要求都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教育的評價方向和要求。這就需要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進行一場深刻的改革。
二、 質量檢測對小學音樂教學的意義
(一)為小學音樂教學改革提供必要條件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部門必須樹立質量教育觀,嚴把質量教育關。”并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質量檢測和中高考的形式、內容、標準、目的完全不同,質檢的目的是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通過抽測音樂教學狀況,形成數據報告,為政府、學校改進教育管理模式提供事實數據。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該納入義務質量檢測體系,教育部門有責任和義務按照相關要求,改善音樂教學條件,認真解決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面臨的實際困難,確保義務教育的順利進行。
(二)為小學音樂教學改革提供制度保證
我國在2001年就制定和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將義務課程改革貫徹下去,但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真正落實的學校少之又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將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制定出相應的管理制度。各教育部門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嚴格制定和落實配套的法律法規,使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得以真正落實。
(三)為音樂教師樹立課改理念
教師是課改的主力軍,肩負著的課改的重要責任,教師的教學理念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質量教育檢測的提出,促使教師不得不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手段,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樹立課改理念,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實施課堂教學,讓小學音樂教學取得新的突破。
三、 質檢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一)創設有效情景,激發興趣
質檢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只有對音樂學習感興趣才會以積極的心態、良好的情緒投入到學習中,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創設有效的情境,用豐富多彩的情境觸及學生的興趣,引發他們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的思維隨之情境的涌動而流動,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以小學音樂《三個和尚》一課為例,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中不同的音樂形象,鼓勵學生探索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的密切聯系,體驗音樂中不同的樂器所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直觀豐富的感官體驗,教師借助多媒體創設了生動豐富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趣味盎然的學習氛圍。如在導入新課時,為學生播放動畫片《三個和尚》,一方面引起學生的視覺體驗,激發興趣。另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為感知音樂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三個和尚》的音樂片段1,讓他們聽一聽這段音樂的速度、情緒是怎樣的?并且說說你都聽到哪些打擊樂器的聲音?(堂鼓、木魚、鈸)。讓他們將不同的樂器與人物形象結合在一起,如堂鼓與瘦和尚、木魚與胖和尚、鈸與小和尚等,從樂器的旋律中感受三個和尚的性格特點。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落實教學目標。
(二)增強師生互動,增強效果
音樂學習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傳統的教學正是缺少了雙方的有效互動才導致教學效率低下。質檢背景下,教師要增強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在互動中加速與學生的知識、情感交流,確保知識的高效傳輸,為落實有效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具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律動、問題展開互動教學,增強教學效果。
《新年好》是一首輕松歡悅的歌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而深受學生喜愛。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音調、培養創造能力,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通過與學生的良好互動推動課堂教學。如在節奏學習中,開火車游戲將學習氛圍推向了高潮。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三組,分別代表三列火車,每列火車按照3/4×× × ×|×× × ×|×× × -|的節奏表演,學生邊讀三拍子節奏邊用肢體語言表達。教師說一句我是 老 師|我是 老 師|我們 大 家|做朋 友 -‖。學生模仿:我是 × ×|我是 × ×|。在游戲互動中讓學生掌握音樂節奏,提高音樂技能。
在歌曲教學中,教師又通過律動與學生展開互動。學生安靜地聽錄音范唱并跟著老師聽音樂輕輕按三拍子節奏擺動。如按三拍子強拍拍手、弱拍拍肩,教師彈奏。在律動中感知音樂的表現力,能夠用輕松愉悅的情緒、柔和而具體彈性的聲音演唱。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在創作練習中,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提出問題:“你們還知道哪些節日?能不能把這首《新年好》的歌改唱成其他節日的歌?”學生合作討論唱何節日,怎么唱。并設計出不同的節日歌曲,如六一兒童節、中秋節等。教師請小組展示,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在創造練習中鞏固課本所學,并靈活運用。就這樣,通過互動教學,知識技能已經以一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印刻在學生的腦海里,課堂教學在互動中取得良好發展。
質檢主要是對學生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考查,若教師一味采取灌輸式的教學,不僅會挫傷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還讓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理解流于表層,不利于對音樂知識的牢固掌握,不利于質檢的順利進行。
(三)實施分層教學,整體提高
質檢不是走過場、不是走秀,而是實實在在對學生進行質量檢測。學生的真實水平會一覽無余地暴露在質檢面前。為了踐行質檢的要求、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培優補差,切實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具體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對學生展開分層,按照他們的基礎水平和接受能力將學生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與潛力四個層次,盡量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搭配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衡穿插,這樣便于組內學生展開互幫互助,并且還有利于學生開展小組間的競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推動全體學生向前發展。
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教師再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課外練習等分層。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有著積極的指引作用,教師要基于最近發展原則將目標分層,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適合的目標內體驗成功的快樂。
以《新年好》為例,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分成了基礎目標、發展目標。基礎目標為學唱歌曲,感知歌曲拍子變換的特點,體會歌曲活潑的情緒。通過歌曲的演唱表達熱愛生活的情感。要求全體學生都能達到這一要求。發展目標為小組合作改編歌詞,編唱不同的節日。掌握歌曲中變換拍子處的讀拍、演唱。教學內容、練習等也可仿照目標的做法。就這樣,通過分層教學,讓優秀生更優秀、學困生得到提高。從而增進自信,體驗成功,享受音樂學習的樂趣。
總之,質檢背景下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推動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進展。具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創設情境、增強互動、分層教學三方面入手,帶動音樂教學改革的發展,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勉,張平平,羅良.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監測框架——構建過程中應考慮的若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
[2]檀慧玲,劉艷.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實現有質量的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6(1).
[3]江玉瀾.小學音樂學科筆試的“利、弊、改”——以廣東省A市A區小學音樂測試為例[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0(4).
[4]高峰.音樂學科分項等級評價的區校聯動模式研究[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0(4).
作者簡介:
黃倩,福建省廈門市,福建省廈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