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能力課堂”以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為目標,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著力將課堂建設成為學生主動建構、體驗過程、學會學習的語文學習實踐場所。“語文能力課堂”強調聚焦能力訓練點,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習得能力,通過變式練習鞏固能力,在實踐應用中活化能力,在探究學習中融通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和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語文能力課堂;能力培養;課堂建構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12A-0003-03
任教小學語文教學多年,我深刻認識到一切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學生的健康成長,必然伴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和學習能力的提升。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必須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學會學習。
“語文能力課堂”以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為目標,構建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環境,努力將課堂建設成學生主動建構、深度體驗、學會學習的學習實踐場所。其主要特征是強調“學”比“教”更重要,“學會”比“教會”更重要,“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一、以能力訓練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
語文能力課堂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既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征,也要了解學生當前的知識經驗、心理狀態、學習需求,了解學生間的能力差異以及不同的學習風格,等等,以此為基礎,聚焦能力訓練點來進行教學設計。
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從整體入手,研究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撰寫體系,研究單元要素的特點和安排意圖,梳理教材中的知識點,充分運用教材資源,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挖掘教材的使用價值,找準能力訓練點。同時要認識到教材并不是教學的唯一資源,教師要根據學生需要、能力分布、教材特點,對教材做適當地刪減、增補、重組和整合,讓教材真正為學生能力地提升服務。
例如,部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能力訓練點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這個單元安排了《童年的水墨畫》《剃頭大師》《肥皂泡》《我不能失信》4篇課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將“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定位為能力訓練點,教學設計時就要把理解句子的幾種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進行設計。教學時通過“明確要素定目標—創設情境品文本—扣住語句找方法—聚焦能力重語用—歸納總結多實踐”的教學流程,引導學生開展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查閱資料等理解難懂語句的方法,并在老師補充的學習資料中加以運用和鞏固。教師教學時對語文能力有所聚焦,就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為以后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以“習得能力”為目標展開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習得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語文能力課堂要引導學生充分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個體獨立、主動自覺和自我負責的學習。教師要通過給學生設置情境、設計問題、提供范例、巧妙引導,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習得能力。情境設置要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問題設計要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范例可以來自課文,也可以來自補充的學習材料。
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可以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交流進行。在自主思考環節中,教師要注意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同時注意讓獨立思考與交流討論相結合。教師要走到學生中間去,參與小組討論,傾聽組員發言,隨學定教,動態指導。自主交流是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展示環節,學生們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分享、互動激發、生成智慧。教師要搭建平等對話的交流平臺,及時串聯歸納,適時總結提升,做到“三抓三聽三引導”,即抓板塊、抓主線、抓“能力點”;聽語病、聽表達、聽觀點,引導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提升能力,實現主動發展。
例如,部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這是在單元三“圍繞一個意思把這段話寫清楚”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體現了部編語文教材連續性、系統性的特點。學習第四單元的時候,要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品讀課文、自主學習、自己發現關鍵語句。例如,《花鐘》一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學,教師請學生自主探究,默讀課文,理解意思,用“”劃出能夠概括這一段意思的語句。學生自主思考之后進行自主交流,發現第一、二自然段分別是圍繞“要是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的時間不同呢?”這些重點句子來寫的。教師及時歸納總結,讓學生領悟:關鍵句能幫助我們概括大意,它可能出現在一段話的不同位置;我們可以對關鍵語句的表達進行轉化,如第二節可以改成“不同的植物開花的時間為什么不同”。這些方法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領悟的。
三、通過變式練習鞏固能力
變式練習是語文能力課堂的鞏固環節,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一步。學生將習得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變式練習,學會舉一反三。這一過程是信息加工編碼、存儲的過程,有利于學生自主梳理、理性思考,做到學有所得。變式練習設計要注意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針對性”指的是要針對能力訓練點練習,避免盲目;“層次性”指的是在設計練習時要注意坡度和層次;“多樣性”指的是練習的形式要多樣有效。只有在反復練習中鞏固所得,不斷強化,舉一反三,學生才能真正習得能力。
例如,學習部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時,教師以“寫好自己的心理變化”為能力訓練點,請學生反復品讀文本,自主探究,畫出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圖。為了鞏固此訓練點,變式練習一是教師提供材料,引導學生比較辨析,體會寫好心理變化的作用。教師出示兩段話,一段話只敘述了過程,而另一段話卻在敘述中詳細地寫出了人物的心理變化。學生們通過朗讀、比較、評析,進一步認識到寫好人物的心理變化更有助于讀者走進人物的內心,把握人物特點。變式練習二是創設情境,寫好內心獨白,進行片段訓練。當教師戴著一副夸張的大墨鏡走進教室時,學生們驚訝不已,猜測不斷。有趣的情境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欲望。教師請學生當場記錄自己的想法,寫出內心獨白,使學生明白了人物的心理是時刻變化的,要善于抓住心理變化點,用恰當的詞句表達出來。變式練習三是開展活動,親身體驗,綜合訓練。教師通過在班級開展“畫鼻子比賽”“朗誦活動”“演講展示”等有趣的活動,讓學生人人參與,親身體驗,體會人物細微的心理變化,畫出心理變化示意圖,寫出了精彩的作文。
四、開展實踐應用活化能力
教師要使學生習得的能力在盡可能多的情境中加以運用,甚至達到自動化的程度,能力才能夠真正形成。因此,實踐應用是語文能力課堂的重要環節,此環節重在通過課堂上的訓練,強化、活化學生習得的語文能力。因此,學習之后,教師可以提供一天或更長時間的“間隔復習”,幫助學生將習得的能力進行溫習。這種能力復習可以是分散的,也可以是集中的。相對而言,分散的練習更有利于能力的掌握。教師應恰當、及時地對學生的能力掌握情況給予評價,學生從運用能力的結果中接受自我反饋和教師反饋,練習才能發揮積極作用。
例如關于復述的訓練,部編語文教材體現了鮮明的層次性、連續性、發展性,每個年級都有具體的要求。部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單元八的語文要素是復述故事。學習《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表格進行復述,先“一天一天練說”,再“四天連起來說”,做到按順序說清楚;也可以在班級開展《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課本劇表演活動;或者請學生給低年級小朋友講這個故事,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復述能力需要反復練習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教師要持續地布置復述的學習任務。除了利用課文的材料,平常也可以布置學生復述課外故事、復述會議內容、復述他人說的話等等,同時注意積極進行反饋評價,強化學生的復述能力。
五、通過探究學習融通能力
探究學習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探究學習的本質在于讓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通過親歷來實現知識的主動建構。在實踐中,它看似花費時間,其實是其他學習方式替代不了的。能否通過探究學習來融通教學中的能力,關鍵在于鼓勵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發現問題、敘述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真正的探究,幫助學生克服遇到的困難,讓學生把在課內學到的知識和習得的能力延伸到課外,將學生的視野從校內延展到社會,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例如,為了提高六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教師請學生完成《自主閱讀小報告》,在課堂上教給學生如何多角度選擇研究主題,如何通過不同形式表達自己的讀書收獲,再引導學生圍繞“我研究的書籍”“我研究的主題”“研究方法”“研究內容”“我的研究感受”五個方面進行自主研究。學生們的研究熱情被激發,有的學生閱讀《草房子》研究“曹文軒筆下的桑桑”,有的閱讀《明朝那些事兒》研究“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有的閱讀《平凡的世界》研究“孫少平的成長史”,有的閱讀《紅樓夢》研究“詩詞即性格”,有的閱讀《福爾摩斯探案集》研究“福爾摩斯如何抓住蛛絲馬跡”,等等。學生掌握了研究方法,寫出了詳盡的研究報告,提升了綜合能力,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能力課堂”努力構建“以能力訓練點為教學目標導向”的課堂樣態,最終目的是促進兒童能力的發展、素養的提高和生命的成長。
責任編輯:顏瑩
Key Points and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Chinese Ability Class
Liu Jie
(Damalu Primary School, Xuzhou City 221005, China)
Abstract:? “Chinese Ability Class” refers to a teaching environment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 and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inquiry learning as their main learning methods. It is place of learning and practice where students actively construct, experience the process, and learn to learn. Instructional design should focus on ability training points,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ability training points autonomously in the classroom, consolidate the ability training points through variable exercises, make use of the ability training point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expand the ability training points in inquiry learning, ultimat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bilities, the improvement of literacy and the growth of life.
Key words: Chinese language ability classroom; ability training; teaching design
收稿日期:2020-11-20
作者簡介:劉杰,徐州市大馬路小學(江蘇徐州,221005),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蘇教名家培養對象,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勞動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