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要]《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是預測閱讀單元的一篇課文。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找準預測點,引領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預測,并關注課堂中的生成,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合理續編,還要注重拓展閱讀,幫助學生把預測閱讀策略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預測策略;語文要素;落實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 2020)22-0062-02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一根沾了果醬的胡子不斷生長,后來給小男孩做風箏線,給鳥太太當晾尿布繩子的故事,內容生動,想象豐富。這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學習預測的基本方法;嘗試續編故事”。這個單元屬于閱讀策略單元,主要策略是預測。那么,教師如何運用預測策略指導學生閱讀,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呢?
一、找準預測點,有的放矢進行預測
學生在邊閱讀邊預測的過程中,如果只是胡亂猜測,毫無根據,那么不僅無助于閱讀能力的提升,還會造成閱讀障礙。因此,教師要找準預測點,引領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預測。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的題目非常有趣,一下子就引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按照教師的設想,讓學生就這個題目進行預測,必然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實則并不盡然。學生在進行預測閱讀的時候大都是圍繞著文本內容打轉轉,生發不出新鮮、有趣的故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開學初學生就拿到了語文教材,對于故事中的內容有的學生已經讀了好幾遍,這時候再讓他們依據題目進行預測,或者讓他們一邊讀一邊想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他們的預測肯定大都指向了文本內容。這樣的預測閱讀無異于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根本達不到教學效果。依據文本內容以及學生的學情,教師可以把預測教學的重點放在文章末尾的省略號上,讓學生預測一下胡蘿卜先生繼續往前走,后面可能還會發生什么事情。這樣教學,預測目標明確,針對性強,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勝心與求知欲,而且在預測中學生也能真正感受到閱讀帶給自己的樂趣,真正為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抓住生成點,關注課堂生成預測
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讓學生以邊閱讀邊預測的形式參與課堂學習的時候,由于不同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同,他們預測的結果也是各種各樣的。教師要能夠依據學生的預測情況,提出新的問題,以促進學生的預測生成,使學生感受到預測的別樣魅力。
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的結尾處,當教師讓學生預測后面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的時候,有學生說:“一群小猴子想進行拔河比賽,正在他們尋找拔河繩子的時候,看到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剛好在風中飄動著,他們用剪刀剪了一段,做了拔河用的繩子。”這個學生說到這兒的時候,立馬有同學提出疑問:“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做拔河用的繩子能禁得住嗎?”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沒有回答,而是把問題重新拋給了學生,讓學生預測一下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做拔河用的繩子可能會發生什么。在教師的鼓勵下,有學生預測:“小猴子們在拔河的時候,使勁一拉,繩子斷了。它們又想到了新的辦法,又剪了好多長胡子,把它們搓成了一條結實的繩子。這次在拔河的時候,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樣,在預測中生成故事,學生預測閱讀的興趣更濃了。
在預測中,學生明白了預測不是毫無根據的憑空猜測,而是有著一定依據的,課文中的線索越清晰,預測就越準確。教師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關注文本的標題、插圖、關鍵詞等,都是因為這些都可能成為預測課文的有效依據。因此,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的教學中,鼓勵學生在預測過程中生成預測,不僅可以使預測閱讀真正走向深處,還可以使課堂教學顯得更加精彩。
三、借助文本留白,嘗試獨立續編故事
在語文教材文本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留白的地方,教師借助這些留白之處,鼓勵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續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培養。這樣教學,豐富了文本內容,提升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中,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首先是被一個小男孩剪去做了風箏線,后來“鳥太太正在找繩子晾小孩的尿布,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正好在風中飄動著……”故事寫到這兒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一個充滿無限想象的空間。讀到這兒,許多學生會產生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充分顯示了作者在結尾構思的巧妙。那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其實,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被一個小男孩剪去做了風箏線這個情節就為接下來故事的發生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梯架,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這個梯架,大膽想象,并對文本內容進行補白。學生在補白的時候,依據小男孩把長胡子當作風箏線的閱讀經驗,順利預測到鳥太太可能會拿剪刀給孩子剪一段做晾尿布的繩子,這樣的預測既顯得順理成章,又不會讓讀者感到突然,其中的巧合讓整個故事顯得更加完整。那么,胡蘿卜先生繼續往前走的話,還會發生哪些事情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想象一下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還可以做什么?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想到了“跳繩”“秋千繩”“陀螺繩”“牙線”“綁劫匪”“導火線”“織毛衣”“狗繩”等關鍵詞語,借助這些關鍵詞語,學生大膽想象、續編、預測,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隨之誕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有所獲,真正獲得了讀寫能力的提升。
四、課內外結合,鼓勵學生拓展閱讀
在預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依賴于課堂教學,而應注重課內外閱讀的有機融合,鼓勵學生拓展閱讀,促進學生對預測閱讀的深刻認知,提升教學質量。
如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中,為了提升學生的預測閱讀能力,把學生的閱讀由課內引向課外,課后練習中提出了“讀讀下面這些文章或者書的題目,猜猜里面可能寫了什么”的要求。在這道習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說說自己的想法。比如,對于《躲貓貓大王》《小靈通漫游未來》《夏洛的網》這類有主人公的題目來說,可以鼓勵學生圍繞著人物的身份、經歷、見聞和感受等展開預測;對于《柔軟的陽光》《帽子的秘密》這類題目來說,可以鼓勵學生從自己的疑惑點出發進行預測;對于《團圓》這種以關鍵詞為題目的文章來說,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象一下團圓時的情境進行預測。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去借閱與這些內容有關的書籍,通過閱讀來印證自己的預測正確與否。這樣教學,可以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提升學生的預測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預測閱讀策略單元編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養成一邊讀一邊預測的閱讀習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出發,找準預測點,引領學生一邊讀一邊預測,并鼓勵學生恰當續編故事,在課外閱讀中自覺運用上預測閱讀策略。這樣教學,能夠真正落實語文要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