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華
[摘要]習作中的細節描寫“雖是微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就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細節描寫不“精”的問題,教師可從充分利用教材,積極拓展積累,打磨寫作技巧三方面進行指導,以使學生切實將細節描寫落到實處。
[關鍵詞]細節描寫;閱讀感悟;觀察積累;錘煉雕琢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 2020)22-0081-02
一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每每讀到學生作文中精彩的細節描寫之處,總會圈圈畫畫,做些批注點評。但是在具體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們的作文,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雖然在選材立意上沒有問題,但是在細節描寫上語言干癟,內容枯燥,亮點不多。究其原因,不外乎作文中的細節處“點染”不到位,寫得不夠精致。因此,指導學生將作文細節描寫落到實處,是所有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面臨的最重要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品悟細節描寫之精妙
人選教材的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特別是統編版的小語教材里收錄的文章,更是具有習作訓練的專項單元,這些文章的選取,都是為指導學生作文服務的。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會注重閱讀,注重讀寫結合,要求學生模仿這些文章來寫作文,或者利用教材中的文本憑空想象寫作文,而忽視了指導學生精讀文本中的細節描寫部分。其實,學習教材做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將文本中的細節段落作為范例來指導學生寫作,才是教師需要去關注的點。引導學生欣賞這些既優美又精彩的段落,品悟這些精彩片段和其中的細節描寫,那學生在習作中必然不會出現無話可寫的情況。
如統編教材六上16課《盼》這篇課文,就用了細膩的語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變化,表現了童真童趣。作者捕捉了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細節描寫讓人印象深刻。在教學時,這些細節描寫決不能輕易放過,要引導學生重點品悟,并從文本學習中引申到寫作實際操作中。讓學生懂得,這些細節描寫能夠使你筆下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二、積極拓展積累,豐富厚實學生細節描寫之資本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边@句話,深刻地告訴我們作文與生活的關系之密切。任何脫離生活的作文都是虛假的、空洞的,沒有生命的。而教材中的文本又是生活范例的典型再現,為學生的積累更是提供了最直接的源泉。
(一)摘錄教材片斷,積累習作素材
教材上的文本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文質兼美,里面的妙語佳句,精彩段落數不勝數。教學過程中,在讓學生學習文本的同時,更要要求學生把文本中那些精彩語句,生動描寫有選擇地、精準地摘錄下來,并反復地讀,吃透,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積累,為之后的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支撐。對于有的精彩段落,還可以布置背誦,這樣有利于培養語感,形成對文字,對文學的敏感性,以后動筆就會不由自主地流露。
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位學生都喜歡按照教師的要求去積累好詞好句,他們會反感,畢竟你增加了他們的課外作業負擔。所以教師要從本質上讓學生喜歡上積累好詞佳句,就要培養他們的積累興趣。教師不妨集中出示一些精彩的好詞佳句,讓學生品讀,在讀中感悟,融入其中,接下來再去摘錄積累,這樣也算是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借鑒。
(二)捕捉生活場景,積累習作素材
生活是積累寫作素材的大舞臺,作為教師要著力去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驗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小事。讓學生明白:“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庇绕涫悄且惶幮【啊⒁患∈?、一點變化、一個秘密,只要觸動你的心靈,讓你有感觸的,都是作文的好材料,小喜小悲也值得抒寫。所以,我們可以要求學生準備好觀察筆記本,把每天中那些好玩的,真實的,獨特的,新鮮的感受簡單地記錄下來。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了。
教師還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說說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注意訓練學生把話說得明白,說得有條理,說得規范。說話的內容也要逐步從簡單的到具體的,從平淡的到生動的。特別是學校的生活,更是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可以說更加直接地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寫作素材,所以更不能輕易放過。
三、打磨寫作技巧,強化學生細節描寫之本領
積累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將積累的這些素材,輕松自然地運用于習作中。特別是習作過程中的細節描寫,教師還是需要指導學生通過必要的寫作技巧才能表現出來。而這樣的寫作技巧,又必須要經過專項的強化訓練才能熟練地掌握。
(一)錘煉詞語,雕琢細節
例文賞析:
李老師站在三分線外,單手運球,雙腳不停地小范圍移動著,在調整最佳角度和姿勢,佯裝投射。這時,防守球員迅速撲上來。只見,李老師彎著腰,左右手不停地拍著球。球,一下在前,一下在后,一下在左,一下在右,完全讓防守人摸不著。突然他一個箭步向右變向,擺脫了防守人,來到一片空闊地。此刻,他用右手托住球的底部,左手扶住球的側面,雙腿彎曲,兩眼緊緊盯著籃筐,然后輕輕一跳,手臂快速向上一舉,同時手腕一抖,整個動作流暢自然,一氣呵成。球也在空中劃了一條漂亮的弧線后,不偏不倚落進籃筐……
從例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小作者在描寫老師運球投籃的細節描寫的時候,他所選用的動詞,一定是建立在對老師,對這個過程進行了細致人微的觀察的基礎上的。小作者抓住“撲”“彎”“拍”“擺脫”“拖住”“扶住”“彎曲”“緊盯”“舉”“抖”等一系列動詞,把老師運球擺脫防守,再起跳投籃這個過程刻畫得細致人微,讀著文字就畫面感十足,這就是一篇文章細節描寫的神奇之處。因此,教師要在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錘煉詞語,精推細敲,精雕細琢,文字才會變得更貼切,更生動,才能真正吸引讀者。
(二)放慢鏡頭,刻畫細節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發生是在一瞬間或者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因為時間較短,很多時候我們都沒能來得及去細致地觀察就結束了。這個時候就要教給學生,有意將時間“暫?!保蛘摺胺怕R頭”。
(例文細化前):
黃一飛發球了,他快速地把球向我發了過來。我趕緊用板一推,沒想到是個旋轉球,球一碰我的板,出界了!
(例文細化后):
黃一飛左手拿球,右手握拍,眼睛緊緊地注視著我。我也毫不示弱地舉起乒乓板,習慣地聳聳肩,扭扭脖子,職業性地蹲好馬步,微微抬起頭,心想:“發球吧!”只見,他把球往空中輕輕一拋,然后揮拍擊打。只聽“咣當”一聲,那球便迅速地向我這邊跳了過來。我趕緊拿拍,用力一擋。誰知這居然是個旋轉球,一接觸我的球拍,立即變了方向,向球桌的邊角跑去?!霸愀?!”我不由得大喊一聲,沒想到,我居然“吃”了對方的發球,真是失敗啊!
打乒乓球,你推我擋,是一個很快的過程。在觀看的時候,沒有那么多的時間給人細致人微的觀察。如果我們將時間有意識地“暫?!币幌拢怕R頭,將大動作分解成若干個小動作,這個細節就會被刻畫得非常生動形象,讀起來也是畫面感十足!
(三)巧用修辭,凸顯細節
葉圣陶說:“用一個比喻,要能比不用比喻更鮮明、更生動、更能打動讀者?!毙揶o手法在表達上可以使語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寫得更為具體、形象、可感。在作文時巧用比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文細化前):
一場大雨將要下起來了,先是天空變暗了,風大了,接著雨下下來了……
(例文細化后):
天,在不知不覺之間變得暗起來了,猶如被蒙上了一層黑紗,看樣子一場雨是跑不掉了。剛一出門就被一陣風頂得張不開嘴,睜不開眼。一些廠房的彩鋼頂都被吹得呼啦呼啦的響,那些塑鋼頂仿佛一瞬間就可以被大風帶走,看起來都十分的嚇人。不一會兒,小雨點就像一個淘氣的娃娃,學著汽車的喇叭聲滴滴答答像是在開狂歡會。緊接著,豆粒般的雨點從天而降,打到臉上的滋味可不好受,就像一塊小石頭扔到臉上一樣,很疼。你瞧,雨點兒落在房頂上,落在地面上,調皮地濺起了一朵朵水花,也十分吸引人的眼球
(四)變換角度,豐富細節
寫作時選取的角度不同,所反映的事物的情狀境界亦隨之不同。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內容,主題體現。
(例文細化前):
我微微睜開眼,媽媽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著,目不轉睛地看著我。
(例文細化后):
我微微睜開眼,媽媽果然站在我的床前,她就這樣靜靜地站著,默不作聲,手里抱著毛毯,眼睛愣愣地看著我,那是什么樣的眼神?。≡趮寢屟凵竦淖⒁曄?,我好像變成了小草,享受到了春光的呵護;我好像又變成了魚兒,感受到了水的甘甜……這時,媽媽的目光滑到了我露出被窩的手上,她伸出手,輕輕地撫摸了一下,可又馬上收了回去,怕驚醒了自己的寶貝。
如果說主題是作文的靈魂,那細節就是作文的眼睛,一篇好的作文除了要有明確的主題,還要有恰到好處的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可以讓人物有血肉,形象更加生動鮮明,可以使情節明朗化,向高潮推波助瀾,使作品更有感染力。每一篇文章的細節描寫都是經過作者精心的設置和安排,不能隨意取代。因此,指導學生寫好作文細節,寫“精”作文細節是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永恒的主題。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