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思語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可食性景觀,是指那些主要由可供人類食用的植物所構建的景觀,如果樹行道樹、蔬菜垂直綠化、可食用屋頂花園等[1]。隨著人們對城市和農業概念的不斷更新,城市景觀與農業已不再是涇渭分明的兩部分,可食性景觀作為聯系城市與農業的一種重要景觀模式,在日本、英國等國家均展現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在國家大力推廣鄉村振興戰略的大環境背景下,小縣城相較于大城市成為與鄉村直接接壤,且具有帶頭發展作用的過渡地區。中國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具有深厚根基的農業文化在高速發展的城市建設過程中被切斷,現代社會的年輕人大多不了解耕作的藝術,卻依然會被田園牧歌式的淳樸生活所吸引,這證明需要正視農業文化與年輕一代生活脫節的問題。居住區綠地作為城鄉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環境與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逐漸興起的可食性景觀模式,不僅能夠滿足傳統居住區綠地對于植物造景和小氣候改善的需要,還能為小區居民提供戶外休閑活動和深化鄰里感情的機會,長遠來看更是能為打造健康城市、提高應對災害風險時城市的韌性做出重要貢獻。因此可食性景觀是將綠地的觀賞功能、食用功能和生態功能融為一體的不二選擇。
2.1.1 區域概況
場地位于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為一醫院附屬居住小區?;菝窨h地處華北平原、靠近黃河入海口,有優良的農業耕作傳統,曾被授予中國綠色名縣、全國生態農業科技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縣等榮譽稱號。當地特產有短枝紅富士蘋果、蜜桃等優良果蔬品種,具有良好的農業基礎與特色,可為可食性景觀應用設計提供亮點(圖1)。

圖1 場地現狀衛星
項目所在居住小區總面積57802 m2,建筑面積75360 m2,容積率1.3,綠化率20.3%,宅前庭院與小區綠化用地比例17.7%(圖2)。小區內建設有5個大型半地下車庫,車庫頂現為硬質廣場,有少量健身器材,邊坡及外墻分別采取了屋頂綠化及垂直綠化的形式進行美化。

圖2 用地分析
小區內共9棟住宅樓,一層分布有38個獨立小庭院空間,其中30戶在庭院空間內自主種植可食性景觀作物,如油菜、白菜、無花果、石榴、葡萄等;6戶庭院空間幾乎全部為硬質鋪裝,2戶暫無人居住處于荒廢狀態。調研分析得出問題如下:
一是車庫頂廣場無植物遮蔽和美化、缺少基礎服務設施,因此使用頻率很低。
二是車庫邊坡及外墻雖進行了綠化美化但植物種類單一,長勢不佳。
三是庭院內有作物種植的人家都不同程度的侵占了院落周圍小區的公共綠地,破壞了小區原有的植物景觀結構。
四是小區原有綠地景觀主要為提供遮蔭的行道樹和叢生灌木,存在植物種植散亂、景觀層次單一,后期修理養護不到位的問題。
有環境心理學學者得出結論:在能保證人的基本需求的環境中,能夠提供安全感或是能夠提供食物的自然環境最受歡迎[2]。處于城市與鄉村過渡地帶的小縣城生活節奏較慢,基礎設施已比較完備,居民有親近農作文化的能力和條件。設計場地的光照條件也能夠支撐可食性景觀植物正常生長,以1號半地下車庫為例,模擬其屋頂一年中受光照時長(圖3)可知,由于住宅樓位于車庫南北兩側,且樓間距較大,55%以上的車庫屋頂可在春、夏、秋三季接受7 h以上自然光照,具備種植可食性景觀植物所需的光照條件(圖4)。

圖3 ①號場地日照分析

圖4 五個車庫日照條件對比
此次提質改造設計將以提高公眾參與度、科普傳統農作文化、促進鄰里友好關系形成和提高居住小區綠化景觀質量為近期目標,把為大眾所喜愛的綠化形式進行科學設計和推廣,最終達到提高城市抗災能力、建設健康城市的目的。改造具體措施如下。
(1)將車庫頂硬質廣場改造為臺地農田,在春、夏、秋三季以種植箱的形式栽培根系較淺、自重較輕的可食性景觀作物。華北地區冬季室外氣溫低,不適宜作物露天過冬,種植箱具有便于物業人員集中存放,變農田為廣場的優點。同時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完善休息活動等基礎設施,為小區住戶提供便利宜人的交往空間(圖5)。

圖5 半地車庫屋頂改造設計
(2)根據不同墻體的受光照時長及人流量,選擇合適的攀緣植物,利用垂直綠化技術對車庫立面進行美化。如在背陰、人流量較少的車庫外墻處,保留原有的爬山虎作為垂直綠化;在向陽、人流量較大的車庫外墻側,通過搭建金屬網格架,種植葡萄、絲瓜、南瓜等藤曼型 作物,既方便居民與物業管理人員日常管理養護,又可在花季、果季形成較好的景觀效果。
(3)緊隨互聯網時代“萬物可聯”的潮流,利用居住小區公眾號、業主微信群等線上平臺,充分發揮樓長制作用,將小區內可種植可食性景觀植物的綠地分配到戶,改善居民隨意侵占小區綠地的行為問題。還可通過線上科普宣傳普及種植知識,舉辦小型園藝比賽,打造智慧生活社區,重新定義信息時代鄰里互助關系。
(4)梳理居住小區原有景觀植物種類,在重要的節點及景觀界面增植可食性景觀植物,結合本地特色果樹,突出當地農業文化的魅力,力爭成為當地文化名片,使居民住戶有更強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從而提升生活幸福指數。
可食性景觀植物種類選擇受地區和季節影響較大,應根據設計地區的氣候條件、風俗特色,選擇合適的植物。同時要考慮季節變化對可食性景觀帶來的影響,結合一般園林植物建設生物量、生態穩定性接近自然群落、四季景色不同、后期維護成本較低的可食性景觀植物群落(表1)。

表1 植物名錄
研究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在概念設計及植物選擇的角度對居住區可食性景觀應用設計進行探索??墒承跃坝^的應用和推廣不僅能夠使被時代快節奏卷攜的人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可抵御災害風險的健康城市;而且可以從多種感官角度豐富人對農業文化的認識,幫助焦慮的當代人回歸純真生活。在中小城市居住小區率先推廣可食性景觀,具有可操作性強、成本低、參與度高的優點,不僅可以以此為契機打開中小城市發展的新窗口,更可以為美麗鄉村建設和大城市居住區環境改善提供樣本。希望此設計研究能幫助更多人認識可食性景觀,參與可食性景觀營造,并不斷產生對可食性景觀的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