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曼卿 李詩琪 孔陽
摘 要:在新時代,大學生的信仰狀況不僅直接影響到青年的個人發展,更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進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培養合格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有力保證。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市場化導向下資本運行邏輯的侵蝕、現代化進程中各類社會矛盾的疊現以及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教學工作的缺陷使得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面臨嚴峻形勢,高校必須依據時代特點,多維發力,構建與時俱進的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新格局。
關鍵詞: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大學生;信仰教育
一、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戰略意義
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指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科學的思想教育,使其在熟悉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礎上實現情感和理論認同,信服和尊崇馬克思主義,由此實現馬克思主義的行為認同。在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為此,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關鍵就是馬克思主義內化為大學生精神向導、靈魂標桿和指向明燈。
(一)培養合格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信仰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深刻著一個人、一個政黨乃至一個民族的價值判斷、行為方式和前進道路。信仰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所支配和影響,在不同的社會形態往往具有各不相同的意識形態內涵。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指導思想,引領我們砥礪前行、接續奮斗。“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并闡述了“育新人”的使命任務。時代新人必須要有理想、有信仰,要以馬克思主義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新時代的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要生力軍,強化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對于實現黨和國家教育目標和根本任務,引導大學生勇擔使命,培養合格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二)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現實需要
大學是培養社會人才、傳播思想文化的重要場域。我國的大學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承擔著“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政治使命。在新時代,這一使命顯得更為光榮和重大。高校是思想交融、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意識形態激烈交鋒的前沿陣地。在新時代,我國高校所肩負的重大使命及其在意識形態領域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決定了其必須堅守辦學初心,擔負育人使命,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只有這樣,高校才能永葆馬克思主義鮮亮底色,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中國特色主義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有力保證
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國各項事業的思想旗幟,為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規劃了戰略步驟、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注入了精神動力。大學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向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扣好價值觀扣子,實現“理論掌握群眾”的關鍵環節。新時代,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的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有利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磅礴物質力量。
二、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嚴峻形勢
新時代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多元化趨勢顯著,原有社會結構出現新分層,西方物質文明與文化思想滲透性增強。當代大學生所處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與抽象深奧的馬克思主義產生矛盾。缺失的理性思考同豐富的感情經驗相互對立,理想狀態的追求同殘酷的社會競爭產生落差。造成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存在較大問題,高校作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的重要基地更是面臨復雜的形勢。
(一)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識形態的灌輸使得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日漸疏離
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激烈交織,價值觀念碰撞交鋒。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主導地位,利用“自由、民主、博愛、人權”的虛偽外衣,大肆向我國輸出和滲透其虛假的意識形態,大學生成為被鎖定、進攻的主要對象。一時間,普世價值論、歷史終結論、歷史虛無主義等歪曲否定馬克思主義、詆毀抹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錯誤思潮甚囂塵上。受理論素養低,社會閱歷少的影響,大學生對各類思潮的辨識、分析能力較低,極易被蠱惑。受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推行“文化霸權主義”影響,部分大學生輕易認同甚至崇拜西方文化,企圖通過西方宗教追尋精神世界的寄托與慰藉而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日漸疏離。
(二)市場化導向下資本運行邏輯的滲透使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逐漸淡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以來,社會勞動生產力得到空前的發展。但市場化導向下利益至上的資本運行邏輯也不可避免地滲透到了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極易使人們衍生出為追求利益不擇手段的工具理性思維,為信仰危機的產生提供了現實土壤。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他們沒有經歷過改革開放前重重困難的打擊與磨礪,更沒有經歷過戰爭年代腥風血雨的洗禮與考驗,在思想觀念上缺乏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真理性、科學性、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同時,受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傾向的毒害,大學生群體中一定程度地存在著“向錢看齊”等錯誤觀念,部分大學生入黨動機不純,將加入中國共產黨視為是升官發財的籌碼,將現實利益的實現作為確立信仰的唯一標準,而使其馬克思主義信仰日漸淡漠。
(三)現代化進程中各類社會矛盾的疊現使得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產生動搖
伴隨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與經濟增長動力的穩步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長期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如利益分化、道德滑坡、腐敗橫行、環境污染、治理失當等令人警覺的問題。舊矛盾尚未得到完全解決,新的社會矛盾又層出疊見,這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過程中面臨的巨大考驗。與此同時,西方敵對勢力趁虛而入,對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矛盾與問題進行錯誤歸因,極力唱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抱有強烈期待,又對社會上頻繁出現的諸多亂象往往缺乏科學、理性的認識,面對理想與現實、應然與實然的巨大鴻溝,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認可度、堅定性極易被破壞。
(四)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教學工作的缺陷使得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加劇
相對死板和僵化的高校教學模式使得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興趣每況愈下。部分教師理論儲備不足,教育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將馬克思主義玄奧化、概念化、教條化。他們往往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從理論到理論的單向度邏輯演繹,而忽視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深刻關切,未能對理論與實踐之深度契合性進行科學揭示。對于我國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各類社會矛盾,或置之不理、避而不談,或輕描淡寫、只堵不疏,沒有及時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理論闡釋和情緒疏導,也沒有有效勘正學生的偏激、片面的思想認識。這種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教學極易使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虛假的意識形態說教"的印象,更加劇了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
三、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進路致思
新時代,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意識形態領域所呈現的日益激烈的斗爭局勢給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帶了極大的挑戰。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一項系統復雜的戰略工程。高校應明確信仰教育的極端重要性,多措并舉、多維發力,構建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新格局。
(一)激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性
以思政課教師為主要代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為推動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主體力量,必須將理論研究同社會現實關切相結合,提升對社會現實問題的理論闡釋力和對各種錯誤思潮的理論批判力,為學生解除理論困惑,蕩滌信仰迷霧,不斷掌握好“看家本領”。其次,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嚴格恪守學術紅線與道德底線,絕不能把課堂當作宣泄個人負面情緒和傳播各類錯誤思潮的場所,堅持激濁揚清,自覺為黨和人民立德立言。同時,教師必須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駕齊驅、協同共進,將教學視為科研的動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為思政課教學提供新思路、打造新風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釋放活力,發揮實效。
(二)深耕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徹底性
理論是知識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傳輸信仰的重要載體,也是確立信仰的重要依據。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想讓理論說服并掌握學生,就要用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教學話語體系講清楚貫穿于理論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講清楚其中蘊含的“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講清楚以“四個偉大”為標志的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特別是要講清楚新時代以來在新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黨帶領人民在統攬“四個偉大”的實踐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讓學生深刻了解理論形成和發展的來龍去脈及其對現實世界的巨大改造能力,從而將理論徹底地灌輸給學生,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樹立提供豐厚的理論土壤。
(三)厚植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文化性
信仰問題從本質上說是一個意識形態問題,它從屬于文化的范疇,因此,信仰教育也必須依托于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國共產黨在近百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征程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根據不同時代的發展需要培育了獨具特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為我們在新時代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推進文化建設提供了彌足珍貴的養料來源。新時代,高校要善于根據大學生思想情感上的新需要,秉持“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的理念,將具有信仰教育意義和時代價值的文化元素并將其巧妙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著力打造出既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底色又具有鮮活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環境。要厚植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文化土壤,增強文化陣地意識,特別是要增強網絡文化陣地意識,善于運用網絡平臺傳播正能量,激揚主旋律。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市場化導向下資本運行邏輯的侵蝕、現代化進程中各類社會矛盾的疊現以及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教學工作的缺陷使得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面臨新挑戰,高校必須認清信仰教育之嚴峻形勢和現實困境,突破傳統僵化模式,創新教育路徑,實現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理論品質與大學生的青春特性息息相關,培養出一批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基礎扎實、社會責任感強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推動構建具有時代氣息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新格局。
作者簡介:閆曼卿(1998- ),女,新疆瑪納斯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