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摘 要:網絡有利有弊,它不僅僅為人們帶來思想文化的交流和沖擊,擴寬學生的思維廣度,而且在網絡世界中的各種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也會逐步殘害高校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不利于高校學生今后的發展。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對高校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政教育,是現如今相關教育部門的重點教育方向。文章主要對在“互聯網+”背景下,當今高校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現狀,以及針對問題的主要應對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互聯網;網絡文化;思政教育培養
思政教育一直以來,在高校的各種教育學科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培養高校人才的價值觀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深化,將網絡文化同現如今的高校思政教育相結合是不可避免的,網絡思政教育是回應學生要求和社會潮流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它的主要目的是晚上當前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學,從而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這樣可以有效的宣傳愛國主義教育,向高校大學生傳遞社會主義文化,并有效地建設大學生的精神文明世界。
一、“互聯網+”背景下網絡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現狀
(一)當前高校思政教學團隊缺乏創新
依據調查表明,當前大部分的高校所具有的思政教育團隊,人員配備和硬件設施配備,都是十分不完整和匱乏的。很大一部分的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教師,所進行執行的教育功能和課程,同學生在其他專業所進行的傳統思想政治教學的課程體系,有重疊的現象,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學的過程中,每個人的分工十分的不明確。在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課堂之上,許多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以年紀較大的教師,為主要群體,這些教師常年在高校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經驗和資歷十分豐富,但是授課方式和教學的模式缺乏創新,常年如一日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對思政教育產生厭煩的心理。根據一直以來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高校學生對現如今的網絡思政教育并沒有那么滿意[1]。
(二)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團隊,缺乏合適的平臺和優良的教育環境
當前高校大學生沒有很好地接受思想教育,其中一個主要因素,也是因為當前的高校并沒有將師資力量和硬件設備力量,大面積的對思政教育進行投入,就導致了當前高校大學生在接受網絡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具備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高校在針對學生設計網絡思政教育課程的時候,沒有深入的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了解學生的基本需求,造成了整體的課程設計,沒有同學生的網絡思政教育興趣相進行結合,教師也無從下手對學生進行培養。此外,高校的管理人員以及網絡思政教育團隊的負責人員,在對思政教育的網絡平臺的選擇上,沒有投入過多的精力,負責教師選擇的平臺,往往運行不僅僅不穩定,而且還缺乏相應的課堂互動模塊,以及一些基礎的必要教學模塊,選擇的平臺缺乏相應的平臺創造力,給予學生的學科沖擊力度較小,平臺上面一些關于思政教育的知識和信息,更新速度較慢。這樣從一開始學生就并沒有被受教育平臺所吸引,也對思政教育沒有抱很大的興趣,導致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網絡思政課堂上,課堂效率大大降低。
(三)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缺乏合適的內容和正確的形式
思政教育教師在針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課程時,往往所選用的一些思政教育題材和使用的一些PPT,都是在各個年級和其他思政教育課堂中所通用的,教師在對這類題材的選用和PPT的制作上,所選擇的一些主題往往過于低俗,在對學生進行講課和講解的時候,很難跟得上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審美水平和思維發展高度。教師在面對高校大學生時,很容易將這些大學生當成剛從高中進行畢業,對社會并不了解或者一竅不通的小孩,這也是導致教師選用主題較為幼稚和低俗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認為通過這種較為淺顯的題材,以及幼稚的話語,能夠拉近課堂上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認識到自身進行思政教學的目的,讓高校大學生在進行思政學習時,能夠真真正正地參與到課堂之中,才是教師進行思政教學的最終目標。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中引導高校大學生的社會思想觀念,規范高校大學生的道德,從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出積極作用。
二、“互聯網+”背景下網絡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策略
(一)提升思政教師的專業技能,打造專業思政教學隊伍
將當前所擁有的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理論向實踐進行轉化,單單有理論的支撐是不夠的,高校必須從思政教育的實施本體上進行入手和切入,加強在高校進行相關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技能提升和培訓教育,做到真真正正的提升思政教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加強教師的教學素質,從而進一步將高效的思政教育,同網絡文化進行結合,推動和實現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文化思政教育的開展與實施。而如何能夠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技能和素質,這就需要教師從兩個方面進行入手,從而做到真真正正的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構建高效的施政教學課堂。第一、學校要加強對相關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宣傳和培訓,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自覺能動性,使其能夠自覺地進行學習,參加各項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和知識素養的課程,這樣教師能夠通過不斷地加強自身的素養和學習,提升和積累必要的思政教學理論知識,更加有效地增強今后思政教育的思想水平和教學水平[2]。
此外,思政教育工作者和教師要善于在課堂結束之后,對自己所進行的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教師在課堂結束之后,對課堂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記錄,從而做到具有針對性的改善,能夠有效地豐富自身的教學體驗,促進和加強教師在今后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思政課堂教學,提升課堂的參與度。第二、高校思政教育教師必須要有著先進的思想水平和時代意識,教師要不停地通過互聯網了解當今新時期的網絡發展形勢,從而進一步的對自己的教學手法和手段進行轉變,加強對教學環節的創造性變更。這樣思政教師通過互聯網的幫助,將網絡文化的優勢,運用到當前的思政教學課堂中,能夠有效地提升思政課堂的教育水平和思維高度。而將網絡文化同思政教學相結合,則利用網絡文化傳播的新型手段,引起高校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網絡平臺,將社會知識和訊息用更為直觀和方便的方式,向學生進行傳遞,讓學生把握最先進的施政理念,從而增強在施政課堂中的學生活力。由以上兩點得知,只有思政教學教師擁有了較高的綜合技能和專業水準,才能更好的提升思政教學課堂中的水平,將理論同實踐相結合,更好地將網絡文化同思政教育相結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