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高校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思政教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為了提升學生的思政能力,輔導員必須要扛起“弘揚政治思想”的大旗,不斷順應新媒體發展趨勢,不斷創新思政工作方法,從而優化思政教育路徑,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文章就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學生思政工作路徑,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推進高校思政教育建設。
關鍵詞:新媒體;思政工作;輔導員
一、新媒體發展的時代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給社會帶來了福音。由于新媒體自身的特性,大大推動了社會意識、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變革。由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面貌,迅速使人們走向了信息時代。新媒體信息的傳播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大大提高了社會、人之間的聯系性。在這種便捷的信息傳播環境中,人們只要擁有智能手機,并在網絡的覆蓋支持下,依托各種社會軟件,就能和其他人分享自身周圍發生的事情。另外,由于新媒體傳播有一定的發展個性,它通過捕捉現場鏡頭,保證了視頻內容的真實性和原創性,大大提升了其信息的可信度。再加上新媒體傳播能夠在段時間內,實現信息的普及和了解,大大提升了信息傳播效果,這也給相關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二、開展高校輔導員學生思政工作的作用
(一)樹立學生正確三觀
從某種層面上看,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展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對提升學生個人素質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一般來說,學生進入高校學習時,不僅處于身體、年齡的成熟階段,也處于思維、智力的高峰時期。在此過程中,高校輔導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轉變人生觀念,樹立理想目標,從而使學生意識到努力的價值。經過長期思政教育的錘煉,學生能夠養成更加主流的思想情操,不斷豐富三觀體系,從而綻放自身生命的厚度,不斷為社會進步與實現自身價值而努力學習。通過學習各學科知識,深造自身素質和修為,學生必將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人才。
(二)培養學生愛國情操
隨著國門的打開,各種思想模式的流入,嚴重沖擊了傳統的中國思想。尤其是生活比較前衛的學生,更是接受了一些病態的思想觀念。在社會節奏變快的今天,高校學生所承載的壓力巨大,如果輔導員不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思政教育,就會使學生迷失未來方向,甚至會誤入歧途,做出違法犯罪行為。加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夠喚醒學生內心沉睡的愛國意識。利用愛國思想,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各種社會不良現象。通過帶領學生堅守原則,不斷幫助學生養成更加優秀的思想品格,從而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三)促進學生走入社會
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身心素質,還建設了學生的內在靈魂。眾所周知,大學生是我國經濟建設的接班人。如果他們思想出了問題,必然會影響國家的發展。由于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沒有進行必要性的社會歷練,缺乏走出校園工作的硬氣和勇氣。通過思政教育拓寬學生的眼界,幫助學生掌握社交技巧,促進學生提升專業技能,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與社會接軌。通過培養學生崇高的思想境界,可以使學生能夠沿著自身的目標而努力,不斷創造人生價值,實現個人出彩。
三、新媒體時代對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
(一)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路徑
在新媒體的帶動下,高校教學生態發生了變化,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增多了。尤其是利用微信、QQ、百度等軟件,能夠輕而易舉地找尋自身所要研究的課題,再也不必依托教師的講解,消化所學的知識。學習路徑的拓寬,給學生提高自身能力提供了機會和時間。基于此,輔導員只要抓住思政教育潮流,對學生進行耐心、細心的引導,就能幫助學生更多的思政知識,從而為學生未來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學習路徑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幫助學生提高了學習效率。只要輔導員能夠結合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對學生進行深入性、準確性的思政教育,學生的思想境界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內心就會變得更加成熟,從而能夠珍惜高校學習時間,綻放自身的余熱。
(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思維
新媒體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習慣,也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機會。尤其是在高校學習過程中,輔導員可以利用各種視頻、圖片,不斷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通過與學生增進友誼,不斷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能夠為學生步入社會夯實客觀基礎,從而將學生快速打造成才。另外,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學生的思維和眼界被拓寬了,傳統的、老套的思政知識,根本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基于此,輔導員需要轉變思政工作方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需求等角度出發,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檔次,從而使學生能夠領悟更多的專業、社會知識,促進學生與國家、社會接軌,使學生實現自身的夢想和價值。
(三)對品格塑造呈雙向作用
新媒體的發展,必然會改變高校學生的學習狀態。然而這種狀態是好的,還是差的,取決于學生對新媒體的認知水平。由于各種信息的傳播都非常的快,且質量良莠不齊,學生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侵染思想。因此,輔導員必須要扛起思想教育的大旗,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政教育,不斷升華學生的品質品格。在新媒體好與壞的信息面前,輔導員需要教會學生以一個清醒的頭腦面對問題。通過提升學生對新媒體的認知能力,逐步塑造學生的靈魂,使學生能夠汲取更多、更好的信息,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從而為社會和自己負責,創造更多的人生價值。
四、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輔導員思政工作意識薄弱
在新媒體時代環境的影響下,各高校輔導員對思政工作的認知度變得越來越差。由于各高校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學科文化教育上,對學生的品德修養、思想意識等,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致使輔導員的思政工作開展處于滯后階段。再加上各高校只重視學生畢業后所掌握的專業技能,沒有從社會交際、人情世故等角度,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處世哲學”,致使學生在畢業后很難適應工作崗位,與社會生活環境格格不入。基于此,輔導員必須要充分認知到自身工作上的不足。通過積極接受學校組織的思政培訓活動,不斷提高思政工作意識,從而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輔導員思政工作能力不高
從某種角度上講,新媒體的運用,沖擊了輔導員對學生的思政教育。由于學生可以在網上搜索到各種信息,能夠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這就使得一些輔導員對學生的思政學習放松警惕。部分輔導員認為,學生都已成年,有獨立的思維意識,心智也早已成熟,不需要自己插手過多的生活與學習。這種認知不僅固化了教育教學思想,也給思政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嚴重的困難。
(三)思政工作內容過于滯后
思政工作內容滯后,是各高校輔導員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由于學校對思政工作不夠重視,輔導員思政教育意識薄弱,再加上思政內容過于陳舊,導致思政工作的開展處處碰“釘子”,無法給學生帶來實際性的教育效用。從某種層面上看,思政教育是培養學生品質、品格、修養的重要途徑。如果高校輔導員不能接受新工作思想,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就無法結合現有的思政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格教育。長期以往,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必然會被社會不良因素所腐蝕,很難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五、開展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學生思政工作的路徑
(一)加強對輔導員的培訓,提高輔導員思政意識
為了提高思政工作質量,各高校必須要加強對輔導員的思政知識培訓力度。通過建立嚴明的“輔導員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意識和工作能力,從而在凈化學生心靈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首先,高校應在校園中,大力宣傳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通過提升全校人員的思政意識,不斷將思政工作擺放在重要的教學位置上。例如,學校可以在樓墻、某些專欄上,打一些“思政教育”標語,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思政環境中,挖掘和踐行思政知識。其次,輔導員應轉變工作思想,不斷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通過積極接受學校組織的培訓活動,不斷分享和總結思政工作經驗,從而為思政教育開辟新的工作路徑。最后,高校應建立嚴明的思政工作體系。通過將學校領導、輔導員、各學科教師、學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不斷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滲透思政知識,從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的思政水平。
(二)高校應順應潮流和趨勢,深入研究思想工作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也走向了多樣化的趨勢。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環境下,高校應本著“減負”的工作原則,降低輔導員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通過允許和支持多媒體思政教學,不斷降低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從而使輔導員有充足的時間學習,更好地教育學生。首先,輔導員應給學生講述新媒體發展的時代意義。通過給學生講述新媒體的正負面影響,幫助學生巧妙運用新媒體,實現有效的知識學習。其次,輔導員應利用新媒體所帶來的便利和優勢,不斷構建思政教育體系,從而在創新思政教育工作中,既降低自身工作壓力和難度,又能更好地投入到“深造學習”中。再次,高校應給予輔導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通過提升輔導員的信息技術能力,不斷加強其與學生的聯系,從而使輔導員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排憂解惑,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校園生活。最后,輔導員應本著“育人為本”、“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則,不斷發揚思想政治傳播效用,從而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發揮自身的中流砥柱作用,促進高校內部管理和學生學習機制的改革。
(三)創建科學的思政學習平臺,優化思政教育環境
為了提升學生的思政能力,高校需要創設科學、合理化的思政學習平臺。通過讓輔導員負責平臺內部管理,深入學習思政知識,不斷提高輔導員的“教育輔導”作用。通過整合思政知識資源,優化思政教育環境,不斷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不斷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人才。首先,高校應保持輔導員黨員的先進性,不斷落實國家教育政策。通過合理運行平臺機制,不斷給學生展示更多的、新穎的思政知識,從而使學生能夠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出發,努力提煉思政知識,努力落實思政行為。最后,輔導員應重視做好師生、生生互動工作。通過以“座談會”的形式,鼓勵學生表達自身的思想,不斷升華學生的政治思想境界,使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中積累更多的思政知識。
(四)擴編輔導員隊伍,強化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
想要提升思政教育水平,高校必須要擴編思政輔導員隊伍。通過明確輔導員的工作權責,降低輔導員的工作負擔,使輔導員能夠走入學生群體,將最新、最先進的思想政治知識傳遞給學生,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努力提升自己。首先,為了提升思政工作效果,高校應在構建良好校園文化的同時,打造一支能夠創新思政的輔導員隊伍。通過給輔導員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不斷升華培訓內容。通過加強輔導員間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將思政教育成果轉化成學生的學習成果。其次,高校應重視提高輔導員崗位招聘要求,以及提高輔導員崗位工資待遇。通過招攬更多的輔導員人才,提升高校內部輔導員的知識層次,不斷升華思政工作能力,促進輔導員發揮出更多的教育潛能。最后,輔導員應結合校園文化水平,學生的學習情況等因素,不斷整合思政教育工作方法。通過加大時間、精力的投入力度,不斷優化思政教育成果,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和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的引領下,輔導員需要接受新思想,深化思政知識。通過不斷提升思政工作意識,創新思政工作方法,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將學生打造成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肖貴清.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基本思路[J/OL].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34-41.
[2] 鄧雪晨,王曉婧.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政工作創新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6):7-8.
[3] 金惠怡.論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學生思政工作路徑的拓展[J].科技資訊,2018,16(23):245-246+248.
[4] 陳美霖.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學生思政工作路徑的拓展[J].智庫時代,2018(45):12-13.
作者簡介:尹鴻文(1993- ),男,湖南衡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