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警務技能是當前基層公安機關打擊犯罪,提升執法安全,保護人民群眾安全,避免一線警察流血犧牲的有效手段。作為人民警察搖籃的公安院校,為了使培養合格的預備警官輸送到一線公安機關,在教育教學中對警務技能的教學工作十分重視。但隨著基層警察執法與執勤環境的不斷變化,對公安院校警務技能相關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找準警務技能訓練中成功的做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制訂科學合理、便于執行的對策,達到提升警務技能課程教學水平,使公安院校學生的警務技能教學內容與一線執法與執勤的警務實戰需求有機結合。
關鍵詞:警務技能;教學;制約因素;隊伍建設
警務技能教育是公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警務技能教學質量既關乎著警察職業群體身體素質和執法執勤能力,也關乎國家執政的權威,是警察執法形象的重要體現。近十年來國內公安院校辦學層次陸續由高等專科轉變為本科,公安院校也大多處于面臨公安體制開始重大改革以及公安教育工作的轉型階段,公安院校的警務技能教學也在這一背景下面臨諸多的制約因素與發展機遇。本研究通過對我國公安教育政策的研判,以及對執法執勤警務實戰新形勢的全面剖析,探討目前我國公安院校警務技能教學的制約因素,通過對制約因素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找出合理的、貼近實際的改革發展策略,以期為警務技能的深化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一、警務技能課程教學存在的制約因素
(一)警務技能師資力量不充足
生師比是反映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情況的重要指標,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體育暫行規定》中第十六條對體育教師配備有專門說明:“要加強高等學校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逐步做到120名學生配備1名體育教師,并保持教師隊伍的相對穩定。”而很多公安院校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導致警務技能教師的工作量平均達到14-18學時/周。公安院校一般一個教學班40-50人,如果按照教育部要求配備體育教師開展以30人以下小班教學,那么每周教學工作量還會增加。另外,部分教師還要參加運動隊訓練與比賽、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表演任務等,教學任務較大,工作負擔較重。
(二)警務技能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
課程建設是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教學的主要依據。現階段很多公安院校剛剛升本,警務技能教學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也在不斷調整升級中,這無形中制約著教學工作。首先警務技能課程從內容上存在著與實戰相脫節的問題,教學中有些理念已經不能與新時代公安教育相結合;其次課程教學時往往重技術、輕理論,造成學生弱化警務實戰技能理念,導致實際工作中不會舉一反三、靈活機動地運用相關技戰術;第三,警務技能課程體系是一個科學有機的整體,是具有較強實用性的課程體系,而前各公安院校在警務技能課程的設置上缺少警務實戰綜合演練課程,學生在具體應用中缺少綜合運用的理念,不利于達到貼近實戰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質量監督體系不健全
教學質量實施監控是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各院校教學質量監督評價都相對滯后,不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制約著警務技能相關課程教學效果的提高,主要體現在:首先教學質量監督制度未落到實處,由于各院校警務技能教學與訓練任務較重,難以抽調專門人員進行教學質量監督,基本上都是兼職實施監督,整個教學質量的監督主要體現出制度要求較多,落實行動的較少;監督檢查的情況多,具體指導整改的情況少;教學質量督導提出問題多,跟蹤輔助提高的情況少的情況,這導致了教學質量監督工作難以得到落實,發現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管理手段與管理過程相脫節。
(四)醫療保障機制不健全的制約因素
人民警察既承擔著打擊制止犯罪活動的任務,又不可避免的和歹徒進行格斗,正是由于警察職業工作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公安院校的警務技能課程的教學與訓練,與普通高校的體育訓練差別很大。警務技能教學訓練既有高對抗性、高風險性、高實戰性等特點,造成在學習訓練當中會發生一些運動性的損傷。如果缺少完善的醫療保障體制,在訓練當中一旦發生運動損傷,醫療費用的承擔主體不明,結果造成學員怕受傷,教師怕承擔責任,學院相關部門找不到解決途徑,既影響了學生學習訓練積極性,也制約了教師教學訓練創新發展的積極性,最終限制了警務技能訓練強度以及教學方法多樣化的發展,阻礙了公安院校警務技能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警務技能課程教學改革發展對策
警務技能課程既有體育運動技能實踐屬性和價值,又有著特殊的公安職業應用屬性和價值。公安院校警務技能相關課程教學效果強弱,直接關乎基層警察執法執勤技戰術能力高低,甚至在遇到暴力抗拒執法時自身受到傷害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公安院校教學主管部門要深刻認識到警務技能訓練對公安執法工作的重要意義,警務技能教師要不斷提升教育訓練能力,在工作中加強教育與管理,使公安院校在校學生能力不斷提高,適應新時代公安工作的執法戰斗需要。
(一)加強警務技能師資隊伍建設
針對現階段公安院校警務技能課程生師比嚴重失衡的情況,重點應引進高質量的警務技能教師,首先以招錄各體育院校體育教育或運動訓練專業碩士畢業生為主,逐步充實到警務技能教學中去,滿足開展課堂教學的需求;其次還要積極引進駐校教官,與學校教師合作開展教學,學校教師講解技術動作以后,教官再講解實戰中的應用,使警務技能課程教學始終圍繞警察執法執勤實戰,并把“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的教學理念貫穿到警務技能教育全過程中,這樣就把教學重點轉移到實戰應用中去,這樣不僅提高了警務技能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也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第三,構建教師展示的平臺,相關公安院校應積極開展各種業務技能競賽,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創新大賽”等活動,通過組織課堂觀摩、教學技能競賽、說課比賽以及評選典型教學案例、優秀教育科研論文等活動,為教師開辟互動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這些活動可以使教師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得到較大提升;第四,鼓勵警務技能教師積極到基層公安機關掛職鍛煉,到一流大學學習進修等活動,參加本專業相關教研活動,并利用假期到基層調查研究實戰經典案例,通過參加這些活動提高教學水平;最后,各公安院校應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尤其是經費支持,保障教師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和物質進行研究與探討,提高科研水平。各院校可以以警務技能課程組為單位成立科研團隊,以團隊為支撐申報科研課題,并以課題為基礎開展研究工作,整體提升專業教師科研水平,達到提升警務技能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深化警務技能課程體系建設
警務技能課程體系建設應結合各院校實際情況,采取循序漸進的模式,秉承“教、學、練、戰”一體化的理念開展課程體系建設。課程建設的具體設想是首先警務技能課程內容上應該貼近公安一線實戰,一旦課程脫離執法執勤需求,警務技能課程教學就是紙上談兵。因此警務技能課程體系的建設,應與實戰相貼近,應與公安發展形勢相適應,應立足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的需要,并以基層實際需求為引導設置教學內容,構建科學的警務技能課程體系。其次公安院校警務技能課程應加強體能訓練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警察專項體能基本理論、警察格斗基本功、警察專項體能強化訓練、招警考試體能測試內容學習等,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力求使公安專業學生掌握警察專項體能訓練的科學訓練方法,通過科學的警察專項體能訓練,大幅度提高公安專業學生的身體素質及警務技能基本功,為今后學習警務技能課程打下堅實基礎。第三,注重利用科技發展成果進行在校課程開發,積極開發在線精品課程、微課程、慕課,推進虛擬仿真技術(VR)在警務實戰中的應用,豐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推動警務技能課程改革與發展。
(三)增強警務技能教學訓練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警務技能教學訓練必須堅持戰訓一致的原則,圍繞基層警察日常執法執勤中可能使用到的警務技能,使用于當前同犯罪嫌疑人作斗爭的需要,按照基于工作流程開展訓練要求,遵循先理論講解后實際操作,先模擬執法情景后實戰演練的順序開展警務技能訓練。開展警務技能訓練要把完成執法執勤任務技能需求搞清楚,在準確把握新時代執法需求的基礎上,科學設置教學科目和內容,并結合一線實戰情形,采用最能體現接近實戰,有利于學生掌握作戰知識、作戰技能、作戰規律的手段和途徑,最大限度的縮小教學訓練和執法實戰需求的差距。同時警務技能教師要加強要對畢業學員跟蹤走訪,了解他們學習的警務技能在基層執法時使用情況,根據他們的工作中實際需要,及時調整完善警務技能教學訓練內容,使學校警務技能課程教學訓練完全服務于公安一線實戰的需要。
(四)強化教學質量運行
教學質量的良性運行是保障良好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各公安院校應積極落實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切勿流于形式,組織專人負責此項工作,成立教學督導小組,督導組和各教研室應使日常教學秩序的檢查工作常態化,及時整改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嚴格按評估標準執行,進而強化制度落實,強化檢查與反饋的結合,并強化跟蹤整改。教學質量監控應嚴格按照學校文件要求執行,在原有基礎上強化質量監控職責,主要是秉承服務教學、服務教師、服務學生的理念,對全體授課教師采取全覆蓋的聽評課模式,對教學水平不高的教師,采取督導組成員一對一幫扶,直到教學水平得到較大幅度提高,學生滿意度大幅度增強為止。教學質量監控應在學校層面上建立大數據應用平臺,利用大數據平臺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整改,學期末形成準確的數據排名,對教學中優秀的教師給予年終評優、教師節表彰等獎勵,對排名靠后的教師要積極幫助其分析原因,逐步指導提高教學水平。重視學生教學反饋的情況,主動分析成因與制約因素,采取積極可行的辦法改善教學現狀,積極打造適合學生需求、適合社會需求的教學。
(五)加強警務技能教學保障工作
公安院校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加強場館建設,首先,需要建成田徑場,射擊館、障礙場、警務技能練場、攀登速降塔、防衛控制館、風雨球場、健身房等公安院校基礎訓練場館,達到警務技能課程可以全天候開展教學訓練;其次需要建設綜合體育館、室內戰術訓練場、武裝泅渡館、健身房等滿足教學訓練與課余鍛煉需求;最后如果學校經費充足,還可以建設虛擬仿真技術(VR)訓練館、綜合戰訓館、模擬街區、模擬派出所等更專業的教學場館,使教學場館更加貼近一線警察執法環境,為開展“教、學、練、戰”一體化警務技能教育提供保障。
三、結語
公安院校警務技能相關課程教學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持久的公安業務學習動機,促進在校大學生警察職業素養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是為了學生畢業以后適應公安執法工作的實戰需要,著力培養“追得上、打得贏、說得過”的優秀預備警官。公安院校相關部門要結合各校實際情況,在警務技能課程教學中,在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基礎上,加強一線警察執法執勤中經常使用的警務技能、警務戰術等相關教學內容的開發,發展有公安特色的警務技能教育教學模式,促進新時代警察職業教育的健康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慶文,彭雪涵,陳希,普通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結構現狀探析——基于京·閩·湘三省市68所普通本科院校調查[J].中國體育科技,2008(6):26-30.
[2] 黃家善.公安本科院校警務技能師資隊伍結構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8.54.公安機關現場處置指揮戰術理論與實踐發展前沿(第六輯)(2):95-100.
[3] 李靜波,蘇斌.21世紀初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現狀及問題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6):86-88.
[4] 黃家善,王偉,公安院校學生體能訓練發展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軍事體育學報,2017(4):37-39.
基金項目:河南警察學院項目成果(HNJY-2019-83)。
作者簡介:吳尚(1971- )男,河南固始人,副教授,河南警察學院警體部副主任。研究方向:警務技能、警務技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