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華
摘要:民營醫院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不同人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并為全社會提供更多醫療服務供給的重要力量。2015年,我國民營醫院數量首次超過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在迅速發展的同時,資金需求也日益增長,但商業銀行對民營醫院的信貸投放顧慮重重。本文通過對民營醫院存在風險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的商業銀行對民營醫院信貸投放的客戶選擇策略,供銀行界同仁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民營醫院;客戶選擇
一、民營醫院發展面臨的主要風險
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101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1914個,民營醫院21838個。與2018年10月底比較,公立醫院減少169個,民營醫院增加1720個。民營醫院總數已是公立醫院的1.83倍。雖然民營醫院數量已超過公立醫院,但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絕大部分還是投向了公立醫院,主要是因為目前民營醫院的風險遠大與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的主要風險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資金不足風險
目前醫院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醫院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公立醫院有政府財政支撐,資金來源相對有保障,而民營醫院的資金主要來源自身經營的積累和社會出資人的投入,其資金來源變數較大,若出資人實力弱,就無法對醫院的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持,一旦醫院經營出現問題,就將一蹶不振。
(二)人力資源風險
醫生的診療水平是醫院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人才招聘困難,工作人員的流失率高,一直是制約民營醫院的頑疾。除了工作不穩定,薪酬待遇跟不上等表面原因外,評選職稱的機會少,學術研究氛圍差,以及進修、參加一些業界的學術交流會的機會不多,也制約了人才的流入。尤其是一些民營醫院人力資源管理不夠人性化,讓醫生缺乏歸屬感。一旦醫院醫療服務質量跟不上,就將造成就醫群體流失。
(三)管理風險
民營醫院的管理者通常缺乏運營現代醫院的經驗,風險管理意識和能力偏弱。一些民營醫院的內部管理體制落后,仍遵循著家族式管理方式。許多管理者過分重視效率和效益,急功近利,沒有長遠的發展戰略。這些都為醫院的經營埋下了重大隱患。
(四)就診病患不足風險
患者就醫有極強的“從眾心理”,對“就醫安全”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大部分患者還是更信賴國有背景的公立醫院,對民營醫院了解少,不放心。民營醫院光有好醫療技術水平是不夠的,若服務跟不上,市場營銷做不好,不能樹立良好的品牌、口碑,就將陷入就診病患不足風險。
(五)聲譽風險
當前社會大眾對民營醫院的認同感和包容心較弱,民營醫院要創品牌、樹口碑很難,而負面事項對民營醫院聲譽的沖擊卻是迅速而深遠的。在網絡媒體發達的當今,負面事項若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有可能迅速發酵,殺傷力成倍擴大,對醫院造成難以挽回的不利影響。
二、民營醫院的未來前景
醫療行業永遠是一個朝陽行業,目前民營醫院雖然呈現的依舊是多而不強的局面,存在著不少問題,但從長遠來看,其發展潛力巨大。首先,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大眾對醫療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強,優質公立醫院早已人滿為患,同時政府對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也開始控制,留給民營醫院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其次,近幾年國家對社會辦醫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2019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醫保局、中國銀保監會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再次表明了國家對社會辦醫的扶持態度,并從多方面對社會辦醫予以支持,主要包括:其一,在用地供給、稅收優惠政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加大對民營醫院的支持。其二,提高準入審批效率、簡化準入審批手續,支持和鼓勵民營醫院參加醫院等級評審。其三,支持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開展人才培養、學科建設、醫療業務等合作。全面實行護士、醫師執業電子化注冊制度。其四,民營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與公立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一樣同等參與職稱評審,且不受崗位比例限制。民營醫院可以與公立醫院一樣承擔醫學類科研項目以及參加各地政府組織的相關業務和人才培訓。其五,讓更多符合條件的民營醫院成為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的定點醫療機構。今后,民營醫院將逐步獲得與公立醫院平等競爭的環境。第三,隨著越來越多有實力的社會資本進入民營醫院,以及國家對民營醫院監管的加強,民營醫院的運作將日漸規范,特別是一些知名民營醫院的成功運營,也將逐步打消社會大眾對民營醫院的偏見。
三、商業銀行對民營醫院客戶選擇策略
民營醫院數量眾多,良莠不齊,成長的多,倒下的也不少,民營醫院一方面缺乏政府信用支持,另一方面又很難提供有效資產抵押,因此相對與公立醫院來講,信貸風險較大。商業銀行在民營醫院迅猛發展的大潮中,既要抓住機遇,又要防范信貸風險,在客戶選擇上除審查醫院的等級及財務收支情況外,可從以下幾方面把好客戶選擇關。
(一)掌握社會資本方的資金實力及辦醫宗旨
人才的引進、醫療設備的更新、品牌的建設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社會資本方的資金實力決定了醫院未來的發展潛力,若自身實力不足或過度依靠外部融資,醫院將背負沉重的負擔。此外,資本方的辦醫宗旨也影響著醫院的發展前景。醫院要始終堅持以患者為核心的理念,若只是把患者當做盈利的工具,過度追求利益,而沒有長遠的發展戰略,醫院是做不長久的。
(二)考察優質醫生的儲備情況
醫生是醫院發展的核心,醫生的技術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醫院的醫療水平。商業銀行在考察醫院實力時,應重點關注醫院的醫生隊伍建設情況,是否有一支穩定而優秀的醫生隊伍,是否有良好的人才培養的引進機制,在自身水平欠缺的情況下,能否通過與優質公立醫院的合作、與醫生集團的合作,提升自身的醫療技術水平。
(三)了解醫院的管理水平和制度建設情況
民營醫院要想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必須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擯棄家族式管理模式。銀行應關注醫院的院長及核心管理團隊是否具有豐富的民營醫院經營管理經驗,各項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特別是財務管理要規范,是否存在醫院資金被股東挪用的可能性。
(四)分析醫院的市場營銷能力和品牌建設情況
民營醫院作為后來者,本身知名度、影響力就弱,因此市場營銷能力和品牌建設非常重要,因此銀行不僅要重視營民營醫院當前的口碑和社會地位,還應關注民營醫院持續的市場化運作和品牌推廣能力。一看醫院能否通過全方位多渠道的廣告宣傳提升市場認知度。二看醫院能否通過參與公益事業、救助貧困患者等活動,提升醫院的品牌形象。 三看醫院能否通過與知名高等級醫院合作,借助外力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四看醫院能否樹立真誠為患,尊貴就醫的理念,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務,樹立良好的服務口碑。
(五)關注醫院合規經營和負面新聞
民營醫院數量眾多,良莠不齊,一些民營醫院面對激烈競爭不是積極面對,而是投機取巧甚至違法違規經營,這類醫院是國家衛生主管部門嚴處的對象,更是老百姓痛恨的對象,一旦不良行為被曝光,醫院將很難翻身。2019年10月9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發布了《關于提升社會辦醫療機構管理能力和醫療質量安全水平的通知》,對社會辦醫療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意味著未來社會辦醫療機構將進入“強監管”時代,靠“忽悠”吃飯的民辦醫院終將被剔除出行業隊伍。銀行應避免介入并及時退出違規經營民營醫院,因此銀行應高度重視醫院經營的合規性,認真調查醫院是否存在各類違法違規執業行為、違法醫療廣告和虛假信息的行為、醫療騙保行為以及不規范收費、亂收費、過度診療和誘導消費行為。此外,對醫院的重大醫療事故也應重點關注。
(六)注重股東及其關聯企業對醫院的影響
民營醫院的股東除投資醫院外,往有其他的經營項目,民營醫院股東及其關聯企業整體經營情況、財務、投融資等情況的變化都有可能對醫院的經營產生影響,因此銀行還要關注民營醫院關聯企業及股東的資金占用風險,限制賬戶的大額支出,并盡可能落實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多種形式的資產抵押或連帶責任保證。
(七)支持有特色的??漆t院,謹慎介入綜合性醫院
銀行應積極介入政府倡導社會辦醫的相關領域,如康復醫療中心、健康體檢中心、護理中心、婦兒醫院、眼科醫院等醫療機構和連鎖化、集團化經營的醫學檢驗實驗室、醫學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獨立設置醫療機構。同時,應謹慎介入投資大、技術實力要求高的綜合性醫院。
作者單位:福建省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