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芬 胡峰光 徐惠
筆者以《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8)》數據為基礎,運用統計分析、文獻研究、綜合分析等研究方法,精準分析當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數量情況,分析數量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體育教師人才“開源”配齊的方向,為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數量結構提供基礎數據,為決策部門補充人才提供精準參考。
一、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數量缺失的精準分析
1.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數量情況
《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8》數據顯示[1],全國中小學現有體育教師653055人,其中小學體育教師361349人、初中體育教師204910人、高中體育教師86796人。從體育教師配置來看,小學體育教師配置最高,中小學體育教師平均配置5.45%;從師生比來看,小學師生比最高,中小學平均師生比262.3%;從性別來看,男體育教師為主體,占76.3%;從城鄉分布來看,城區和鎮區體育教師人數相近,鄉村體育教師占18.9%。
2.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數量的缺失情況
根據《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2008年)規定的體育教師配備要求,按小學6個班、初中6個班、高中8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的標準計算,全國小學、初中和高中共需體育教師分別為458984、166828和58115人[2]。按此標準計算,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8》,小學體育教師數量缺口近10萬人,初高中體育教師不缺反而有余。
根據《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體育課授課時數所占的比例和開展課余體育活動需要配備體育教師的要求,結合《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課程計劃(修訂)》中對義務教育的課時設置,結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對學生畢業144學分(含選擇性必修和選修)最低要求以及體育必修12學分的要求進行計算,全國共需體育教師117萬余人[3-6]。但按此標準計算,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8》數據顯示,小學體育教師缺近35萬人,中小學體育教師共缺52萬余人。
二、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數量缺失的原因分析
1.體育教師數量沒有隨著體育課時量增加而同步增加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增加了小學和初中的課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指出[7]:中小學要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標準,保質保量上好體育課,其中小學一年級、二年級每周4課時,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2課時。隨著國家和社會對體育的重視,很多地區和學校都改為每天1節體育課,如成都市錦江區2016年開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天1節體育課,北京市西城區2018年9月開始中小學生每天1節體育課;隨著高中模塊教學的推進和中小學走班制教學的試點,體育教師的課時明顯增加。基于我國班級授課制的教學形態,開足開齊體育課或是每天1節體育課,意味著體育課時必然增加,有的增長到原來的2倍。相應地,體育教師數量也應增加。而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8》數據顯示[8],2003年以來體育教師總數增加253835人,增長比例為63.6%。體育課時增加比例與體育教師增長比例的差額,顯然接近體育教師缺失的數額。
2.落實一系列教學改革使體育教師工作負擔加重
2011年教育部發布《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建立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科學評價機制,凡沒有認真執行本規定的,在各種評先評優活動中實行“一票否決”。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學校體育的重視和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如模塊教學、“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園足球、校園籃球、校園網球、校園冰雪、走班制教學改革等系列新動作,需要體育教師去組織、去落實、去推進、去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凸顯了體育教師的欠缺。
3.很多地區和學校難以改變“整體超編、結構性缺編”情況
從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時來看,體育課排在語文、數學之后列第3位,體育教師總量理應排列第3位。但據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1],小學體育教師數量排列第4位,初中體育教師數量排列第6位,高中體育教師數量排列第10位,因此按授課時數所占比例配備體育教師數量缺口達52萬余人。可見,語文、數學等主課教師數量多而占用了體育教師編制,學校急需的體音美等“副科”教師往往被擋在門外,招聘來的其他學科教師又無法勝任體育教師的工作,因此就出現需求增加、供給不足的問題。
三、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人才“開源”配齊的方向
體育教師數量缺口大、配不齊等現狀,將會導致在崗中小學體育教師工作量過大、體育教學質量下降等問題。要解決數量不足問題,就必須進行體育教師人才的“開源”。結合當前國情和學校體育實然發展現狀,可找到體育教師“開源”的8個方向。
1.面向新體育教師的引進“開源”
加大體育新教師引進,無疑是破解體育教師缺失和需求瓶頸最直接、最快捷的渠道。以2018年為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37所體育院校培養了33925名體育專業畢業生,如果這些大學畢業生都不流失,及時補充到體育教師隊伍中,將有效補充體育教師的新生力量。如果負責培養未來體育教師的高等院校,進一步改革健全體育教師培養體系,培養重心適度下移到中小學體育師資,引導學生服務農村中小學,大力開展小學體育教師專項培養計劃,加強準體育教師職業認同教育,如果各省區、學校能增加或優化體育教師編制數額引進新教師,將可以從源頭上補上體育教師的缺口。
2.面向返聘已退休體育教師的回崗“開源”
返聘退休后教有余力的體育教師,是破解體育教師缺失和需求瓶頸最實惠、最經濟的渠道。在還沒有延遲退休的情況下,55歲退休的女體育教師和60歲退休的男體育教師很多還教有余力,同時他們往往工作能力較強、教學經驗較豐富、工作態度比較認真,且成本低,地區或學校可以把已退休且身體比較好、有意愿繼續工作的教師納入到體育教師人才庫,并由教育系統針對不同學校的需求統一調配或流動任教,充分發揮老教師的資源和余熱,更多地為學校體育教育作出貢獻,以彌補體育教師的不足。
3.面向體育部門教練的借用“開源”
向體育局、體育運動學校、體育運動中心、體育俱樂部等體育部門借用教練,將他們充實到學校體育隊伍,兼職扶持學校體育工作,提供學校體育模塊教學、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體能鍛煉、課外體育活動、運動隊訓練或競賽活動等常態工作,也能彌補體育教師在專項化、訓練競賽方面數量和業務能力的不足。只要明確借用教練的資格、資質問題,以及使用與管理問題,就能充分發揮體育部門教練專業能力強的優勢,有效充實體育教師隊伍。
4.面向體育特長家長的志愿“開源”
挖掘家長資源,鼓勵有體育專項特長的家長志愿者支援學校體育工作,不僅是家校結合、家校共建的重要工作,也是有效彌補體育教師不足的一個渠道。這些具有高體育素養、熱心參與學生體育活動的家長,可以成為學校運動隊或俱樂部的(助理)教練、組織者或管理者,也可以參與學校或班級體育爸爸會、體育媽媽會的策劃和組織。
5.面向熱心體育教育社會人士的共享“開源”
鼓勵有體育專項特長的社會人士志愿支援中小學校體育工作,也是共享體育教師的開源方式。如有體育特長、有運動熱情、有意愿當體育教師的社會人士,可以進行成人學歷教育或教師資格培養認證;高校、高職體育教師在工作量不大的情況下到中小學兼職上課或提供專業指導;熱心體育教育的健康教育、安全衛生、社會學、建筑學、信息技術等各領域社會人士,為體育教育提供教育教學研究、體育大課堂講座、器材開發、大數據分析等系列資源平臺。
6.面向改行從事其他教學管理工作體育教師的歸隊“開源”
對改行從事其他教學管理工作的體育教師進行“改行歸隊”回到原來的崗位或兼職教學,以多渠道、多元化補缺體育教師。據北京市2017年面向全市的體育教師調研發現,在現有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中,有一成體育教師兼職教著其他學科,有二成以上的體育教師擔任著學校行政干部,如年級組長、德育干部、后勤干部和保衛干部等,對這些將自身能力轉化遷移在其他領域和崗位上發光發熱、不能上體育課的教師來說,要明確他們作為體育教師的歸隊管理,除了不折不扣搞好學校行政工作以外,還要用心教好承擔的體育課,并在學校體育專業領域中發揮作用。
7.面向有體育基礎其他學科教師的代課“開源”
鼓勵有體育專項特長的教師加入體育教師行列,調整其他學科教師兼教體育,承擔起專項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輔導、俱樂部教練助理等工作,是有效補充體育教師的有效手段。如有足球特長的其他學科教師可以擔任兼職足球教師,有籃球特長的其他學科教師可以承擔籃球模塊教學或籃球俱樂部訓練,有網球特長的其他學科教師可以開設網球校本課程……這些其他學科教師代體育課的“開源”方式,大大發揮了其他學科教師的資源和優勢,也有效補缺了體育教師不足的問題。
8.面向區域內其他學校優秀體育教師的兼職“開源”
區域分擔、區域共管和區管招聘,可以說是一定區域內盤活體育教師資源的有效模式。從體育教師現有結構來看,不同區域、不同學段的體育教師配備不均衡。需要探索由數量不足轉向數量均衡發展、數量充足轉向質量均衡發展的合理流動配置。如在一定區域或集團校內,鼓勵名師或骨干教師到偏遠地區和鄉村學校任教;鼓勵45歲以下的體育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專項特長,流動競聘到適合自己專業發展、有利于發揮自身特長的地區或學校任教,鼓勵學校自主聘請其他學校專業體育教師,給“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走班制教學等課程改革提供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
[2]教育部衛生部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的通知(教體藝[2008]5號)[EB/OL].[2008-06-09]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s3273/201006/xxgk_88635.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8號.學校體育工作條例(1990年3月12日發布)[EB/OL].http:// old.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620/200409/1436.html.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通知(教基[2001]28號)[EB/OL].[2001-11-19]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11/201006/xxgk_88602.html.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EB/OL].[2007-05-07]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0710/27692.html.
[8]牟陽春.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視野下卓越體育教師專業標準構建與培養方略“(項目編號:DLA18040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