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中重點分析了濕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對濕地的形成和退化問題進行了闡述,提出針對性的濕地保護和修復工作策略,提高濕地生態環境質量,充分實現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工作效果。
關鍵詞:濕地保護;生態環境;環境修復
中圖分類號:X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12-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2.097
Research on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countermeasures
Ci Xuelun
(State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Surve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Beijing 100714,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xpounds the form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wetland, and proposes targeted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ully realize the good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Key words:Wetland protec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濕地是生態環境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環節,在環境保護、氣候調節等多個工作方面所表現出的優勢非常明顯。但是在最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人類活動和自然方面因素的影響,造成我國很多地區濕地正在逐漸退化,同時還存在一些人為性破壞濕地等問題,對整個生態環境的質量形成了較大的影響。由于濕地是很多野生動物和植物賴以生存的重要環境,其中還包含了一些瀕臨滅絕的珍貴物種和一些稀有的水生植物等,如果濕地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則這些動植物將會失去正常的生存空間而逐漸死亡。
1 濕地環境的主要作用
1.1 儲存水體,防洪防旱
濕地環境可以儲存大量的水體資源,當外部降雨量較大的情況下,濕地的地下水體儲存空間有限,此時濕地會吸收多余的水體資源,為了有效防止水量過多而造成洪水暴發問題。濕地環境在自然界當中起到了良好的環境調理工作效果,可以實現更加智能化的調節雨季和旱季的水體資源,進而可以保證整個生態環境的正常發展。
1.2 調節氣候
濕地環境由于內部含有的水分量相對較大,在表面蒸發的水體環境可以讓周圍的空氣變得更加濕潤,大量的水蒸氣會逐漸融入大氣層當中,實現對局部區域的氣候環境進行有效調整,在天氣干旱的條件下可以及時降雨,同時可以防止植物因為缺水而產生死亡現象。
1.3 凈化水體環境
由于水體環境當中會生長著大量的植物以及微生物等,可以對水體環境形成有效的過濾以及消毒處理。水體當中的各種植物和微生物,還可以實現對水體進行充分凈化,將污染物通過過濾沉淀的方法來進行處理,提高濕地水體環境質量,有效保證動物和植被的生長情況,避免飲用污染的水體而出現患病以及死亡等問題,進一步保護濕地環境的生物多樣化和水體環境質量。
1.4 全面保護海岸線
由于海浪和海水對海岸線所產生的沖擊力相對較大,經常會造成海岸線位置的土壤松滑,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海岸線會逐漸受到海水的侵蝕造成決堤現象。通過濕地環境的作用可以避免土壤條件被過分侵蝕,固化海岸線同時削弱海浪,對海岸線所產生的沖擊力作用,進一步保護堤壩不會受到明顯的損壞。
2 濕地環境的形成和退化
2.1 濕地環境的形成
濕地環境的形成可以通過自然界的慢慢演化,以及人類后期活動逐漸開發所形成,可以將濕地環境分為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兩種形式。天然濕地環境可以通過在自然環境的慢慢演變逐漸形成,河流海水經常流過的區域可以形成相應的泥潭,通過水體的漲潮、退潮逐漸形成濕地。區域內部的大量雨水滲透,隨著時間的演變也會發展成濕地,雪山、冰川融化之后的血水會在低洼區域大量積累,逐漸演變成濕地環境。人工濕地主要是通過人為性開發工作逐漸形成,比如大規模養魚所使用的池塘,大型水庫工程,種植水稻的稻田等,不管何種形式所形成的濕地所發揮出的生態環境作用都基本相似,可以為很多生物和植物提供出必要的生存和生長空間[1]。
2.2 濕地退化的主要影響因素
當前我國在濕地生態環境的整體發展局勢上不容樂觀,其中一些濕地正在面臨著退化甚至完全消失,針對一些濕地當中的生存生物而言直接面臨著滅亡的處境,很多珍貴的動植物甚至慢慢面臨消亡,對整個生態環境的健康穩定發展形成比較嚴重的影響。經過相關工作人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濕地環境產生退化和消失的主要影響因素,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水土大量流失。水土流失問題對濕地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非常明顯,大量的水土流失會造成江河湖海的水位快速下降,同時內部的淤泥積攢量越來越多,如果沒有充足的水體資源對其進行供應,無法充分保證濕地的充分滋潤,進而會慢慢造成濕地干涸。同時更多的是受到人類一些不文明性的活動所產生的影響,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到植被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惡意大規模砍伐植被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水土沙漠化造成濕地環境快速退化。
第二,過度開發和使用濕地資源。在人類的日常生產活動當中,為了追求自身的經濟效益,大范圍進行開荒造田,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到濕地環境,對整個生態環境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性,將濕地看成是沒有任何用處的荒地。為了有效獲取更多的糧食農作物,將濕地當中的水完全抽干并且將濕地填平,建立起大面積的農場和農田等,造成了我國濕地環境的面積逐漸縮減,盡管實現了眼前的經濟效益,但是整個濕地生態環境受到了全面破壞,并且周圍的生態環境質量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不但對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威脅,同時也造成了很多珍貴的植物和動物滅絕[2]。
第三,水體污染現象非常嚴重。當前隨著我國工業化的整體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大量的工廠建立在濕地環境的附近,工廠當中每天會產生大量的污水和垃圾,為了方便工業生產工廠將每天所產生的工業污水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濕地環境當中,同時還將很多工業垃圾直接堆積在濕地環境的周圍。由于工業生產所產生的污水當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性化學物質,因此,會對整個濕地的水體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問題,造成濕地環境當中大量的生物死亡,直接影響到整個濕地環境和生態環境的發展平衡。
3 濕地保護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相關管理工作沒有落實
現階段,我國很多濕地自然保護區并沒有建立起更加科學完善的管控工作制度,以及相關實施工作標準,只是在表面上對濕地進行了相應的維護和處理。在日常的管控工作中并沒有將實質性工作落實到實處,仍然會存在一些不法人員潛入到濕地環境內部,為了實現自身的利益而破壞濕地環境條件。造成了濕地內部的水體含量不斷下降,水環境受到污染以及周圍存在很多人為丟棄的垃圾等,直接造成濕地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影響[3]。
3.2 濕地管理工作單位執法力度不足
由于濕地保護工作單位相關工作人員,在日常的監管工作中沒有做好本職工作,對于濕地管理的執法力度相對較弱,經常會產生對濕地進行人為性破壞等現象。因此,濕地管理工作單位缺乏工作責任感是一個非常主要的問題。除此之外,還存在濕地相關管理人員私自將濕地承包給個人,造成濕地環境無法得到有效保護,必須要對相關的管理負責人員進行處罰,禁止使用濕地來獲取不法利益。
3.3 相關部門工作存在矛盾問題
在濕地環境的保護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單位之間并沒有形成有序的系統管理模式,在整個管理工作方面經常會存在一些沖突和矛盾問題,同時各部門在管控機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直接影響到濕地保護系統的整體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很多工作單位經常會出現單獨行動的情況并沒有形成團結一致的工作精神,針對上下級所下發的工作安排無法及時傳達到每一個工作單位,因此,造成了整個濕地管理工作的開展存在嚴重的滯后性,無法充分發揮出濕地保護和修復工作的真正效果[4]。
4 濕地環境等相關保護工作策略
4.1 建立起更加科學完善的濕地保護法律條例
對于政府單位而言需要出臺相關的失地保護法律法規內容,并且將各種人為性的破壞問題有效列入到法律保護工作當中,以此可以形成相應的執法工作依據。通過使用法律所具有的強制性限制手段,禁止出現亂砍濫伐、水體環境破壞以及肆意獵殺動物等,要禁止出現大面積捕撈水生動物等各種違法行為,從根本上提高濕地的保護工作質量。國家相關工作單位需要全面加強對濕地的保護以及監督工作,將濕地環境保護工作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內容,全面完善濕地保護工作的相關法律機制,建立起更加科學和系統的法律管控體系,全面保證濕地生態環境可以得到有效保護,防止出現濕地環境惡意破壞等問題。
4.2 成立起濕地環境保護研究小組
為了充分實現對濕地環境的進一步研究和分析,需要有效建立起專業的濕地研究工作小組,對濕地的各種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和分析,并且開展后續的濕地環境保護工作,全面加強對濕地環境的了解工作,以此來制定出更加科學有效的濕地環境修復工作方案,提高濕地環境的保護工作質量,防止出現濕地環境大面積退化甚至是消失等問題,對實現我國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5]。
4.3 促進各工作單位的協調工作
相關工作單位之間需要有效做好信息溝通和交流,需要對濕地環境保護工作當中的關鍵性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同時針對應受到破壞的濕地環境,需要編制出相應的修復和保護工作策略。通過上級管控工作單位的統一指揮和下達命令,對濕地環境的保護和修復工作進行全面開展,有效防止出現各種缺陷和漏洞問題。全面提高濕地環境的整體保護工作效果。
5 結語
當前我國很多地區濕地環境的保護工作沒有得到充分落實,造成了濕地生態環境受到大面積破壞,水體質量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同時濕地環境過度開發,對整個濕地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因此,必須要針對濕地生態環境進行全面保護,并且對已經受到破壞的濕地環境進行進一步修復,全面推動我國濕地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連煜.堅持黃河高質量生態保護,推進流域高質量綠色發展[J].環境保護,2020,48(Z1):22-27.
[2]應凌霄,王軍,周妍.閩江流域生態安全格局及其生態保護修復措施[J].生態學報,2019,39(23):8857-8866.
[3]馬蓉蓉,黃雨晗,周偉,等.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探索與實踐[J].生態學報,2019,39(23):8990-8997.
[4]牛遠,胡小貞,王琳杰.撫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思路與實踐[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9,9(05):482-490.
[5]徐夢佳,劉冬.長江經濟帶典型生態脆弱區生態修復和保護現狀及對策研究[J].環境保護,2017,45(16):50-53.
收稿日期:2020-10-26
作者簡介:慈雪倫(1986-),漢族,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濕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