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芮 汪琦(寧波大學商學院)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是指依賴專業知識來提供知識型中間產品和服務的行業,包括:電訊及計算機信息、金融、保險、科研和其它商務等服務業。 Anning-Dorson (2018)指出,服務業創新是針對特定客戶提供解決問題的新方法與新技術,其創新來源不僅有自身的研發行為,更有對進口溢出的吸收。Lee(2007)、Peters 等(2018 )發現,R&D 投入對于知識密集服務企業經營業績、勞動效率和出口能力產生了正面效應。Casta?&Méndez(2016) 發現,研發強度越大的服務業,經營效率越高、國際市場占有率越高。唐保慶(2011)、李俊(2017)發現,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存在明顯的溢出,能提升服務業全要素生產。
根據技術差距理論(Krugman 1985),影響國際市場拓展的因素有技術差距和出口成本。技術差距來自于行業自身的研發投入和進口溢出。由于產業關聯,制造業的出口也會對服務業國際市場拓展產生影響,由此,構建模型:
MS為國際市場占有率表示。RD為自主研發能力,用各行業研發機構R&D經費投入表示。SD為服務業進口溢出,采用Lichtenberg -Porterie(1998)模型測算。選取美、日、德、法、英、加、荷、意、西、新、韓、澳為服務進口溢出國。另外,采用永續盤存法計算R&D經費存量參考Wang &Szimai(2003)的做法,采用15%的折舊率。WA為出口成本,用各行業人均工資表示。ME為制造業出口額。 tμ 為擾動誤差項。相關數據來自聯合國統計網站服務貿易和商品貿易數據庫《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01-2017。
1.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
首先通過ADF 單位根檢驗對變量的平穩性進行分析,以防止出現虛假回歸現象。檢驗表明各變量的水平序列都是非平穩的,但一階差分是平穩的。
2.協整檢驗
由于變量為非平穩數據,而協整模型探求非平穩變量間蘊含的長期均衡關系。論文采用Johansen 和Juselius 提出的基于VAR 的協整系統檢驗,建立基于最大特征值的似然比統計量λ- max 來判別變量間的協整關系,對最優滯后期的選擇根據無約束的VAR 模型的殘差來確定。檢驗顯示各行業的相關變量在5%顯著水平上有二個協整關系。由此,金融保險、電訊及計算機信息、科研、其他商務等服務業相關變量的協整方程分別為:
金融保險業MS 指數與進口溢出及制造業出口額反向均衡,而與人均工資及研發投入正向均衡。電訊及計算機信息服務業MS 指數與進口溢出、研發投入及貨物出口額正向均衡,而與人均工資反向均衡。科研服務MS 指數與研發投入、進口溢出、人均工資及貨物出口額都為正向均衡。其它商務服務貿易MS 指數與進口溢出、人均工資及研發投入正向均衡,而與貨物出口額反向均衡。
3.變量間因果關系檢驗
各行業變量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但這種均衡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需要通過Granger-Sims 提出的因果關系法進行檢驗。

表1 變量間的Grange因果檢驗表
1.金融保險業
研發投入拓展了金融保險業的國際市場,但進口溢出則沒有影響,這與我國金融市場開放度不大以及金融體制有關。隨著人力資本向金融業的轉移,高工資帶來的高效率成為金融保險服務業國際市場拓展的原因,但貨物大量出口反而使金融保險服務業更為關注國內需求而向海外市場拓展的動力不足,競爭力下降。
2.中國信息及計算機服務
科研投入、進口溢出都能拓展電訊及計算機信息服務業國際市場,但工資水平反而有負向作用,這反映該行業更多還屬于低端維護和操作的勞動密集環節,勞動效率低導致工資成本對競爭優勢的負面影響。制造業出口規模能拓展該行業的國際市場,說明隨著信息技術不斷拓深,嵌入到制成品中的電訊及計算機信息服務也隨著制造業的出口而實現了國際轉移。
3.科研服務
科研投入、進口溢出、工資水平、制造業出口規模均能拓展科研服務業國際市場,說明作為最典型技術知識密集型的科研服務業發展高度依賴人力資本和內外兩種創新源。另外,隨著中國制造業出口產品技術升級,對科研服務的需求增長,科研服務通過嵌入制造業并實現一攬子國際市場轉移而提升市場占有率。
4.其他商務服務
其它商務服務業主要包括設計、管理、稅收、法律、咨詢等服務業。研發投入對該行業MS 指數沒有影響,說明其國際市場擴大依賴人力資本和組織創新,而非技術創新。進口溢出和工資能拓展該行業國際市場,因為商務服務是與不同文化理念和制度等緊密聯系的行業,大量高工資高效率人員的投入提高了該行業的吸收能力,從而能高效運用、傳播進口帶來的他國創新成果。貨物出口對該行業MS 指數沒有影響,這是由于我國中小企業大量低端貨物出口,對其它商務服務的需求不多,關聯弱,不能有效促動該行業競爭優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