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靜(山西焦煤集團煤焦銷售有限公司)
大數據的興起有效提升了會計信息化的應用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相應帶來了一定的經營風險。企業應結合自身情況有效應對,建立完善的防范機制,規范會計信息化行為,保證會計信息化的管理效果。
首先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網絡信息資源平臺,使會計人員可以互相分享學習,了解最新的會計動向,實現資源的共同分享。其次可以減少會計信息化費用,會計信息化的實現需要在設備、軟件、人力等方面投入較多資金。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企業可以快速獲得共享會計信息,減少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成本。最后可以提高會計信息化效率,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不斷增強云會計的服務功能,使會計人員更快計算報表,提升了財務工作效率。
首先,會計信息化平臺建設比較滯后,現代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離不開資源共享平臺的支持,云計算供應商在為企業建立會計信息化系統時應進行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在綜合分析用戶會計需求的基礎上,制定靈活性、服務性與擴展性較強的信息系統。由此看出,云計算平臺建設的資金量較大且要求的技術水平較高,而我國云計算平臺建設比較滯后,云計算服務供應商的專業能力與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著會計信息化的實行效果。一旦服務供應商出現響應不及時問題,則會停止運營,甚至還會對企業的正常運營造成破壞性的影響,直接延緩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速度。其次,會計信息化共享平臺建設缺乏安全性,當前會計信息化系統在身份認證與數據加密方面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一是身份認證,只允許被授權人合理訪問會計數據,認證方式包括用戶名、密碼、動態口令等。當前我國大多企業僅采用密碼認證方式,設置比較簡單,很容易被監聽設備或木馬程序竊取木馬,安全系數較低。同時,在身份認證方面,個別數據庫管理人員并未正確認知用戶口令的安全性,為了操作方便使用自己的生日與電話等,很容易被黑客破譯,影響了系統的安全運行。二是數據加密,在云會計運行模式中,各企業通過網絡傳遞會計數據,數據確認方法發生較大變化,為了保證安全傳輸應采用數據加密技術。但當前大多企業對數據密鑰的設置比較簡單,并未輔助采用數據加密技術,無法保證會計信息的安全性。最后,有待完善會計化標準,大數據時代下,企業更為關注將自身經營管理模式與信息化社會對接,并未結合自身情況建立可行的會計信息化運行體系。且我國相關部門也并未完善會計信息安全立法,網絡信息的金融監管明顯落后于金融創新步伐,產生滯后問題。當企業采用云會計服務出現數據盜竊問題時,無法得到權益保護,以致阻礙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腳步。
大數據時代的快速發展為企業會計信息化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風險發生的幾率不斷增加。為了保證會計信息化的持續穩定發展,企業應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
在會計信息化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方面,政府機構應作為引導力量,跨行業整合資源,充分利用各企業在資金、人力資源以及技術方面的優勢,聯合開發云計算平臺,形成優勢互補,降低開發成本。同時,政府職能部門還應設立云計算專項工程,鼓勵IT廠商自主建設云計算平臺,在此期間還應防范出現信息孤島問題,有效融合企業會計信息系統與其他信息系統,協調統一信息流、資金流以及物流,形成良性循環。企業應以財務會計工作為中心,深度融合ERP 系統與會計信息化系統,真正實現企業信息的一體化,為企業的運行決策帶來全方位的會計信息。除此之外,還應集成會計系統與商業智能系統,添加云計算在線智能分析、財務數據庫、數據挖掘以及決策支持等功能,有效降低信息的應用風險。通過會計信息系統的融合,會計管理可以在借助云平臺技術的基礎上,引入決策樹、神經元網絡等先進技術,實現會計平臺的高端使用。
為了保證云計算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云計算服務商應建立多層嚴密的安全防護體系,充分發揮云計算在會計信息化中的作用。一是強化身份認證與安全管理力度,云計算平臺應為不同的會計操作人員設置不同權限,全方位監察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情況,保證云計算模式應用的安全性。同時,還應加密處理企業存放的會計信息,避免被不相干人員看到數據,且密鑰由企業自主設計。二是強化數據的加密力度,引用虛擬軟件防護系統,在完全隔離的環境中有效運營會計信息化系統。同時,還應為企業提供惡意軟件或黑客入侵的檢測與防御服務,構建安全虛擬的監測平臺,保證互聯網環境下數據傳輸與應用的安全性。三是強化數據備份工作,在加密處理會計數據的基礎上,企業還應做好數據備份工作,除了每日備份正常的會計數據,還應增加數據異地備份功能,一旦系統出現異常運行,可以在恢復系統的同時,避免丟失重要財務信息。除此之外,云計算服務商還應建立完善的數據恢復性測試制度,保證系統恢復結果的實時記錄,減少故障發生幾率,降低會計信息的恢復難度,避免丟失重要的財務信息,保證企業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
當前我國云會計模式依然處于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規范管理。此時,相關政府部門應合理調控布局云產業模式,并制定云會計系統的運行標準,嚴格執行法律法規,保證企業的良性發展。云計算運行標準的出臺可以保證其在企業中的認同度,政府機構應先調查分析云會計市場的運營情況,結合實際制定云會計標準,之后再根據市場的變化規律完善修訂,形成可行性較強的云會計產業規范。同時,國家還應加快信息安全立法,規范云會計市場。除了應設定信息安全法規外,還應針對云會計服務商資質設立行業規范,提高行業門檻,篩選誠信度高、技術水平高的云會計服務供應商,為企業會計信息化系統的運行提供良好的競爭市場與財務安全保障。除此之外,還應建立信息安全的第三方監管機構,定期嚴格審查有資質的云會計服務供應商,通過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并整改。且監管機構應積極給予企業后續教育,全面普及云計算風險防范知識,引起企業重視。
大數據時代下,我國會計信息化獲得了較大進步與發展,但也依然存在較多不完善地方。為了加快發展進程,企業應制定合理可行的解決措施,在會計信息化方面拉近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提高財務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