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蓉
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經常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式英語”。所謂的“中式英語”常有兩種解釋,一種是China English,具有非常濃厚的中國特色,如“Four Cardinal Principles”,意思為“四項基本原則”;另一種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即英語的表述帶有明顯的漢語痕跡,是一種“基因突變”的英語,如學生常將“樹下有個男孩兒”表述為“Under the tree has a boy.”。兩者相比不難發現,前者是在中國特殊國情下產生的英語,是允許存在并被接受的,而后者則違背了語言的表述原則,是一種母語的負遷移現象,需要教師關注并指導學生修正(李爽 2014)。然而,提升學生用英語思維寫作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過一定量的語言輸入,包括聽力和閱讀,才能逐步形成目標語言的運用框架,并結合自身認知特點進行正確、合理的語言輸出。
下面結合具體教學案例,重點闡述如何在限制性寫作任務、半開放寫作任務和開放性寫作任務中實施詞塊建構策略,以有效減少學生書面表達中的“中式英語”,提高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成效。
詞塊(chunk)是語言使用者在語言輸入和輸出過程中頻繁使用的具有特定語義和結構,往往以固定或者半固定形式存在的短語、固定搭配、習慣用語和句式。詞塊的運用有利于提高語言的自然生成能力,使表述自然,表情達意流暢自如。如“It is often the case/that plenty of people/are in lack of awareness of/protecting environment.”由此可見,詞塊是達成真實交際的有效途徑(王學儒 2008)。詞塊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據統計,英語表達中有90%是固定或半固定的詞塊,有些句型框架也具有較強的規律性,可替換部分變化的靈活性相對較小,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學生如能掌握詞塊和句型的固定搭配和運用,就能極大地提高語言輸出的準確性。
與單詞不同,詞塊具有相對完整的意義,即它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單詞和詞語的范圍,其作用遠遠超出詞匯搭配的范圍,并能擴大到句子甚至語篇的領域。學生如能掌握并運用這樣的詞塊,就可以通過頭腦中的語言圖式迅速構建有助于他們理解和表達的語言,并初步形成英語思維能力。例如,中文“看”在英語中有不同的詞塊搭配:看書(read a book)、看電影(watch a movie)、看醫生(see a doctor)等。
英語的語言極其豐富。大量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塊能幫助學生克服詞匯貧乏、選詞困難、詞不達意的問題。詞塊間的互選或替換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靈活、恰當、合理、流暢的語言空間,有效避免“中式英語”,使輸出語言既地道又自如。例如,“一……就……”用英語表述有多種互選形式:as soon as,no sooner...than,immediately,on doing sth.等。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歸納的功能意念話題共24個,包括了日常活動、居住環境、衛生與健康、文娛與體育、購物、學習、問路、看病等日常交際話題(教育部 2012),雖然小學和初中在教材編寫體系上存在銜接性不強的問題,但其共同的語言功能話題可以提醒一線教師如何立足功能話題,幫助學生提取和積聚詞塊,從而達到語言的循序漸進式積累和拓展。例如,關于“食物”的話題,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新目標英語教材的小學四年級(上)Unit 5 Dinner is ready中出現了“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Would you like a knife and fork?”等固定句式,到了七年級(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教師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定的語量,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beef or vegetables?”“What about...?”“He’d like some beef,but she’d like salad.”等。由此可見,立足功能話題,幫助學生提取詞塊,增加他們的語言知識庫,推進語言學習的循序漸進是極為重要的。
詞塊的拓展可以借助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他們的興趣入手,組織他們小組合作討論感興趣的生活熱點話題,并引導他們通過互聯網、圖書館、大數據平臺等途徑收集相關語言素材,拓展話題詞塊。實踐證明,基于生活熱點的語言往往是課本上找不到但極具時代感和真實感,語言地道且符合文化的表述習慣的(程菁華 2008)。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相關話題為例,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周末的研究性作業,要求他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一步了解歷屆奧運會的相關情況,收集有關奧運會的熱門英語詞匯,如 Olympic flag,Olympic rings,Olympic motto,Kinds of Olympic games等,通過適當的共享平臺充實他們的話題詞塊,豐富語言學習的內容。當語言與生活碰撞時,語言學習才是有效、有趣、有意義的。
分享、評析佳作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提煉好詞佳句能力的意識。好詞佳句的提取可以從分析、分享同伴的佳作或范文中獲得,以達到美化文章的目的。以Word Power中的Qualities for success為例,文章不僅能給予學生很多美好的詞塊,而且能幫助他們積累有關人物性格、特質的詞塊。如原文中“However much I get knocked back,I just try again.”“Every day I make a point of saying hello to all my staff and spending time listening to their ideas and opinions.”語言非常地道、流暢,作者使用了“get knocked back”“make a point of”“say hello to”“spend time listening to”等有效詞塊,大大提升了語言表述的魅力。
案例一:限制性寫作中的詞塊應用
限制性寫作任務一般適合低段或語言基礎較弱的學生,要求他們能用所給的詞塊翻譯幾句話或者一段話,側重單個詞塊的基本運用,難度較小。此類寫作任務有利于學生正確、熟練地運用詞塊,為提高寫作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王碧翔 2009)。
【教學材料】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教學目標】學生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形容詞(復合形容詞)描述人物的外貌和個性特征。
【教學設計】在課堂的拓展環節,教師利用學生的偶像設計了“用所學形容詞或復合形容詞描述偶像的外表、性格和現狀”活動。
This is William.He isn’t well-famous(famous),he isn’t well-off(rich),and I have never heard anyone say he was good-looking(handsome/attractive).But he is a very popular man as he is so kind,friendly and very easy-going(relaxed).In this picture he is wearing a short-sleeved shirt and a brand-new(complete new)hat with cool sunglasses as well.I am really in favor of(like)him.
教師用復合形容詞取代單個形容詞,使語篇的表現力更加豐富。同時,教師選編的語段難度適合學生模仿,能夠激發其豐富的想象力,降低其寫作的難度,且因為人物的選擇貼近學生生活,使語言更有交際性和立體感。
案例二:半開放寫作中的詞塊應用
半開放寫作任務適合有一定語言基礎但缺乏靈活運用能力的學生,要求他們能根據所提供的關鍵詞完成書面表達。學生不僅要考慮所給詞塊的合理建構,而且要解讀并分析作文要點,組織材料,安排段落層次等,雖有一定的難度,但可以讓他們的習作有內容并避免錯誤(王碧翔 2009)。
【教學材料】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1 What’s the matter?Section B 3b。
【教學目標】學生能根據教材中的圖片(見下圖)展開豐富想象,利用目標語言編制一段交際對話。

【教學設計】教師對文本中的寫作任務做了微調,要求學生以目標詞塊為核心,借助文本提供的圖片進行豐富的想象,“假設你是圖中的護士,請你編寫一段對話”。同時為提高單元目標語言的功能性和交際性,教師還適度拓展了表示建議的詞塊和句式:
You’d better.../Why don’t you.../What about.../How about...
半開放寫作任務在新教材的寫作板塊中非常普遍,但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文本和真實語言交際的特點,對寫作任務進行適度改編,這樣的設計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使他們產出更飽滿的寫作內容。
案例三:開放性寫作中的詞塊應用
開放性寫作任務是難度較大的一種寫作訓練形式,適合高段或語言程度較好的學生,他們常被給予一個話題或者一篇語言材料,然后要求完成寫作。寫作任務僅在單詞的數量、種類和得體性等方面作一定的要求(王碧翔 2009)。學生如果經歷了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就可以做到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落筆生花、妙語連珠。
【教學材料】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 12 Life is full of unexpected。
【教學目標】學生能結合本單元的核心語言描述自己的一段往事。
【教學設計】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開放性寫作任務,要求他們寫初中階段一次難忘的經歷“My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n Junior School”。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在課堂上分別設置了以下幾個任務:
Task 1:Brainstorming for some unexpected accidents or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n your school.
Task 2:Pair work to select some target words and expressions.
Task 3:Fast reading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form of writing
Task 4:Individual work to complete the first draft.
Task 5:Group work to share and proof the writing.
Task 6:Class presentation to show up the writing with the provided assessments of good writing.
在開放性寫作訓練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先構思寫作內容,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羅列相關詞塊,再通過范文閱讀和分析了解并掌握篇章特點,能根據英語的邏輯表述進行謀篇布局,并通過小組互評優化詞塊的選擇和運用,最終形成優秀的寫作成品,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采用寫前、寫中、寫后的過程性寫作模式,不僅有助于學生用英語構思,而且能夠幫助他們形成合理的寫作思路(賀艷麗 2003)。通過基于功能話題語塊的有效建構與積累,逐步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最終減少母語的負遷移。因此,為了幫助學生較好地學習英語寫作,減少母語的負遷移,教師需對初中階段的寫作教學進行系統規劃。在起始階段應加強基礎性訓練,立足功能話題,幫助學生積累詞塊。如在七年級的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組詞成句、組句成段等詞塊建構訓練,引導他們從詞到句、從句到段,再到語篇的學習,加強對目標詞匯的習得和積累。在八年級的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半開放性寫作任務,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意識,使其逐步養成用英語思考、表達的能力。九年級的英語寫作教學可以結合中考題型進行專題訓練,但需要關注寫作的真實意圖和寫作功能,以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和信心。在評價時,教師需全面評價學生的寫作成果,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知識層面,還需關注學生思想表達是否充分、豐富,是否是真情流露,段落結構是否安排合理等。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能逐步提升。
總之,詞塊的建構與積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中式英語”和低級語病的產生,教師只有培養他們運用詞塊的意識,才能減少母語負遷移,逐步培養其英語寫作思維,最終提高英語寫作教學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