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林

隨著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金融市場環境風起云涌,商業銀行依托傳統對公業務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轉型成為銀行發展的關鍵詞,而供應鏈業務作為銀行新寵,成為銀行轉型升級的利器。供應鏈金融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據有關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15.86萬億元,而2022年有望達到19.19萬億元規模。反向保理作為供應鏈業務中重要的一員,逐漸成為銀行業務發展的助推器。
筆者于2020年元月初,成功經辦以某國有商品混凝土企業為核心企業的反向保理業務,這是筆者所在城商行首筆反向保理業務,3天時間投放15筆近3000萬元,新拓15戶有效客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本文以此實例對反向保理業務初探。
一、反向保理業務的概念
反向保理是指在供應鏈中,買方(債務人,核心企業)依托自身較高的資信水平與保理商(銀行)達成授信協議,將供應商履行交易合同后形成的未付賬款,由供應商向保理商申請應收賬款融資,保理商直接將未付款項按協議支付給供應商,最終應收賬款到期由買方(核心企業)償付的融資服務。在風險管理上,銀行只需考量買方(債務人)的風險,無需考量賣方(應收賬款債權人)。
反向保理旨在構筑買方與中小供應商之間的低交易成本和高流動性的交易鏈。既解決了傳統保理業務面臨的難點和不足,又能使參與者各方均受益,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
“反向保理”一詞最早出現于2006年,近年來在發展中國家開始流行。我國反向保理業務也發展迅速,各銀行都陸續推出供應鏈反向保理產品,早在2005年工商銀行為沃爾瑪提供的供應商融資服務方案實際上就是反向保理業務的雛形,后續深圳發展銀行(平安銀行)以反向保理為重點推出三款保理產品,浦發銀行為不同行業制定不同的反向保理方案,興業銀行則推出線上反向保理業務。許多知名企業如華為、比亞迪、萬科、海爾、家樂福等等運用反向保理產品收獲頗豐。
二、反向保理業務流程
反向保理業務流程一般為保理商(銀行)與買方(核心企業)核定反向保理額度,簽訂合作協議;核心企業推薦供應商到銀行申請融資,銀行對供應商申請融資的應收賬款進行核實,并與供應商簽訂保理協議;供應商將經核心企業確認的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取得融資款;應收賬款到期后由核心企業償付。業務流程圖如下:
保理商對買方進行反向保理額度授信,確保銀行對為買方供貨的供應商提供保理融資。賣方供貨后產生應收賬款,將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進行融資,保理商根據買方出示的承兌信息對賣方提供融資,并進行應收賬款管理,應收賬款到期時買方直接向保理商付款。
在筆者經辦的反向保理業務中,某國有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作為核心企業,實力雄厚,在當地市場份額前列,其原材料供應商眾多(小微企業居多、多為砂石、水泥、添加劑供應商),核心企業由于下游回款賬期較長導致對上游供應商付款賬期一般為6個月乃至更長,上游供應商需現金采購砂石等原材料,回款周期長、資金成本高。本次通過給核心企業混凝土生產商反向保理授信額度,其供應商通過向銀行轉讓應收賬款,直接將賬款付至供應商,既解決了回款周期長的問題,又緩解了供應商的資金壓力。
三、反向保理業務的優勢
(一)解決傳統保理業務的融資難點
傳統保理業務面臨的難點在于:一是貿易背景真實性核實難度較大;二是賣方履約能力存在不確定性;三是債權轉讓是否有效;四是償付保障問題。而在反向保理業務中,買賣雙方關系已經存在,應收賬款債權的轉讓已經買方確認,買方在反向保理授信前期已與保理商達成一致,同意債務到期即付款至在保理銀行開立的指定賬戶中,傳統保理業務所面臨的難題迎刃而解。
(二)降低核心企業融資成本
一方面,反向保理業務是通過供應商直接向保理銀行融資,融資成本一般由供應商承擔,降低了核心企業財務成本;另一方面,反向保理業務授信屬于表外業務,其授信額度不計入表內負債,有利于核心企業財務報表的優化。
(三)簡化供應商融資手續
得益于核心企業較高的信用保證,供應商融資資料簡單,手續便捷,無需保理商對其進行信用評級等便可直接獲得融資所需資金,免去賬期較長的后顧之憂,且反向保理業務融資成本較低,減輕供應商的資金壓力,也使其獲得了更多的融資機會。
(四)降低保理商壞賬風險
由于交易背景真實可靠,且貸款最終由核心企業償還,中小供應商融資的信用風險轉嫁到較高的資信保證的核心企業,融資風險大大降低;另外在當前新客戶開發難度日益增大的環境下,反向保理業務只需通過一家核心企業,即可獲得批量中小客戶,達到了“1+N”的效果,獲客渠道更為暢通。
在筆者經辦的反向保理業務中,正值農歷年前,核心企業面臨資金支付壓力,供應商急需回款。而保理銀行與該國有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及其供應商進行該產品業務合作,僅短短3個工作日,15戶原材料供應商通過應收賬款反向保理融資回款近3000萬元,年化成本僅4%左右,直接緩解了核心企業與供應商的資金壓力,保理銀行也通過此次合作直接新增客戶15戶,中小客群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四、反向保理業務過程風險控制
就筆者業務親身經歷,反向保理業務過程中,風險把控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審查核心企業的償付能力
反向保理業務中,應收賬款到期還款最終由核心企業承擔,故核心企業的償付能力是反向保理業務違約風險控制的關鍵,在準入之初,要加強對核心企業資信考量,多方位把控核心企業的實力,確保終極風險可控。
(二)交易背景真實性的把控
反向保理業務中,在對核心企業進行準入后,還要確保核心企業與供應商的基礎交易必須真實存在,合同與發票相對應,且該筆應收賬款未被質押、重復轉讓、第三方權利限制等,確保融資資金用于貨款支付,防止信貸資金被挪用。
五、反向保理業務目標客戶的選擇
反向保理主要適用于供應鏈金融管理意識強且配合度高、需要加強對其上游供應商的金融支持以保障穩定安全的核心企業。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反向保理業務市場廣闊,但并非所有企業都能成為我們反向保理業務的目標核心企業,在核心企業的選擇上亦要有所擇取。
(一)選擇市場前景廣闊的行業
對于國家政策及經濟環境支持的、處于上升期的行業能對未來償付能力具有保障,如5G產業鏈、新能源產業鏈等,審慎進入房地產、水泥、鋼鐵等過剩產業鏈。
(二)選擇行業排名前列的企業
綜合實力的強弱決定了核心企業償付能力的強弱,行業龍頭一般償付能力均處于行業前列,償付能力有所保障。
(三)選擇供應商數量多的企業
供應商數量多,且基本上屬于小微企業,這樣既可避免供應商集中度過高,也可以提高貿易背景真實性,還可以有利于保理銀行增加客戶群體開發。
六、結語
在我國當前經濟形勢下,銀行業拓客難度進一步加大,而中小企業融資難又是當前經濟發展亟需解決的一大難題,這更呼喚開發出更多金融產品來解決銀行與企業的供需失衡。在前文的介紹中,反向保理作為一種新興供應鏈融資方式,于買方、賣方、保理商其優勢均不言而喻。在可預見的未來,反向保理業務前景將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1]劉利民,王敏杰,詹曉擔.反向保理在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中的應用[J].物流科技,2004(01).
[2]李泓男.吉林QY商業保理公司發展戰略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8(04).
[3]胡凱.供應鏈金融下反向保理的決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8(10).
[4]張宇馨.我國發展反向保理的對策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09(05).
作者單位:華融湘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