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夏雨



記寫是構建學生與音樂之間理性聯系的必要環節,通過記寫活動,學生能夠逐步形成理解音樂的應有思維,從而學會自主地走進音樂。在音樂中,節奏是比旋律更為基礎的元素,因此,節奏在教學中尤為突出。在低年級節奏教學中,基于學生對節奏聆聽、游戲、律動、拍讀等的感知,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實現節奏音響與視覺圖像及音符符號的大腦聯系,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節奏要素。節奏學習常經過聽、讀、動、寫四個基本環節,這四個基本環節相互聯系、相互循環。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節奏聽記呢?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五個階段進行。
一、感知階段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需要積累大量的節奏體驗經驗,才能幫助他們更順利地進行節奏記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用多個課時來完成這樣的感知訓練,為學生的聽記做好準備。
二、聯系階段
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通過聽記實現音響與圖像的聯系,通過簡單圖形將節奏與音響聯結起來。教師需要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特點、難度、趣味的記寫內容,來刺激節奏圖像的形成。在教學實踐中,需關注以下幾點。
1. 巧用圖形,直觀感受。 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最簡單的圖形去個性地記錄所聽節奏。例如,可以請學生設計自己喜歡的圖形來表示所聽到的新朋友×,如(××××),并引導學生通過相同大小的四個圖形,直觀地感受到恒拍節奏的均勻感。這里要注意的是,所設計圖形,一定要是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的。
2. 關注情境,激發興趣。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需要進行有趣的情境創設,以激發他們的記寫興趣。以人音版一年級歌唱課《其多列》為例。在完成體驗環節后,教師創設情境:“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同去尋找山間丟失的竹葉,你們能找到嗎?”教師出示圖1拍出節奏,學生在空白的地方畫出缺漏的竹葉,教師提前將×和× ×用大樹葉及小樹葉進行設定。這樣,學生在揀竹葉這一情境中,就可畫出他所聽到的節奏圖形,完成節奏聽記。此時,教師可以用鼓勵的口氣說:“哪一位小牧童撿得又快又準,我將展示他的成果。”在這樣與歌曲情境相符合的趣味挑戰中,學生能夠提高其音樂記憶和學習效率。
三、提高階段
在上一個階段較成熟地完成后,教師可以逐步提高聽記難度。在這個階段,學生依舊運用圖形表現所聽節奏,但教師可適當干擾學生的學習節奏,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例如,學生熟練運用固定圖形來聽記×,在聆聽到×以外的節奏時,可以用不一樣的圖形聽記,就像。此時,學生可能還沒有學習× ×節奏,但是通過圖形可以簡單地進行不同節奏聽辨,這也是檢測學生原本節奏的掌握情況。完成聽記后,學生可以拍念出×節奏,而沒學過的節奏由老師來拍,從而進一步訓練、提高學生的內心聽覺。
四、認知階段
完成以上階段后,就可以進入節奏的認知階段,讓音符與圖像進一步地轉換,實現節奏音響與音符的聯系,完成對音符的認知與學習。教學中,教師可用變魔術的方式告訴學生,圖形都變成了一個特別的符號×,讓學生自己也變一變,念一念,完成音符的聽記。比如,在《其多列》一課中,學生畫好之后,將竹葉轉為節奏符號,填寫圖2。教師問道:“哪位小牧童已經找到他的竹葉,并且能夠為大家拍念出來呢?”學生進行節奏拍念及接龍。此時,學生逐步將心理的節奏體驗與視覺節奏符號相聯系,并形成內心聽覺感知節奏。學生在重復聆聽記錄的環節中,提升音樂聆聽感知能力。
五、表現階段
1. 在記寫中走向創造。在低年級節奏記寫活動中,節奏的即興創編不僅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節奏的學習,更是學生走向音樂創造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設計聽記活動時,必須不斷滲透“無痕”的創編內容,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即興畫出線條或圖形來表現所聽節奏,或是即興創編組合節奏,等等。比如,在人音版二年級歌唱課《嗩吶配喇叭》中,學生可以即興地畫出對節奏××××的感受的圖形,可能是,也可能是。即興的圖畫,激發著學生對節奏的個性感知,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又比如,在《其多列》一課中,教師可以問:“我們的小竹葉想要變變隊形,你能幫助他們嗎?”學生進行節奏的自由組合(圖3),即興創編自己的節奏,并與伙伴分享,從而激發創造力。
2. 回歸體驗,表現音樂。所有的音樂認知必須回到音樂中再體驗與表現,因此,學生在完成了上述階段的節奏體驗、記寫認知以及創編后,必須回到音樂活動中再次感受。如: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律動聲勢表現創編的節奏,并和伙伴一起合作展示;也可以用打擊樂器去表現所學節奏,并為音樂伴奏;還可以用簡單的節奏去即興口頭創編歌詞,拍讀感受;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音樂中的聽、讀、動、寫缺一不可,聽記一定要始于體驗并回到體驗與表現,這樣才能實現四個方面的良性循環,否則教學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音樂記寫的五個階段是低年級節奏學習中聽記環節的基本教學策略,教師應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學情、興趣等,精心設計不同的體驗方式與聽記內容,在不同的難度與課時中完成節奏聽記。低年級節奏記寫活動不僅為整個小學階段的節奏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在這樣的實踐中,解決了學生在節奏學習中“僅模仿、淺學習、無創造”的實際問題,有效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聽覺以及識譜、創造等音樂學習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引導學生逐步形成音樂思維,從而促進學生在音樂欣賞、歌唱等音樂活動中的學習。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