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璐
【摘 要】 國內高職商科類專業均開設了應用統計學課程,統計學在商科的教學任務中主要以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方式和實際應用能力。作為一門核心基礎課程,統計學需要結合高等數學作為理論基礎,同時與社會生活、經濟現象相結合進行分析,因而在面向高職院校學生的教學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本文將對高職院校統計課程開設以及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順應現代統計學教學發展趨勢,探討統計學在高職院校開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關鍵詞】 統計學 高職院校 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
一、前言
統計學是一門研究社會與經濟問題的學科。當代高等教育中,經濟、管理類專業均將其設置為主要課程或主干學科。國務院2014年6月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高等職業教育要市場引導,產教融合,加強綜合素質的職業性,培養人才類型的應用性,提高專業院校辦學水平,使得院校的布局與專業設置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2018年麥可思研究院調查顯示,近3年來,應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內的就業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2017屆高職高專就業率為92.1%首次超過本科。在企業用人滿意度上,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為65%,比2016屆(63%)高2個百分點。從以上資料可以推斷,高職教育方式正逐步調整改革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改革結果逐步被企業接受與認可。以深圳某高職院校為例,自2008開始進行課程改革,統計學在一體化課改后,由傳統的填鴨式理論教學改變為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項目課程授課法,學生在企業工作后反饋統計課程的實操部分對其在實踐工作中有較大幫助。但是,因統計課程的理論性強,對數學基礎要求較高,且教學課時有限,教學資源欠缺;使得課程內容缺乏趣味性,難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進而限制了學生在學習與工作中運用統計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首先對高職院校統計課程授課現狀進行了分析,綜合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對課程的反饋,取得對目前統計課程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的一些建議。并試圖通過這些改革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提升學生運用統計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深圳高職院校統計課程開設現狀分析
(一)教授對象基本情況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于第一學年設置數學(一)與(二)課程,第二或者第三學年開始學習應用統計課程。在學習統計課程之前,學生僅有相當于高一水平數學基礎;加之統計課本身內容枯燥、概念抽象,又要求學生對社會經濟現象有一定認知。因此,通過學生評教反饋以及課后交流發現,大部分學生覺得統計課程難度高,加上在學習課程中,學生只參加了極少數的課程實踐和社會認知,難以結合實際分析理解統計案例。本文對深圳技師學院國際商務系24個班級的高中數學(一)、高中數學(二)與應用統計三門課程的期末成績進行了分析;并分別對比第二學年與第三學年學習統計課程班級的期末成績,后者的平均成績比前者高出10%。在相關性分析中,證實應用統計與高中數學學科之間存在正線性相關性,但是整體相關系數都存在于0.5~0.8之間,即中度線性相關。以此證明,1. 統計學學科對學習者的數學邏輯性要求較高,良好的數學基礎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理解統計學內容有一定幫助,但要目前高職院校為學生提供的基礎數學水平難以支撐學生對統計課程的深入理解和認知;2. 學生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專業課學習后,對統計學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授課內容實用性
經濟管理類非統計學專業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包括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兩部分。目前高職院校的統計學專用教材的內容大多包括收集數據,統計調查,統計整理,數據特征描述,抽樣估計,統計指數,相關與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與預測等內容,不同教材的側重點也不一樣。統計學所涉及的基本知識點很多,不同專業對于課程內容的需求程度也不一樣。根據湖南商學院蔡宏宇的《基于對應分析法的<統計學>教學滿意度實證研究》調研報告發現,對統計課程認同度較高學生主要集中在統計、金融、會計、保險與經濟學專業,由于這些專業中對統計學原理理論的實踐機會多。因高職學校授課側重于應用性,同一個學校的不同專業在統計課教學過程中,因專業需求程度不同,會造成教師因使用統一授課計劃而導致重點知識的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如在實際工作中,以作者所在工作單位為例,文秘專業更側重于描述統計的應用,而營銷專業在描述統計與推斷統計上都有較高的實踐應用性。
(三)統計學課程教學現狀
高職院校的傳統的統計學教課方式側重于公式推導,理論講解;作者所在單位一體化課改后,對統計學課程強調以項目驅動,從社會實踐中獲得第一手資料進行討論、分析,選取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授課老師在此過程中起引導作用。但是由于統計學科內容涉及概率論、微積分等高等數學相關理論內容來輔助進行數據分析解釋,這就要求教師能將枯燥又抽象復雜的知識通過學生能夠理解的案例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充分理解社會現象背后隱藏的統計知識。然而大部分職業院校的老師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就業的研究生或者博士,他們掌握著扎實的統計學理論知識,卻缺乏實際相關統計工作經驗。而統計學是一門實踐應用性極強的學科,這對統計學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統計學教學方法探討
(一)提高高職課程之間的聯系性
統計學的學習是建立在各門學科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的,是一門進行總結、推斷和預測,并為決策提供相關依據和數據參考的學科。如前所述,第三學年學習統計課程的班級比第二學年學習的班級平均成績高,這是因為學生們在日常生活實踐、對各種信息的收集了解以及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中,積累了大量與統計學課程相關的生活生產認知,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統計學過程中更好地察覺事物之間的規律性。蔡宏宇的調研報告中還發現,學生不喜歡統計學的原因中,18%認為該學科不實用。而在就業環境中,情況卻恰恰相反,畢業學生反饋統計課程的實操部分對其工作有較大幫助。因此,在統計學的授課過程中,如果教師能結合統計學各知識點,指導學生與其專業相關課程進行對接,引導學生在學習、工作中進行知識點的聯想與反思,就可以提高學生主動思考并進行知識遷移的能力,為其今后就業工作中提供更鞏固的統計學專業知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