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來 藺紅


摘 要:文章描述了新時代賦予央企的社會責任和對信訪工作的新要求,在此基礎上,系統思考了如何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民信訪工作,不斷維護社會進步與和諧穩定。
關鍵詞:履行新時代;央企;社會責任;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
央企履行社會責任是化解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徑,面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作為中國企業領頭羊的央企,更應該最大限度地考慮如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改變企業自身所處產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狀況,更好的履行央企社會責任,促進國家的和諧平安穩定,而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則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夯實黨的群眾基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方面。
一、黨中央對央企社會責任及信訪工作的重要論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判斷,為中央企業在新時代更好履行社會責任指明了根本方向。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也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明了新方向,賦予了新重點。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黨中央的要求,也是全國人民的公事,而央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骨干力量,履行社會責任更是與生俱來的使命。
2018年1月,由國務院國資委綜合局與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共同研究編寫的首本央企社會責任藍皮書——《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17)》指出,十年來,央企社會責任管理和實踐在“質”與“量”上都實現了大跨越,成為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標桿與典范。
根據黨和國家的戰略需要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局,中央企業承擔了大量國家重大研發、建設、生產、試驗等任務,以及大量與國計民生直接相關的服務和保障任務。央企的社會責任主要是依照其國有企業的特點而決定的,需要在實現國家重要任務和經濟目標的前提下,讓非經濟目標也得以實現,央企不僅需要與一般企業一樣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還要承擔在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特殊使命,這包括:確保國內經濟平衡和快速發展,保障國家、企業、社會等多方面人員的利益,并且保證國家的安全穩定,而信訪工作就是國家和企業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央企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項重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十分重視信訪工作,強調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
首先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信訪”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堅持和加強黨對信訪工作的領導,在關鍵時刻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為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提供有力保證。
其次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信訪工作實質上是群眾工作,是直接收集掌握民意民聲和違紀線索的主要途徑,正確履行信訪工作職責,對于改善社會政治生態文明建設和提高黨組織的公信力方面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夯實社會穩定的群眾基礎。健全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機制,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完善定點接訪、重點約訪、聯合接訪、帶案下訪、領導包案等制度,認真解決信訪積案和群眾合理合法訴求。同時要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方式方法,把黨的有兩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增強群眾工作親和力和感染力。
要深刻體會解決信訪問題的過程,就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過程。發揮新時代黨的群眾工作優勢,以提高群眾對信訪工作的滿意度為標桿,以依法依規、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為宗旨,用飽滿的熱情和責任心疏導矛盾糾紛,全力維護群眾合理、合法的權益。
二、履行央企社會責任,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民信訪工作
新時代召喚新擔當,新使命亟需新作為。十九大報告對于央企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如何做好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指導意見,是我們加強和改進工作方式的首要任務和長期任務,我們要在學實以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切實增強學而思、思而踐、踐而悟的自覺性、堅定性,強化使命擔當,精心履職盡責,篤信篤行、知行合一、見行見效,奮力譜寫人民信訪事業發展新篇章。
聚焦殫思極慮為群眾排憂解難。以群眾工作統領、引導信訪工作,建立健全困難群眾幫扶救助長效機制,完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諦聽群眾呼聲,深切了解群眾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什么、反對什么,辦好聽民情、化民憂、解民難的每一件事。信訪工作要以維護群眾合法利益為出發點,保護群眾根本權益為落腳點,以“及時”和“就地”為工作標準,妥當完善地化解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聚焦源頭治理、標本兼治的工作水平。做好信訪工作的著力點就是問題出現的源頭和基層,對風險做出判斷,對源頭進行預防,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初生階段,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問題,遏制一般問題演變成突出問題,把重點放在化解初因。同時,將定期與動態的排查化解相結合,風險隱患防范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將矛盾糾紛的化解從事中轉移到事前,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發揮基層解決信訪問題的責任主體作用,運用現行政策、法律法規等多種手段,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設,有效預防和減少信訪問題。
聚焦深化信訪制度改革。新時代信訪工作,要求運用法治化思維解決矛盾和問題,用法律法規引導群眾表達訴求,實現信訪工作邁入法治化軌道。以訴求合法、方式依法、矛盾找法、化解用法的社會共識推動新時代信訪工作走向規范。嚴格“訴訪分離”制度,對涉法涉訴的信訪問題采用會商機制依法處理,在依法終結后,要開展教育疏導、幫扶救助等工作。通過法律明確信訪部門的職責和底線,依法信訪就是要讓法律成為信訪的脊梁,讓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成為信訪制度的底線擔當。加強黨和國家政策法律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群眾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自身利益訴求,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聚焦構建信訪工作大格局。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統籌各方資源力量,構建信訪工作責任框架,堅持“誰決策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壓實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嚴格考核獎懲,將化解和妥善調處納入平安建設考評體系,建立縱到基層、橫到部門的責任制網絡,以信訪責任推動信訪工作落到實處。
信訪干部要作風過硬、能力過硬,不僅要業務精通、善做群眾工作,更要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思想政治建設作為旗幟,把紀律和規矩作為要求,把個人能力提升貫穿始終,不斷提高信訪干部政治素質和專業化能力,永葆忠誠干凈擔當本色。
三、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
信訪工作作為聯結人民與和黨與政府之間的重要紐帶和橋梁,對社會穩定發展具有極端重要的作用,也是央企必須履行好的社會責任。信訪工作出現問題,不僅讓群眾失信政府失信黨,更嚴重的是會失去民心。殫精竭慮地為群眾排憂解難,合理合法、及時有效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堅持源頭預防,堅持群眾路線,建設法治化社會,完善化解機制,對工作進行展望、預測,著實把化解信訪問題的全過程作為深入開展群眾路線的過程,重新定義新時代信訪工作。
信訪工作是政治巡視的助力器。政治巡視是促進中央企業進一步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及時準確收集反映人舉報的違紀違規問題線索,為“六個圍繞一個加強”提供了突破口和有力的抓手,助推巡視工作向縱深展開,以達到治理和警示作用。
信訪工作是傳遞民意的傳聲筒。信訪工作中,接收到大量的個人訴求,如工資待遇、工傷處理、職工安置、房改政策落實等問題,雖然是非舉報類不涉及黨員干部違紀問題,但是耐心細致傾聽企業員工吐露心聲的同時也深深的體會到他們對工作多年的企業懷著深深地熱愛之情和對企業發展的美好希望,將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傳遞到企業的管理者,借此促進企業改進工作作風、提升職工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也是把群眾工作落到實處的體現。
信訪工作是引導企業政治生態建設的風向標。信訪工作中收到的反映情況,絕大多數是被巡視單位自身業務風險點管控和管理薄弱環節的問題所在,也是其他單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共性問題。巡視工作對于問題的披露和處理既是國家治理體系的自我糾正和完善的需要,也是引領企業在一定階段的工作重點和施政方向的依據,更是企業和單位不斷加強自身政治生態文明建設的風向標和試金石。
新時代央企履行社會責任的新使命以及新時代信訪工作的新使命,要求信訪工作者更加專業,工作要系統化、規范化開展。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要以“口軟”但“話硬”為標準,接待上訪群眾切忌硬碰硬,嘗試著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用真誠貼切的言辭,拉近距離,但這并不是要說話沒有立場,而是通過以“軟”化“硬”的方式,讓上訪群眾樂于聽取建議。“口軟”強調的是工作時對待上訪者應有的態度,所謂“話硬”,就是始終記得講原則,事實、講道理,涉及黨紀問題和原則底線上,必須要亮明態度,擺明觀點,“話硬”更側重于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操守,軟中帶硬,硬中有軟,共同推動著信訪工作有序的開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央企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開拓創新、砥礪前行,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黨的十九大賦予了企業社會責任新方向、新內涵。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重新定義了企業存在的理由和發展方向。既要完成國家重要任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又要努力引領中國企業履行好社會責任、維護社會穩定,要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信訪工作,把企業發展融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