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旭霞
【摘 要】 我國高校的招生量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能夠進入大學學習,其中也包括貧困的學生,以致我國貧困大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加。盡管很多高校為其提供了綠色通道政策,確保其能夠正常地接受高等教育,并減少其上學的壓力和家庭的負擔,然而,這一政策并不能惠及到所有人,大多數貧困大學生仍在承受著經濟與心理的雙重壓力,因此,本文將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總結,并且提出有針對性的引導建議,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 貧困大學生 心理健康 情緒調節 經濟壓力 心理引導
一、貧困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人際交往層面存在的問題
與經濟負擔壓力小的大學生相比,貧困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往往表現出以下問題:首先,貧困大學生不太愿意較為主動的與人交往,難以產生與人交際的強烈意愿。盡管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他們知道人際交往對于其心理健康以及長久發展來看非常重要,并且他們渴望交到新的朋友,有更精彩的生活,但是他們缺少主動去結交朋友的動力。從表面上看,貧困大學生不會很明顯的表現出想要與人交往的想法,但又會將自己內心的自卑感和緊張感緊緊地壓抑起來,這是因為他們害怕被別人拒絕和輕視,同時,當貧困大學生與異性進行交際和交往時,貧困大學生的以上這些表現會更加強烈地表現出來,在異性面前會非常的不自然且更加緊張自卑:一方面,許多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在心儀的異性面前更好地表現自己,但又同時想要隱藏自己內心深深的自卑感并且不想被自己心儀的對象發現自己經濟困難的窘況;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這些大學生在經濟上的壓力,使得他們缺少能夠與異性進行交往的經濟支持從而關上與異性交往的“大門”;第三,在與外界進行溝通以及與他人進行交往的時候,貧困的大學生會有著非常中的防備心態,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將自己的自尊心保護的很好,表現出過度防御的姿態,防止自己受傷,但這過程中卻難以避免地會傷害到想與他們進行交往的人,進而導致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難以融入正常的學生群體交往中。還有一方面,一部分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由于不善于健康地處理人際關系,往往會使自己陷入被動接受、討好對方的一些不平等的地位之中,難以做到很好地拒絕別人,長此以往下去,會導致這些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加重。
(二)情緒狀況較差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學生的一些外在表現與內心活動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面由心生,身由心動,情緒對于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決定著一個人的所做作為,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道理亦然。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可以引導貧困大學生能夠更加陽光的學習、工作、生活;反之,消極情緒會為其帶去諸多生活上、心理上、學習上的困擾。同經濟條件正常甚至較好的普通大學生相比,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往往會伴隨著較差的情緒,這種較差的情緒往往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貧困大學生本身會成為一個矛盾體,尤其是他們的情緒會出現很多互相矛盾的點,然而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鞏固的關鍵階段,更是一個人擴展視野,開拓思路,形成大局觀的關鍵時間段,因此,處于這個階段的貧困大學生經歷了曾經生活中所沒有經歷過的人和事,伴隨著其好奇心,時刻影響著他們的情緒,使得其情緒隨著環境的更替變得不穩定和互相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貧困大學生想要滿足自己對這個世界中未知內容的好奇心,以及對這個世界豐富多彩內容的渴望,但與此同時,他們的經濟條件又不允許他們像身邊的其他同學一樣享受最先款的電子設備、最時髦的衣服等等精彩的生活,只能一直壓抑自己的欲望、放棄自己的夢想;其次,貧困大學生仿佛成為了這個世界與貧困人群對話的窗口,他們背負了太多的思想負擔,無論是家庭帶來的還是這個社會帶來的,“養兒防老”已經成為一些貧困家庭對孩子寄托厚望的重要理由,他們希望孩子成才然后擔負起整個家庭的重擔,甚至有很多貧困大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大學學習是家中其他兄弟姐妹無法獲得受教育的機會的犧牲所換來的,因此,這些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們的心中擔負了家人的太多期望,如果無法順利將壓力轉換為動力,那就將使得他們心中有太多的思想負擔,這種思想壓力對于他們來說非常危險,也許就是身邊發生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會導致貧困大學生情緒爆發,為他們自己乃至整個社會受到極大打擊;第三,貧困大學生往往會對于身邊的一些事物和發生的事情有著極強的應激反應,再加上他們缺少足夠的社交能力和溝通能力,這就會使得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難以更好地將自己所積壓的情緒紓解出去,既不能找到人排解情緒,又缺少能夠紓解壓力的途徑,長此以往下去,貧困大學生情緒的宣泄無門會導致他們內心有著極大的壓力。這些情緒的表征都會令貧困大學生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極易影響學業甚至影響人生,嚴重者極易產生反社會傾向,為社會帶去危機。
二、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解決貧困大學生的經濟困難
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經濟的困難是造成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這種經濟困境光靠大學生自己以及家庭是難以實現有效緩解的,因此,國家、政府、高校要積極為貧困大學生帶去經濟援助,緩解其經濟壓力,進而為其心理壓力實現引導。第一,目前,很多高校都為貧困大學生開通了開學綠色通道服務,以幫助難以能夠及時繳納學費的貧困大學生能夠首先順利地報到、學習,并且憑借綠色通道以及貧困證明文件獲得免費入學的資格。然而,這種綠色通道政策并不能普及到所有的貧困大學生,因此,高校層面應該為更多的貧困大學生開通綠色通道進而獲得順利入學的資格以及放心學習的機會。第二,高校應為貧困大學生提供足夠的勤工助學崗位,進而保證讓其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貧困大學生依靠自身努力獲得生活上的改善能夠為大學生帶去信心和壓力的緩解,同時也可以讓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第三,完善高校的獎學金和助學金制度,國家、政府、高校以及優秀校友可以為貧困大學生設立專項獎學金,用證明貧困大學生能力的方式為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帶去經濟上的支持,減輕其壓力,并且幫助貧困大學生樹立自信心,減少自卑感和緊張感,從而緩解心理壓力,使其更加健康成長。
(二)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引導工作
堵不如疏,控制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不如幫助其將心中的壓力以及心理問題疏通出去。因此,高校層面要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引導工作,幫助經濟困難的大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緩解心理壓力的方式,更加健康的成長和生活。具體來說高校方面可以圍繞以下幾點展開工作:首先,預防是一個事件發生前的重要考量,因此,高校應該定期開展與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大學生進行交流和深入了解,要掌握貧困大學生在生活上的各種狀況,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夠機動化地進行處理;此外,要鼓勵貧困大學生打開自己的內心,樹立自信心,少一些自卑感和緊張感,要幫助他們認同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并且鼓勵他們與人進行交往,去交朋友,進而從精神層面緩解其壓力;第三,高校應該選取專門的場地、人員隊伍去展開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要保護他們的隱私以及脆弱的自尊心,進而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獲得心靈上的釋放和健康的成長。
(三)鼓勵貧困大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貧困大學生無法積極地融入群體之中,缺少足夠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這種問題光靠他們自身是難以有效解決的,因此,高校要積極幫助他們,并且鼓勵貧困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去交朋友,去找尋心靈的解放方式,從而變得更加從容自信。具體方式如下:首先,高校應該鼓勵大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本身去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并從社團活動中找到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進行交往,獲得自信和快樂;此外,高校應該鼓勵大學生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并從中幫助大學生積累實踐經驗,找到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幫助其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以及今后學習、生活乃至之后人生的潛力;第三,高校應該重點關注貧困大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并且對其心理進行綜合的評估和分析,因材施教,為貧困大學生帶去正確的心理引導和鼓勵,避免貧困大學生成長扭曲化現象的發生。
三、總結
總體來看,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群體往往面臨著人際交往、情緒狀況等多方面的問題,并且對于大學生、身邊同學老師乃至整個社會都會造成比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關注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且注重對其心理問題的疏導工作,對貧困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以及貧困大學生整個家庭的穩定至關重要,更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來說有著重要意義。所以,筆者認為,國家、政府層面以及高校層面都要時刻關注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緩解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的經濟壓力,時刻關注貧困大學生的家庭狀況,為家庭發生突發情況的大學生及時給予幫助;要強化促進對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的心理引導,與他們的家庭保持緊密的聯系;更要幫助貧困大學生參與到人際交往活動中去,令其積極參與各項集體活動,幫助其交友和多彩的生活,以上幾種措施希望能夠有效疏導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且為解決其問題帶去良好的建議。
【參考文獻】
[1] 葛英,熊璐,屈婉聰.淺析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對策[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9,26(1):54-57.
[2] 黃慧.課堂參與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