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云
摘 要:在我國教育的發展中,幼兒教育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幼兒教育者必須致力于幼兒教育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滿足幼兒的個人成長需求。幼兒普遍對游戲充滿興趣,類型豐富的游戲活動能夠幫助幼兒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與技能,同時促進其認知發展。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游戲活動中的參與度較低,無法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推動活動的實施。教師應該意識到自身的游戲者身份,并在活動中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本文將通過分析幼兒游戲活動中教師游戲者身份缺失的原因,探索幼兒游戲活動中教師游戲者身份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幼兒游戲活動;教師;游戲者身份;指導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5-01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81
幼兒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在游戲中的參與,通過獨立思考與團結合作,能夠形成對世界的初級認知,滿足幼兒的智力發展需求。同時,游戲活動的設置,能消除幼兒在學習中產生的無聊感,使其能夠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師應該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的潮流,充分發揮自身游戲者身份的指導作用,保障幼兒游戲活動的順利實施。在實際教學工作當中,教師應該明確幼兒的發展特點,結合幼兒特點做好游戲活動的指導。
一、教師游戲者身份重建的意義
首先,能夠促進教師的職業發展。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游戲活動當中,能夠切實感受游戲帶來的樂趣,與幼兒在活動當中共同分享快樂。在工作當中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能夠消除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產生的疲勞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幼兒教育事業當中,促進自身潛能的激發。
其次,能夠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為游戲的活動提供指導,可以真正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1]。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待問題,教師能夠及時發現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優化與調整。
最后,能夠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到游戲活動當中,可以消除幼兒對教師的畏懼感,拉近師幼關系。
二、教師游戲者身份重建的問題
在幼兒游戲活動開展中,教師存在的問題多表現在以下幾方面: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在幼兒教育中為了保障幼兒的安全對其游戲活動進行限制和約束,不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未能形成先進的教育觀念,對于幼兒的管理與控制力度較大,缺乏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視,導致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不足;在游戲活動當中未能充分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往往全權處理游戲活動的所有事宜,導致幼兒的活動參與度較低;在游戲指導過程中,缺乏與幼兒的和諧溝通與交流,缺乏對幼兒游戲意愿的尊重[2];部分教師在游戲活動當中置身事外,未能意識到自身的游戲者身份,限制了幼兒游戲參與積極性的提升,或是教師只把自己作為一個管理者,限制了游戲活動的高效化實施。
三、教師游戲者身份的指導作用
(一)指導游戲過程
幼兒的認知能力尚未成熟,在游戲活動當中對于游戲規則和方法技巧等不夠了解,教師需要以游戲者的身份為其提供指導,保障游戲活動能夠順利實施。在對其進行指導時,教師應該以觀察作為基礎和前提。教師應該將自己帶入到游戲角色當中,從幼兒的視角出發對游戲的整個流程進行仔細觀察,明確幼兒在參與游戲過程中的實際需求,保障指導方案的可行性與合理性,降低幼兒參與、完成游戲活動的難度。對幼兒的游戲情況進行分析,并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與性格特點等為其提供針對性指導。在教師的指導與啟發下,幼兒能夠提升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對游戲內容與情節的豐富[3]。
比如在“服裝店”游戲當中,教師除了應該讓扮演裁縫的幼兒記下相關數據外,還應該對游戲的情節進行適當拓展。比如教師可以扮演“顧客”,向學生扮演的“裁縫”詢問服飾的樣式、價錢和取貨時間等,并在此過程當中幫助幼兒掌握社交的基本禮貌用語。教師的角色參與能激發幼兒的游戲熱情,使其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中提升自我。
(二)參與角色游戲
幼兒在游戲活動當中的參與度低,往往是因為教師缺乏主動參與,這也會導致教育工作的實施遇到較大的困難。為此,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游戲者的指導作用,在角色游戲當中提升參與意識。教師的參與能夠營造活躍的活動氛圍,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增強活動實施效果。
在教師扮演參與者身份的過程中,其角色可以與幼兒的角色平等,也可以扮演一個高一級的角色。不同的參與者角色,在游戲活動中所采用的指導方式也應該有所差異。當教師扮演一個高一級的角色時,應該實現對游戲整個過程的評價與指導,幫助幼兒發現在游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為其提供針對性指導建議。在游戲活動剛開始時,教師應該盡量避免提供大量的指導建議,而是在活動實施一段時間后,對幼兒進行總結性評價,保障指導時機的合理性。
當教師的角色與幼兒平等時,教師則應該與學生共同分析游戲中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通過自我反省引導幼兒發現自身在游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以促進其認知的發展。
(三)創設游戲環境
良好的游戲環境,能夠為游戲活動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增強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際價值與效用。幼兒在經驗獲取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只有促進幼兒與環境的良性互動,才能使其在游戲中獲得能力的提升。教師要深入了解幼兒的實際需求,對其進行有效引導,共同營造良好的游戲環境。
幼兒的行為會受到游戲材料的影響,教師作為游戲參與者,應該在游戲材料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導。教師在選擇游戲材料時不僅需要保障其安全性,更應該結合游戲活動的類型與特點,保障材料投放的合理性,能夠真正對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提供指導作用,增強游戲的教育價值[4]。教師還應該根據幼兒的實際需求,及時對游戲材料進行更新,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在新鮮事物當中,幼兒能夠最大限度激發自身的參與興趣,促進幼兒創造性的增強。此外,還應該在游戲活動當中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與精神支持。在游戲當中,應避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通過鼓勵與表揚增強其參與游戲的熱情和信心,使其在快樂的情緒下完成游戲任務。
(四)實施游戲評比
教師應該建立有效的評比機制,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進行合理評估,使其能夠更加高效地參與到游戲當中。在傳統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未能采取有效的評比方式,會導致幼兒的自信心受到影響。此外,未能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不利于其創造性的激發。通過引導幼兒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能夠有效幫助幼兒調整自我。對于游戲中表現優異的幼兒加以表揚,能夠增強其自信心,同時為其他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教師之間也應該加強互動與交流,對游戲中的評比方式進行合理選擇,針對不同幼兒的發展特點采用不同的評比方式。教師作為游戲者,也應該發現自身在游戲引導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采取針對性改進策略,保障幼兒游戲活動的順利實施。
(五)尊重游戲意愿
教師應該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游戲活動當中尊重幼兒的意愿,為其提供人性化指導建議。幼兒思維的穩定性不高,在游戲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其興趣也往往處于變化當中。教師除了應該扮演一個游戲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外,還應該意識到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在幼兒游戲的設置當中,除了應該保障其具有良好的教育性外,還應該兼顧游戲的娛樂性,使幼兒能夠通過游戲獲得童年的快樂。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育理念,避免與幼兒的互動中出現高高在上的情緒與態度,應創設良好的游戲情境,將幼兒帶入到游戲氛圍當中,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教師應多與幼兒交流,了解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的實際需求,分析他們喜歡哪些游戲環節、不喜歡哪些游戲方式等,加強對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問題的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在教師的關懷當中,幼兒能夠更加容易地接受教師的指導,真正發揮教師作為一個游戲者的價值與作用。
(六)加強規則引導
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規則意識,也是當前游戲活動教育中的關鍵環節,能夠增強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其認知發展。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幫助幼兒對規則進行熟悉和了解,并在游戲活動實施過程中能夠嚴格遵守。游戲活動只有遵循一定的規則,才能夠體現游戲的魅力,激發幼兒挑戰自我的熱情。
由于幼兒在年齡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其行為難以受到有效約束,較差的自制力是限制游戲活動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素。教師應該運用規則教學,幫助幼兒對游戲方法進行全面而細致的學習,學會在團隊當中與他人合作,并能夠意識到自己違法規則的錯誤性。很多幼兒的規則意識較差,在游戲中存在比較自我的行為,教師應該對其進行有效制止與引導,讓幼兒學會與他人分享,在特定規則當中規范自己的行為。
四、結語
游戲活動的開展,能夠激發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育理念與方法,在游戲活動當中扮演一個游戲者,為幼兒參與游戲活動提供有效的指導,保障活動的順利實施。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無法采取有效的指導方式,同時未能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導致幼兒在游戲活動當中無法得到進步與提高。為此,教師應該通過指導游戲過程、參與角色游戲、創設游戲環境、實施游戲評比、尊重游戲意愿和加強規則引導等途徑,真正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顧懿.中班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指導行為的研究——以XX市實驗幼兒園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6):206.
[2]夏昱瓊.幼兒區域活動中的“領路人”——發揮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中的指導作用[J].華夏教師,2019(10):70.
[3]王玉娟.區域游戲:幼兒教師游戲者身份重建的新陣地[J].科學咨詢,2018(27):127.
[4]田燦雲.基于兒童本位的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指導策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8.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