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光
摘要:作為一名潮劇男小生,通過在舞臺上表演歷練不斷積攢經驗,摸索唱腔的特點,思考如何更好提高舞臺表現力,以塑造更加成熟的人物角色。首先從充分認識自身條件做起,了解自身的局限性,突破局限尋求進步;再者與作曲家溝通配合,讓所作之曲能夠更好的發揮自身優勢;同時提高與搭檔合作的能力,彼此磨合形成默契;提高科學發聲的能力與技巧,克服潮劇人在和聲的短板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唱腔表現力。
關鍵詞:唱腔特點;音域定位;“讓作曲家為我寫曲”;真聲加鈿聲;音域定位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15-0118-02
一、前言
潮劇唱腔豐富多彩,各行當唱腔特點突出、聲型各異,成為舞臺上塑造人物角色的主要手段。如果說,戲劇臉譜有助于觀眾認識舞臺人物的行當分類和角色身份,那么,特點分明的各行當唱聲,就是聽得見盼‘臉譜”,在“不見其人、只聞其聲”的時候,觀眾就能分辨人物所屬行當,進而認識角色年齡、身份和性格特點。各行當人物齊齊亮相舞臺時,不同聲線和不同的聲音色彩,能使舞臺精彩紛呈。
作為一名小生演員,幸運的是在行當定位上沒有走過彎路,其中除了自身形象扮相之外,起關鍵作用的也許就是聲型和聲音色彩。雖然從業余學習到進入專業潮劇團體,自己一直都在學習小生表演、唱小生曲,但不同階段對小生唱聲的認識是不同的,不同階段唱腔上的突破點、唱腔上的表現力也不一樣。本文期望通過對自身舞臺經歷的回顧和思考,進一步認識潮劇男小生的唱腔特點,提高唱腔能力,并為同行提供些許可供探討的東西。
二、知己知彼,更重要的是“知己”;充分認識自身條件,在摸索中突破局限,尋求進步
由于歷史原因,潮劇唱聲男女同腔同調,因此,男小生(老生也然)的唱腔特別高,已遠遠超出了聲樂上男高音的音域定位。正因如此,潮劇男小生的首要條件是聲音,是不可退讓的高音。這也是潮劇男小生人才難覓、難以冒尖的根本原因。
與大多數同行不同,我是從業余劇團——揭陽漁湖潮劇團直接進入廣東潮劇院的,沒有系統學習潮劇唱腔和表演。記得2001年剛進入廣東潮劇院三團時,第一個劇目是《香壺案》,我扮演文風廉,這是個沒有折扣的男小生角色,當時的我,音域偏窄,故高音部分有點勉強,但而對兩位名家陳登謀、于增欽的作品,我不敢有怨更不敢言,尤其是其中用變調方式寫出來的“活五”唱段,我更是忐忑應對,力不從心。由于剛進入專業團隊,而對偌多專業出身的前輩,戲是演下來的,但內心基本沒有根底。難道說,非專業出身”能成為自己唱不好高音永遠的理由?2002年,我又在陳浩忠先生作曲的《真假韓廷美》中飾演男主角韓廷美,相對于《香壺案》,劇中我的唱腔略低些,故也發揮得比較穩定,演出效果較前有所提高。過后我反復思忖:作為專業團體的男小生,難道可以“削履適足”、坐待適合自己音域的劇目?是否要從自身入手,拓展音域,以適應更有難度的劇目要求?究竟是聲音條件有局限?還是方法上仍有欠缺?帶著這些問題,一邊茫然思索,一邊又得完成常規演出任務,這個過程的確是一個既左右為難、又不敢對別人言的過程。
三、聲音條件有限的小生也不能“恐高”,既要拓寬音域,更要力爭“讓作曲家為我寫曲”
縱觀建國后成功的創作劇目和藝術上有建樹的演員,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人寫戲,因人寫曲,也就是所謂的“量身定做”。我進入潮劇院后,相當一段時間所演的幾乎是經典傳統劇目,既然是經典,則“榜樣的力量無窮”,甚至一些劇目和角色的“榜樣”還不止一個。表演上自認還算規矩,但唱腔上總有點吃緊,遇到某些母音的高音,有時還出現過破音,頗為尷尬。
2005年,我有幸進入廣東潮劇院二團,接到的第一個戲就是范莎俠老師編劇、陳源河老師作曲的《洗馬橋》,我演第一男主角劉文龍,與我演對手戲的是頗有舞臺經驗的陳立君和黃丹娜。該戲共七場,有戲份的就有五場,一個不輕的戲!但這次與以前不同的是,定角色后再作曲。確定我演劉文龍后,我與作曲老師有過商議:在不影響唱腔音樂布局的前提下,盡可能考慮我的聲音條件,高音落在我比較自信的母音上。一番磋商后,進入排練時自覺比以前順暢了,過去有負擔的高音也完成得比較好。但最后一場“劉文龍騎馬回家”時,有一段“披星戴月急回程”的唱段,整段寫得很高,很吃力,經向作曲老師了解才知道,他的原意是讓我用“雙拗”(低八度)來演唱。排練中我琢磨著,若從情節發展和特定情景中劉文龍情緒變化來看,不用“雙拗”,舞臺效果會更好。我向作曲老師談了我的想法,他同意我的看法,但譜子上仍不做改動,讓我在演出時靈動處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反復練習,正式演出時,不是特別高的部分我堅持用原調實聲演唱,減少了“雙拗”的比例,使人物情緒一直保持在飽滿狀態。就這樣,這段原先是勉為其難的唱段,我也順暢地唱下來了,并取得較好的舞臺效果。
此事過去十幾年了,回頭思索總覺得:首演一個新戲,與作曲老師的磋商很有必要,但克服心理障礙、多磨練,在不適中尋找解決的辦法才是最重要的。有條件的話,力爭“讓作曲家為我寫曲”,是獲得成功的關鍵,但又總不能要求作曲者遷就自己的弱點;提高自身能力,敢在高音處游走,方能以不變應萬變,從而適應更豐富的劇目和更有難度的唱腔要求。十幾年后的今天,我終于看到了當時咬著牙努力下來的結果:有人說《洗馬橋》是我第一個有分量的代表作,事實上,劇中《何日回鄧州》、《面對癡謀授古訓》等唱段,己成為大家喜聞樂唱的好唱段。
四、提高與搭檔合作的能力,探索現代潮劇唱腔演唱規律,讓唱腔進入一個新境界
但凡地方戲曲都是以傳統戲為本,潮劇表演程式也基本服務于古裝戲表演,如扇功、須髯功、翎子功、水袖功等等,潮劇小生在舞臺上常用的程式也不多。潮劇現代戲沒有了項衫和水袖,怎樣去塑造人物?怎樣展現舞臺魅力呢?這是個復雜的專業問題,除了服裝、造型、人物語言等,要在舞臺上成功塑造現代人物,怎么辦?當然,現代人物的氣質、動作甚至眼神都與古裝人物有所不同,而作為戲曲“四功”之首的唱,就是塑造現代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現代人物沒有古裝戲清晰的行當定位,只能根據人物需要,調動演員潛在的表演技能;在唱聲上,要來的更果敢有力,避免太多的“拐彎抹角”,用聲音塑造出現代人物應有的特殊氣質;在唱法上,可適當運用聲樂上帶歌唱性的演唱技巧,使現代人物的唱腔更流暢,更符合人物所處的時代特質。
在二團期間,我接受了一個重要劇目——現代戲《石榴花》,在劇中扮演第一男主角山牛。這是個樸實耿直、心有大愛的山村小伙子,怎樣演好這個人物呢?其實,一開始我同樣陷入茫然,幸得該劇的作曲李廷波老師對我十分了解,我在三團期間便得到庭波老師的指導和點撥,在我把顧慮向團領導報告并傳達到庭波老師那里時,他給了我一顆定心丸:“我來作曲,他就會非常好唱了”。果不其然,庭波老師完成作曲后進入教唱,我一句一句雕琢,一段一段研磨,終于把所有唱腔拿下,其中還包括與詹少君院長、陳立君的對唱,而我獨唱的《回首人生笑荒謬》等幾段唱段,至今也成為廣大票友喜歡的唱段。
在單集戲《故園明月》中,我飾演林治平,張怡凰院長飾演陳蕙湘。該劇由李廷波老師和青年作曲陳彥桐合作譜曲,曲路也適合我,但張怡凰院長唱腔能力強,個性突出,怎樣與她形成默契也需要磨合。經過排練合樂,最終彼此都覺得:合唱部分彼此都要略作收斂,并注意對唱時彼此間的情緒傳遞和無縫過渡,同時各白調整發聲位置,求得對唱、合唱的協調統一。彩排時,該劇也得到了作曲者和同行們的認可。
五、借“他山之玉”以“攻石”,提高科學發聲的意識和能力,克服“潮劇人唱不好和聲”的短板
據了解和分析,當今潮劇舞臺一線演員唱聲上普遍存在氣息淺、吸氣效率不高、聲音位置偏低、真假聲和混聲概念及使用模糊等,究其原因,都與聲訓不切實際,呼吸不得法,特別是習慣于閉口吸氣有直接關系。潮劇的唱聲講求真聲加鈿聲,但男演員全用真聲唱高音就容易吃緊,女演員片面追求用假聲上高音,但遇到低音時仍用假聲成分多的聲音來唱,低音就明顯不到位或經常偏高;而到底什么是“鈿聲”很多人還不明白,老藝人總結出來的鈿聲,其實就是高位置、有頭腔共鳴、真假混合得當的聲音。
近期我團復排經典劇目《張春郎削發》和《春香傳》,我分別飾演兩個戲的第一男主角張春郎和李夢龍,兩人戲份都不輕,除大段唱腔外,還必須邊唱邊跳,對氣息要求特別高,若用以前的方法和習慣去表演,要么是很難撐得住,要么就直接影響唱腔質量。我一方面加強自身體能訓練,一方面則在呼吸上尋求更科學、更有效率的方法。通過與聲樂老師交流取經和反復嘗試,終于使呼吸更自然、更從容、更省力;另外,觀看聲樂名家戴玉強、郁鈞劍講課的視頻,跟著練習,強化聲音力度,提高聲音穿透力;認真觀察實力派歌者的現場演唱,并把可學能用的東西運用到潮劇表演上。通過以上努力,終于較好地完成了<張春郎削發》和《春香傳》兩個劇目的任務。
為增強潮劇音樂唱腔的感染力,目前不少作曲家在創作時會運用和聲來譜寫男女對唱,但實際上,排演時大多數演員都不習慣,都無法駕馭,最后只能忍痛割愛,打回男女聲同唱一個旋律聲部的原形。有時候,雖然勉強把和聲旋律唱下來,但聲音位置不統一,或各唱各的,沒有彼此照應,最終仍然生硬不協和,難以再現和聲之美。這方面,潮劇演員的確存在較大局限,原因是:從入行起,大多接觸單旋律作品,聲音上各人的個性強;純真聲導致聲音發扁,位置偏低,弱唱功能普遍較差。還有,潮劇音樂唱腔多采用五聲音階和七平均律,導致難以找到和聲共鳴。這方面,我計劃通過科學聲訓和視唱練耳訓練,強化和聲概念,提高唱好和聲的能力,增強舞臺表現力。
當今,傳統戲劇受多元文化沖擊,“繼承與發展”的文章越來越難寫,一味固守傳統,受眾會覺得老套乏味;改變太多,步伐太快,又恐失去了劇種的本色,導致潮劇不姓潮。潮劇素以生旦戲為主,男小生作為經常扮演劇目主角的行當,其唱聲能否立足、能否滿足各類劇目的要求,事關潮劇發展的長遠大計。據了解,京劇和其他劇種已采用科學性高、針對性強的“戲曲聲訓”去訓練專業學生和一線演員,而這方面顯然落伍的潮劇,更應吸納兄弟劇種的成功經驗和聲樂歌唱的科學成分,為演員找出短板,為問題找出解決辦法,有針對性地解決唱聲上的瓶頸問題,讓具有優秀傳統的潮劇唱腔再現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