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彩
摘要:婚,即生命的繁衍和發展。古往今來,被人們重視,因此,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婚俗。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西昌農村的婚俗既保留了傳統婚俗的一部分,一些環節又有所簡化和改變,形成了西昌農村特有的婚俗傳統,大致分為婚前禮俗、婚事禮俗和婚后禮俗三大環節,每個環節又有若干子程序。
關鍵詞:農村婚俗;傳統
中圖分類號:K892. 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15-0129-02
一、婚前禮俗
(一)看人戶
隨著包辦婚姻的解體,自由戀愛的興起,男女雙方自由戀愛一段時間,感情發展得比較穩定時,告知家中父母。男方父母向女方父母發出邀請,女方的母親便會邀約本家的親友選個吉日到男方家,察看男方家庭、親戚、鄰里情況,這是男女雙方公開向世人表明他們同意對親的儀式俗稱“看人戶”。臨走時男方家長要給女方以及女方陪同的未成年孩子紅包。看人戶過后,如果女方家對男方個人和家庭情況都比較滿意,男、女雙方將繼續交往。
(二)送節
看人戶后,婚事關系確定下來,男方依習俗逢端午、中秋、春節等節日向女方送禮,亦稱“送節”。
(三)提親
男女雙方打算結婚,由男方父母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商量彩禮錢。女方父母愿意將女兒嫁給男方,并滿意彩禮錢,便把女兒的生辰八字給男方母親。
(四)合八字定日子
男方請風水先生根據雙方的生辰八字及雙方父母的生辰八字選擇結婚的良辰吉日,結婚日期以農歷計算,男方家把新娘接進門的日子一般是雙數,因為人們常說好事成雙,比翼雙飛,女方家宴請賓客的日子一般是男方家的前一天。
(五)送日子
婚期擇定后便用紅紙書成貼,備上三色禮,由媒人陪同將彩禮錢一并送至女方家,俗稱“送日子”。日子單內容包括:結婚的日子,新娘家發親時辰,新媳婦進婆家門時辰,男方家迎親的方向(向哪個方向迎喜神),鋪床鎮斗時辰,鋪床人屬相。
二、婚事禮俗
(一)接親
結婚前一天,男方備上雙份禮信(點心、酒、肉)、新娘的衣服、贈送女方長輩的衣物去女方家接親,接親隊伍快到女方家門口時,放鞭炮報信,女方家的親朋好友將大門關上,新郎官要爬到墻頭撒打門錢(糖、紅包),邊撒邊喊“爸媽開門”,等打門錢撒的差不多時,女方家人將大門打開,迎新郎一班人入屋,用新郎帶來的禮信敬神,告訴祖宗、家神女兒即將出嫁,以后就是別家人了。
(二)裝箱柜
女兒出嫁前的一天晚上,父母邀請家里的長輩將嫁妝整理好,貼上喜字裝進柜子,俗稱“裝箱柜”。隨著時代的發展,陪嫁的物品已經有很大的變化,但是保留下來的還有壓柜來、五谷等。
(三)安床鎮斗
在吉日良辰的前一天,男方請八字先生算的和新郎新娘屬相相生的雙福人(一要原配,二要子女興旺)為新人“安床鎮斗”。布置時,要說一些祝福新人的“四言八句”。如安床時說:安床安床,夫妻永同床,先生兒子,再生姑娘,夫妻和美,龍風呈祥,日子興旺,兒孫滿堂。”鋪床單時說:“這床床單就是好,乖兒乖女鋪上跑。”鋪被時說:這床鋪蓋四個角,兒女將來坐一桌。”理枕頭時說“這對枕頭本是長,生的兒女勝爹娘”。除了鋪床外,按習俗新房內要安放一個裝滿來的大斗,斗口用紅紙封上,并在上面放上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和一桿秤,房內點上七星燈,意為“吉星高照,豐衣足食”,以此表達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福。
(四)進門
結婚當天,新娘盛裝與新郎禮拜家神,再拜父母,吉時到由新娘的兄長或弟弟背上婚車。新娘一到婆家鞭炮齊鳴,新娘按規定的方向由新郎背下車,新郎家接門的長輩要在新娘頭上撒五谷、紅紙屑,到了門口要給新娘進門錢并說“紅包里面八百元,發家致富萬萬年”。新娘要從堂屋門口的火盆上跨過,預示以后的日子紅紅火火。新媳婦到新房后由家里的長輩帶著沿順時針方向坐床,新郎、新娘誰先坐下,以后誰當家,為避免引起矛盾,一般都是新郎、新娘一起坐。新娘坐定,新郎的弟妹或侄輩要端水給新娘洗臉,新娘要為端水的人發紅包,表示弟兄侄輩和睦。
(五)宴客
中午開席前,要先放鞭炮,然后開始上菜,酒席開席時,新娘端掌盤,盤里有十個杯子,新郎提酒壺,由說喜酒的人帶領去敬喜酒,從送親的貴賓席開始,每到一席由新郎將十個杯子斟滿,說喜酒的人根據該桌客人的身份說些貼切,風趣的感謝話,近似于打油詩、順口、流利、押韻。見什么人說什么話,不僅需要口才,還需要有即席賦詩的智慧。喜酒詞說完,新娘呈上喜酒,全席10人起立,各端一杯,對新郎、新娘說些祝賀的話后一飲而盡。說花紅酒的人順勢說:“新郎、新娘道謝大禮”。客人回:“見人不見禮”。新郎、新娘對客人三鞠躬道謝后,又到下一桌。時間抓得很緊,無論多少桌,不漏一桌地在客人下席前謝遍。
這里選錄部分如下,以窺西昌風俗民情及民間文化底蘊。
送親席、貴賓席:先從送親貴賓席開始,一說吉祥,二說致謝,三說風趣笑話。如:喜洋洋,笑洋洋,千里路上送新娘,動了龍步,受了風霜,照顧不周,缺少幫忙,敬請原諒,請喝喜酒。娘家客人送親來,主家大大添光彩,鞭炮齊鳴迎新人,萬事如意喜臨門。送親長輩、貴賓,請喝喜酒。
送親客人到主家,幫忙的立刻敬煙茶,主家照顧不周到,酒醉飯飽請坐耍。送親長輩、貴賓,請喝喜酒。送親的吃飯忙又慌,怕的是老表整冤枉,一邊吃來一邊看,兩眼隨時望四方。開玩笑不要怕,水來土淹兵來將擋,請喝喜酒。
男女雙方親朋好友席:黎明鞭炮迎新人,新人高興進了門。親朋好友來賀喜,萬事如意喜臨門……姑娘長大一枝花,對門對戶對親家,婚前做的娘家事,婚后辛勞為婆家。夫妻恩愛創幸福,掙個美滿幸福家……春夏秋冬鮮花開,新郎娶了新娘來,父母為兒辦喜酒,男女老少笑開懷。夫妻結伴望白頭,家庭生活如水流;盼望有個好家庭,白日奔波黑夜愁。一望老人身體好,二望子女要滑頭(“滑頭”,土語即聰明之意);三望財源要廣進,四望自己有自由。終歸望到幸福家,人生一世有想頭。牡丹花和繡球花,新娘娶回是主人家;瓜子和糖散一把,手帕散給小娃娃。晚上還要喝糖茶,老表弟兄要攪她。
(六)攪糖茶
結婚當天晚上,親朋好友去鬧洞房,主人家將用紅糖、茶葉、生姜、花椒等混合熬成的“糖茶”宴請大家。親朋好友借喝糖茶之名,找各種名目刁難新郎新娘,俗謂“三天無大小”,大家都可以攪,因此得名“攪糖茶”。
三、婚后禮俗
(一)回門
新郎家婚禮后的第二天,新郎新娘帶上禮品回女方家,三色禮和一塊雙胞肉(一端連著的兩塊肉)又稱“離娘肉”(寓“女婿半邊兒,兒女心頭肉”之意)。午飯后新娘家的嫂子們會用口紅或紅紙(以前是用油漆)將新郎的臉抹紅,有“大紅人”之說,圖吉利。在新娘家吃過午飯后,新娘的父親和家里的長輩(一般是舅舅、伯父)將新娘和新郎送到男方家。丈母娘把新郎新娘帶來的酒倒出,用酒瓶裝上泔水,瓶口插蔥(表示喂得豬帶青來以示吉祥),讓新郎新娘帶回男方家倒入豬槽,以此預示喂養牲畜能六畜興旺。娘家還會讓新娘帶上糍粑回婆家,寓喻“粘住婆婆的嘴,以后少嘮叨媳婦”。
(二)坐十
坐十又稱為“走破日子”。回門后新娘要在婆家待十天,再由新娘的母親將新郎新娘接回女方家,俗稱“坐十”,意為把日子走破,以后女兒、女婿可以隨時來岳父母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
四、婚俗禁忌
1.新娘出娘家門時不能回頭:陪嫁物品由男方家的接親人員一次全部拿走,不許第二次折回去拿。認為這是不吉利的,有重婚之嫌。
2.床鋪好后,新人還沒有坐床前,忌諱他人去坐,會把新人的福氣帶走。
3.新娘進門時,新郎的父母及兄弟姐妹要回避,直到一對新人拜完祖宗、坐床后才能與新人見面,這種回避據說是了防止與新娘相沖面產生日后不和的矛盾。
4.孕婦不能進新房,怕生子的福氣被孕婦搶去。有一種很有趣的說法是,新娘子要等這個孕婦這輩子不再生孩子以后,才能懷孕。
這些禁忌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愿望,即祈求婚姻美滿,夫妻恩愛,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