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冰 應俊輝 吳芳英
摘要:分析了中高職一體化背景下,影響中高職有效街接的問題,提出了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加強校際聯動、強化育人管理、完善資金保障等相關對策,以期促進中高職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中高職一體化;有效街接;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3-0250-02
1 引言
隨著國家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加快,社會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顯得尤為緊迫,而職業教育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搖籃,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高職業教育的整體水平,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顯得極為重要。
為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的發展,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以及《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及方向指導。教育部等6部委為貫徹、落實《決定》和《方案》,發布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從政策層面明確了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意義[1]。
在職業教育發展中,推進中高職有效銜接是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也是保障人才培養的連續性,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實現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手段[1]。中高職的銜接,主要體現在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過程等方面的銜接,其中課程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核心問題,也是中高職持續發展和協調發展的關鍵因素[2]。
以目前的現狀來說,培養目標不明確、專業設置不科學、課程銜接不合理以及授課內容重復等問題依然制約著中高職的有效銜接,牽掣職業教育的發展。相關部門一直嘗試通過不同培養模式來破解以上這些問題。其中,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被認為是最有利于促進中高職的有效銜接,提升職業教育的競爭力及吸引力,有利于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是職業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3]。一般來說,中高職一體化體現在人才培養目標、職業能力、課程體系、課程考核與評價等方面的一體化[4]。浙江省教育廳在前期試點探索的基礎上,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中高職一體化五年制職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從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優選學校和專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培養方案實施、健全工作機制等方面做了要求。相信隨著這些工作推進,中高職的有效銜接將會進一步完善。本文將從影響中高職有效銜接的其它問題進行論述,探討解決方案。
2 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
2.1 思想觀念僵化
雖然,國家層面已經深刻認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由于傳統教育觀念、就業觀念、價值取向以及對人才存在片面理解的影響,整個社會普遍更傾向于普通教育,對職業教育的接受度、認可度很低,甚至是鄙薄職業教育[5]。這種思想觀念上的僵化導致職業教育不能有效發揮其社會功效,影響職業教育的含金量,進一步造成職業教育生源嚴重不足、生源質量明顯不如普通教育的困局,限制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及中高職有效銜接。
2.2 協調溝通有待深化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中高職合作院校之間可能會由于教育層次不同、具有獨立性、教學模式及管理機制等存在較大差異,甚至是自身積極性不高等原因造成相互了解不夠、溝通不暢,中高職院校之間未能有效形成合力、無法有效銜接等問題[6]。雖然在中高職一體化背景下,越來越傾向于發揮高職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引領作用,但是仍受到中高職專業相差較大[7]、相互了解不夠、硬件缺乏及師資不足等因素的限制,中高職院校之間可能很難達到真正有效的銜接。
2.3 育人質量有待提高
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要做到把好兩個關口即人學標準和畢業質量,同時,在過程中做到嚴格、規范的培養。然而,由于社會思想認識上的偏見、本科擴招等因素的影響,職業院校面臨生源不足的現狀。因此,很多職業院校為了學校、專業的發展生存,很難真正做好嚴把入學、畢業兩個關口,在培養過程中也會相應降低培養標準,進一步造成社會對職業教育的不認可。
從學生角度來看,在中高職一體化以及學校人才培養標準不高的背景下,進入了中職也就基本意味著能夠獲得專科文憑。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生活上降低對自己的要求,甚至是荒廢了學業。
2.4 資金扶持力度不夠
相比于以前,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日漸提高。2014年,教育部聯合財政部出臺了《關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生均撥款制度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到2017年,各地高職院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應保持與本科院校一致,不低于12000元。但由于不同區域地方財政等因素的限制,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生均財政撥款及生均公共財政經費等資金支持依舊不及普通高等教育,高職僅為普通本科的一半,且高職院校各辦學指標均低于本科院校。而其中,主要用于教師工資支出和硬件建設等的財政性經費所占比例超過7成,而設備購置經費等總體不足,造成實訓條件等無法滿足高質量培養職業教育學生的要求,而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其中重要的培養途徑就是實踐訓練。因此,資金支持力度的不足極大阻礙了職業教育的發展,也限制了中高職的有效銜接[8]。
3 中高職有效銜接的對策
3.1 積極轉變思想觀念
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都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只有任務分工的不同,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國家和社會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摒棄傳統人才認識的偏見,正確理解人才的定義,徹底革新人才觀念,要擯棄“官本位”及“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想;積極引導整個社會把觀念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提高職業教育的認同度;要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將社會、企業、職業院校等利益主體聯系起來,積極提高社會特別是企業的參與度[9],進一步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工資福利待遇,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用人單位要積極轉變觀念,為職業教育學生開辟公平的晉升通道,提供公平的晉升機會;同時職業教育本身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學生培養質量,辦成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