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安琪
摘 ?要:預習導語屬于語文教材四大系統中的助讀系統,“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的預習提示更注重引導方式的多樣性和內容的豐富性;更注重喚醒學生已有經驗,注重培養思維;更注重閱讀要求的具體性和針對性;更注重語言表達的親切性。“部編本”教材預習提示的編寫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合理滲透核心素養的發展理念,為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部編教材 ?預習提示 ?濟南的冬天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b)-0130-02
“部編本”語文教材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編制的語文教科書,其中教材助讀系統的編制趨于成熟,學界關于教材預習的研究層出不窮,成果豐富。“人教版”每篇課文前的導語性文字是一個整段,并且沒有明確的稱謂,我們將“人教版”教材的導語稱為單元導語;“部編本”教讀課文的導語性文字分為兩段,而且有明確的稱謂——預習,因此將“部編本”教材的導語稱作預習導語。“部編本”教材與“人教版”教材都有課前導語。但“部編本”比“人教版”結構更加清晰。“人教版”每篇課文前的導語性文字是一個整段,并且沒有明確的稱謂;“部編本”教讀課文的導語性文字分為兩段,而且有明確的稱謂——預習。“部編本”的預習導語比“人教版”引導方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閱讀要求更具體、重語言表達更親切。
1 ?部編本更注重引導方式的多樣性和內容的豐富性
相比較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預習提示是對學生學習方法上更細致地引導,而且它的引導方式由單一變為多樣,顯得更加靈活。兩版教材中導語都從課文內容、文體、寫作風格、學習方法等幾個方面來闡述,人教版《春》中,要求學生通過多讀課文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引導方式是多朗讀,沒有更具體的做法。而部編本《春》中,除了要求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外,還要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在頭腦中再現文中描繪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引導方式即“回憶—朗讀—想象”,以學生的原有知識為基礎,以朗讀為途徑,以想象為媒介,不但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發展,而且有具體的做法讓學生進入作者描繪的景色之中。可見部編版的預習提示的引導方式更加多樣、更加靈活,也注重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從內容上看,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預習提示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課文內容、文體、文章特點等;二是為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指引。“部編本”還讓學生回憶曾經接觸過的與春天相關的詩文,可以看出“部編本”關注學生的原有知識。在此基礎上與同學交流、分享這些詩文給自己帶來的感受,突出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回憶—朗讀—想象”從而將課程理念落到實處。雖然兩版教材都點明《春》是一篇散文,但是“部編本”說它“又像一首詩”,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度上有所增加,更重視學生的預習情況,為教師教學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體現出“部編本”預習內容更加豐富。
2 ?部編本更注重喚在醒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培養思維
與“人教版”教材相比,“部編版”教材的預習提示以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情感體驗為切入口,關注學生的原有知識,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部編本”教材中《春》的預習提示通過一系列的接續問題,回憶關于春天的詩文、描述對春的印象以及在頭腦中想象文中春景,來培養學生思維從而使學生能夠自主獨立閱讀。回憶詩文是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使其有興趣深度思考,描述詩文景象重在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其閱讀思路更清晰;想象文中春景主要發展學生發散思維,使其思維更加活躍。同時與作者眼中的春和以往詩文中的春景對比,使學生自主地深入思考,部編本教材在注重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對學生思維的培養。“人教版”教材的課文導語多是直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事物的特點、時代背景、作者的情感傾向等,例如,“人教版”《濟南的冬天》課文導語在學生讀文章之前就知道老舍對濟南的深情,濟南是一方“寶地”,是一個“理想的境界”。“人教版”教材此處沒有注重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讓學生以自己的真實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去感悟的重要性,容易束縛學生的思想,以致學生難以生成自己獨特的見解。而“部編版”教材預習提示則彌補了這個不足,以自己印象中的冬天景物為開端,對比“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與你印象中的冬天有什么不同”。以此引導學生閱讀時以自己的原有知識為基礎,調動其已有的生活體驗,切合自身實際情況,激發想象思維去感悟去體會。因而,相比之下,“部編版”教材的預習提示內容更注重喚醒學生已有經驗和思維培養。通過這樣一個“回憶—對比—想象”的過程,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豐富自身知識結構對課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 ?部編本更注重閱讀要求的具體性和針對性
與“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導語相比,“部編版”教材的預習提示對學生的閱讀要求更具體、更有針對性。雖然兩版教材的預習提示相似,直接或間接地向讀者交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重點難點、寫作背景、中心主旨還有作者的感情傾向等,但“人教版”教材的課文導語只是讓學生反復朗讀,例如,課文《春》中,“人教版”教材讓學生多朗讀幾遍就一定能進入那美妙的境界中。《濟南的冬天》的課前導語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品味,當畫面浮現于腦海時將進入美的天地。“部編版”教材的預習提示則填補了這個不足,預習提示中包含著對學生“口—腦”聯動的要求,在課文《春》中,不僅讓學生朗讀課文,同時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再現文中春景。在《濟南的冬天》一文中,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同時,將自己印象中的冬天與作者筆下的冬天對比,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由此可以看出,“部編本”教材“口—腦”聯動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閱讀方式和方法落實到了具體做法,而不是單純地進行朗讀。顯然,這些閱讀要求很明確、很具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4 ?部編本更注重語言表達的親切性
在內容上,兩版教材也有很大的不同,《春》在兩版教材中都屬于重點課文。“人教版”課前導語中先簡述江南的春天美景,引導學生通過作者的生花妙筆,去體會作者的精神世界,而不是表達自己對春的認知。“部編本”課前是預習提示采用了第二人稱“你”的稱呼,比如“你讀過哪些關于春天的詩文?”“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樣的,有哪些代表性景物?”與學生平等對話,構建與學生交流的平臺,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雖然“人教版”教材中也有“你”這樣的稱呼,“你一定會進入那美妙的境界中。”沒有給人親切之感反而有些生硬。從“部編版”教材《春》的預習提示不是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而是首先積極地調動學生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然后激發想象思維,去感悟、去體會,具有一定的啟發性。第二段文字在第一段提示的基礎上層層推進,閱讀課文,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新舊知識,對照反思,形成新知,從而學會合作學習和探究性閱讀,這些都很好地給學生搭建了幫助閱讀的支架,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閱讀中得到提高,也使助讀系統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 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9.
[2] 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
[3] 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