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雪琪?段辰博?李笑函?陶然婷


為了探究國內六大行之一的郵政儲蓄銀行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中實體銀行的概況,并給出合理的傳統銀行轉型方案。本文首先明確在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現有的金融體系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接著以宣城市儲蓄銀行為具體案例,運用數據分析出影響宣城郵儲銀行業績的因素。用SWOT介紹其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下所面臨的優勢劣勢以及機遇和問題。最后,為了應對這種趨勢以及有效地解決當前的問題,本文對郵儲銀行轉型發展提供合理建議,促進其業務進行創新以適應郵儲銀行長遠發展。
一、背景分析
(一)背景分析介紹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地區生產總值1317億元(2018年),位居安徽省第9位,常住人口265萬人,位居安徽省第11位。宣城郵政儲蓄銀行成立的12年以來,一直注重銀行的效益情況、風險管理和銀行的未來發展情況。當今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國民收入逐步提高,互聯網金融服務(第三方支付平臺如:支付寶,翼支付等)逐漸興起。隨著線上支付平臺被廣泛的使用,商業銀行(以宣城郵政儲蓄銀行為例)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沖擊。
(二)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商業銀行轉型的必要性
1.市場因素
隨著互聯網金融占據了市場,金融脫媒、技術脫媒等促進商業銀行轉型。金融脫媒會導致商業銀行損失大量的客戶和業務。但金融脫媒是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商業銀行在市場上的地位逐漸降低,商業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也隨之降低,若不轉型,商業銀行的盈利逐漸減少,長此以往,難以支撐。
2.政府因素
商業銀行由政府主導,路徑依賴政府。現階段政府支持商業銀行機制體制改革,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人民幣逐漸國際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等,激發商業銀行的創新活力,挖掘創造潛能,帶來的不僅是新的經濟發展,新的整體面貌,更是帶來了新的行業、新的工作崗位。這促使商業銀行不得不走轉型發展之路。
3.內部因素
商業銀行實現運營的成本較高,運營整體效率低,監管機制效率低下,業務流程冗雜,產品重復單一不新穎。對于商業銀行在市場上的定位不夠清晰準確,銀行整體創新意識不足,創造能力弱化,銀行部門問題突出。主要客戶群體集中在大型企業和事業單位,而忽視數量龐大的低資產群體和微小型企業。這都促進傳統的商業銀行向現代化商業銀行進行轉變。
二、網絡經濟時代下的實體銀行轉型SWOT 分析
(一)實體銀行轉型所迎接的機遇
自改革開放來,國內經濟實力不斷提升,2019年全國GDP指數達到990865.1億元,其中國民總收入上升了6.4%,國內生產總值指數上升了6.1%,農業行業發展平穩,其他工業商業市場也得到迅猛發展。為銀行產業的發展和轉型帶來了良好的氛圍。同樣,細分到各個城市,以宣城市為例,GDP指數的逐年增長為實體銀行的發展和轉型帶來了機會和可能。使得團隊所研究的郵政儲蓄銀行宣城分行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有了轉型的可能。
改革開放以來,民眾的收入逐年增加。以宣城市郵政儲蓄銀行為例,2020年居民存款量(活期和定期)達到1418628。
(二)實體銀行面對轉型所遇到的挑戰
手機與互聯網的相結合推動了互聯網的二次發展。2018年底使用手機進行網上消費的用戶數達5.92億,較2017年底增長了17.1%,2019年使用手機進行網上消費的用戶達到了6.39億,對比2018年增長2871萬,且在2019年相關報告中顯示網民選擇使用手機上網的占比達到了99.1%,對比2018年總體提升0.5%。
政策的變化以及對金融市場管制的放松對實體銀行的存在產生了生存危機。最近幾年隨著時代的變化,為了市場對資源更好的配置,國家逐漸改變了金融市場的管理模式,這些政策和商場的變化,損害了傳統實體銀行存在的盈利模式。這樣的狀況,使得金融市場化模型的不斷深入,實體銀行金融社會的地位不斷地降低,造成了實體銀行內部客戶的逐漸流失,這為銀行打來了生存的威脅和挑戰,同時也為實體銀行帶來了轉型的機遇。同樣,對于宣城市而言,手機和互聯網的相結合使得民眾對銀行的依賴程度不斷降低。面對蛋糕少而競爭者居多的現象,郵政儲蓄銀行宣城分行生存的環境不斷惡化,產生了相應的生存危機。
(三)實體銀行選擇轉型現有的相關優勢
實體銀行相對于網絡新興金融模式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F階段,我國的金融市場離不開實體銀行的支撐,究其原因是實體銀行有所擁有的強大的資金基礎。在2019年,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達282.5萬億元,相比之下,發展時間相對較短的網絡新興金融模式資產基礎較為薄弱,在短期內很難超越實體銀行的資金基礎。
實體銀行擁有著較為完善的風險規避系統。因為實體銀行存的時間相對較長面對的問題種類相對比較齊全,相比之下,互聯網新興經濟較為年輕,體系不夠完善。在有關針對宣城地區居民調查中87.59%的居民更加青睞于相信實體銀行的規避政策優于網絡金融模式。
(四)實體銀行轉型所擁有的相對劣勢
實體銀行線下規模龐大,管理程序較為繁瑣。相比于操作較為輕便的網路金融模式,實體銀行擁有龐大的線下基礎。因此也造成了實體銀行的管理更為繁瑣,任務量更為復雜的狀況。實體銀行想要轉型,面對的是較為困難的轉型模式和管理方式。
實體銀行的相關業務相比較而言較為單調。相對于靈活的網絡金融模式,貸款和理財產品成為銀行的收入總來源,但其所推出的產品沒有網絡金融組合更多,形式更加新穎,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些方面的相對劣勢會導致實體銀行部分追求更高收益客戶的相應流失。
三、多層因素影響宣城郵儲銀行業績
(一)影響因素
我們從儲蓄余額和總資產兩個角度來對現階段郵儲銀行的業績進行分析。此時,郵儲銀行兼顧線上線下兩條線,向多元化發展。
(二)多元回歸分析
設宣城郵儲銀行為y,儲蓄余額為x1,總資產為x2。建立多元回歸方程:
式(1)中:k0為常數,k1,k2為回歸系數,ε為隨機誤差。
通過走訪宣城市郵政儲蓄銀行的高層管理人員,我們得知自2010年以來,宣城郵儲銀行的客戶量每年約增長20%-30%,2019年的總體客戶數量為87萬,截止目前為主,2020年客戶量達到90萬。
四、結論與意見
(一)跟進時代發展,充分利用信息科技
傳統銀行的數據一般都是標準化的、結構化的數據,但是一般客戶的個人的信用評價等級是靠非結構化的數據。由于銀行處理數據能力不足,關鍵技術缺失,所以就導致數據缺乏精度和技術含量,并且還可能沒有效。由此看來,引入新技術是宣城市郵政儲蓄銀行眼前最重要的任務。引入新技術也要具有針對性,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做出合理的精細管理。
(二)加強外部合作,落實創新驅動戰略
通過與外部投資合作,或者是投資、并購等方式,獲得創新型的技術,并且還能實現數據共享,但同時也要確保數據安全,防止數據泄露。此外,也要學習不同的營銷策略和營銷模式,相互借鑒共同進步,最終實現轉型成功。各個部門需要不斷加強風險管理意識,,風險管理機制也需要一個全新的,在大數據結構下的全新機制。隨著儲蓄銀行不斷發展,要加快從仿制到自主創新的過程。
(三)建立健全的監管督促框架
國家要給出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也要適當給出轉型導向,實時更新指導意見與發展戰略。宣城市政府也要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同時分為幾個部門,要給各部門各自的職責,精準到各部門甚至到個人,這樣在開展工作的時候,能夠有針對性的對各部門提出要求,同時,上級要加強跟進與監督,確保工作的認真進行,提高黨建工作的質量。(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財經大學2019年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互聯網金融對實體銀行的沖擊及其對策——以宣城郵儲銀行為例》(項目編號S2019103787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