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軍 徐昊 黃婉奇



摘要:隨著環境問題加劇,發展低碳經濟已是大勢所趨,這是由資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所決定的,傳統城市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代需求。文章以鎮江市為例,研究鎮江市低碳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分析得出鎮江市綠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促進城市綠色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低碳經濟;產業結構;能源消費;DPSIR模型
一、引言
我國經濟規模與人口數量不斷增長,經濟社會對能源的需求和消耗持續增加,加之我國能源結構不夠合理,對煤炭的依賴程度高,從而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本文以低碳經濟理念為指導,利用DPSIR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對鎮江市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做出評價,并針對性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二、低碳經濟內涵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低碳經濟的內涵
CCICED 的報告中指出,與傳統經濟模式完全不同,低碳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在保證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同時,通過降低碳排放量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損害。莊貴陽認為低碳經濟的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最終目的是減少環境問題,創造環境友好型社會。付允等觀念的出發點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清潔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總而言之,低碳經濟主張制度和技術創新,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采取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能源的節約利用。
(二)低碳經濟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1. 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研究涉及能源結構、低碳經濟發展、政府政策與制度建設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也進行了創新。Ann P.Kinzig 和 Daniel M. Kammen以全球經濟發展為視角,探討傳統經濟向低碳經濟的過渡,其目標是降低全社會CO2排放量;Treffers和 Sparkman通過研究認為,政府的相關政策的調控是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B.Hiremath,S.Shikha等認為在分散水平下能源規劃的目的是利用DEP規劃能源方案,以最小經濟和環境成本滿足能源需求和替代能源的發展。
2. 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學者的研究涉及以下方面:利用面板協整分析方法,通過選取整理中國GDP、能耗以及碳排放數據,發現三者之間有著長期均衡關系。陳夕紅、劉亦文等利用數據構建模型,發現技術創新與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高度空間相關性,尤其發現在發展中國家技術進步作用更加明顯。此外,不少學者以國內及國外相關數據為基礎,運用VAR模型、EKC理論通過對比分析我國與其他國家經濟增長、城鎮化和碳排放關系。
三、鎮江市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評價
(一)評價方法
本文以DPSIR概念模型為框架,構建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綜合采用專家打分法、熵權法和線性加權法,對鎮江市低碳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定量評價。
1.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2010~2017 年的《中國統計年鑒》、《鎮江市統計年鑒》,個別指標在統計數據基礎上通過計算得到。
2. 數據處理
評價指標數據標準化。本文采用極差法將指標數據標準化處理,以消除不同量綱的影響。
式中:ai為評價指標的標準化值;xi為評價指標原始值;xmax、xmin、分別為第i個評價指標的最大、最小值。其中,正向指標標準化值越大越有利于區域低碳經濟發展,越小越不利于區域低碳經濟發展,負向指標反之。
根據評價指標的標準化值及其相應的權重,采用線性加權法,累加集成鎮江市低碳經濟發展子系統評價指數和系統綜合評價指數。計算方法為:
式中: Z為子系統評價指數值或系統綜合評價指數;ai 為評價指標標準化值;wi為評價指標權重;n為評價指標個數。
參照已有標準,對鎮江市低碳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等級劃分,共分為6 個等級:Ⅰ 超高碳經濟(Z<0.420)、Ⅱ高碳經濟(0.420
3. 結論及分析
驅動力子系統評價指數呈穩步上升的發展態勢,由2009年的0.0686穩步增長到2016 年的0.1387(表2),與人均GDP增加,收入水平上升,城鎮化穩步推進有關。
壓力子系一年份有所下降外,總體由2009年的0.0538上升到2016年的0.1534。指數波動與能源消費結構和工業生產模式不合理有關,鎮江市2017年統計年鑒顯示,能源消費結構中,原煤占比為68.42%,電力占比21.03%,天然氣占比2.4%;此外,傳統工業生產模式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產出份額增加的同時污染排放量增長。
狀態子系統評價指數由2009年0.056連年上升到2016年的0.1558。指數上升與產業結構優化有關,2016年鎮江市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比分別為3.59%,48.79%,47.62%。
影響子系統評價指數波動較大, 2013、2014年該指數下降,與當年城市環境質量相關,2013、2014年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出現大幅度減少,造成指數波動。其余年份該指數呈上升趨勢,與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量減少相關。
響應子系統評價指數快速穩步提升。響應子系統評價指數先由2009年的0快速穩步增長到2016年的0.2210。與研發經費、環保支出、城區綠化覆蓋率增加有關。
(二)鎮江市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分析
鎮江市經濟低碳化經過前期低水平均衡階段后,呈穩步上升的趨勢。2009~2011年系統綜合評價指數都在0.42以下,處于第Ⅰ階段,2012年增至0.4658進入第Ⅱ階段,2015年系統綜合評價指數快速增至0.8304. 鎮江市經濟低碳化水平進入第Ⅲ階段。
四、對策及建議
綜合評價得出,鎮江市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處于第Ⅲ階段,即中高碳經濟發展階段,進一步提高低碳經濟發展水平,需要正確認識低碳城市,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低碳城市發展建議。
(一)加快城市第三產業結構調整
工業發展進步空間較小,污染嚴重,因而有必要從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入手,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一方面,通過豐富服務業的業態,從基礎服務、生產和市場服務、個人消費服務、公共服務入手,擴大服務業規模。另一方面,建立產業分工引導機制,培育本土低碳技術服務旗艦品牌,重點發展可再生資源產業和環保產業。
(二)全民增加城市碳匯
首先,正確引導居民的消費行為,注重強化綠化工作的宣傳教育,形成全民規劃綠化、建設綠化、宣傳綠化、保護綠化的氛圍。此外,應當推進立體綠化建設,城市發展占地引起土地寸土寸金,發展立體綠化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土地問題,還可以增加城市綠量,有利于推進鎮江市山水花園城市建設。
(三)提升企業自身生態素質
提升企業生態素質可以通過以下方面:一方面,轉變決策層認知方向念,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理念。另一方面,提升員工環境認知度,通過連續有效的相關培訓累積建立員工環保意識、知識,使其重視生產過程耗能、污染等問題。
(四)推行融智、融商、融資的“三融”模式
鎮江市政府嚴控債務增長,而低碳城市建設需要巨大資金支持,所以引進民間資本,可以舒緩對資金需求的緊張度。政府可以與金融機構合作,創新融資模式,采取融智、融商、融資模式讓融資市場化,吸收民間資本,解決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所需的巨額投入。
(五)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
實現減排額度自由買賣,由減排成本高企業轉向低成本企業可以降低生產總成本,增加生產者剩余。鎮江市碳排放交易市場起步較晚,應當發動企業、單位和個人幵展自愿碳減排認購活動,在實踐中加深對碳交易機制的認識和把握。
參考文獻:
[1]勞燕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機遇、挑戰及策略研究——基于國際氣候合作的背景[J].湖北社會科學,2017(08).
[2]劉亦文,張勇軍,胡宗義.技術進步對低碳經濟發展影響的國際比較與實證研究[J].湖湘論壇,2015(06).
[3]董言,許健,李粼粹.中國產業結構與碳排放的耦合關系[J].中國集體經濟,2018(35).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