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福水
摘要:企業綠色轉型,是財務視角下環保稅制度實踐的主要環節,它在社會經濟結構優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文章對環保稅分析的同時,也從籌資、經營等方面,探究環保稅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并提出了制度調節、管理形態完善等建議,實現促進企業在新時期科學化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財務視角;環保稅;綠色轉型
當前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監管趨嚴并常態化,集中性有資質的污染物處理企業服務費用提高,對原有的化工企業財務體系形成了沖擊。同時污染物轉移手續審核更為嚴格,辦理時間明顯延長,企業的運行成本增加明顯。隨著國家環保排放標準要求不斷趨嚴,企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企業原有裝置污染物排放水準不符合國家生態環保未來管控要求,為解決問題,要落實企業的綠色轉型工作。
一、環保稅概述
環保稅,也就是環保關稅、綠色關稅、生態關稅,它是國內資源管理政策。環保稅主要是針對社會發展中的污染行為進行的經濟控制方式。簡單而言,環保稅是為了保護環境,而對生產中的環境污染行為進行專門性稅收管理;同時,為了明確環境保護策略轉換為污染排放企業主動性行為,而給予的相應生產稅收調節方式。
從環保稅實施層面而言,它是一種長期性的生產管理形式。而針對社會進步中的污染性生產產業加以調整方式,適應了新時期產業綠色發展的需要,這也是環保稅實踐中科學性、預期性特征;同時,環保稅的實施探索,也在于巧妙利用社會經濟制度調控結構,實現生產工作的協調化安排,為此,環保稅也具有引導性作用。
如果用數字公式對環保稅進行分析,則生產成本Q與產量A、單位變動成本V、固定成本F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Q=A*V+F的關系,而環保稅計算公式=t×C。即,企業污水治理中,水體結構本身的污染情況,與水體的凈化處理狀態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注:生產成本=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其中變動成本包括環保稅額,t代表污染當量數,C代表適用稅額,t的計算方法是研究污染物的排放量/該污染物的污染當量值。
二、財務視角下環保稅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
(一)企業資金籌集層面的影響
環保稅是企業綠色生產經營管理的主要標準,它適應了企業資源優化調控與協調的需求。若企業可以綜合進行環保稅的制度分析,明晰如何從綠色資源開發的視角上進行資金的引進和合作,后續出現融資資金鏈斷裂的問題比例就相對 較低;反之,若企業單純分析運行階段生成的環保稅額,僅對污染物進行粗放式處理,并且在進行資金籌集期間,依舊只重視現有的短期效益,而忽視長期發展的趨向,則后續經營期間,就會跟隨綠色經濟結構的調整需求,不斷的進行融資渠道的 “壓縮”,最后出現融資渠道逐步減少的情況。比如,某企業把融資鏈分成經濟資源融資和企業核心結構融資兩個,若將環境污染融資鏈放置在邊緣位置,或直接不參與融資,其核心融資結構可能不受影響,但是獲得的總資金量要分出一部分用于污染物處理,不能將核心資金用于技術升級和變革,實際收益下降,反作用于融資階段,會使取得的資金量下滑。
(二)企業資金投放層面的影響
環保稅在社會企業發展中的資源調控與定位中的融合,也體現在企業資金投放方面的特征上。如果企業長期在破壞環境的狀態中進行資金投放,則在國家環保稅管理政策的控制下,企業需要大規模的繳納環保稅,產業整體經營收益比被壓低;如果企業長期處于非環境破壞的狀態下,合理進行生產要素的安排,則后續繳納的環保稅比例也會相對較低,原因是污染物的排放量下降降低了稅額,企業總體獲利的比重也會提高。比如,某企業進行農業種植產業開發時,為了適應市場需要,大量運用農藥進行催熟,但在后續果實銷售時,會出現價格被生態化種植產品碾壓的情況。同時,種植戶還要繳納土地種植綠色保護稅。相比而言,企業規范性農作物種植后所要繳納的環保稅比例就相對比較低,企業經營收益比例自然也比較高,這就是環保稅在企業經濟投放環節的影響分析。
(三)企業經營探索層面的影響
環保稅對企業長期經營與探索層面上有著相應的影響。一是企業經營中資本因素安排時,需要結合國家經濟管理的相關制度進行趨向分析,而合理進行產業經營要素規劃時,自然也要考慮環保稅這一因素。即,環保稅在企業宏觀經營趨向的把握上發揮著導向性作用;二是環保稅內容中融合了企業生產、加工、以及運輸、市場交易等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說,環保稅與企業經營規劃的各個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關系,為此,企業需要在各個方面工作安排時,綜合進行經營條件的統籌安排,從這一層面而言,這也是資源綜合把握與協調分析中不可忽視的條件,它也是環保稅與企業經營結構中資源綜合調控的主導方面。
(四)環保稅對企業利潤層面影響
利潤收益是企業經營資本積累的主要來源,也是企業經濟結構科學調控與協調規劃的主導環節。合理進行產業經營要素多維化分析時,自然是要從環保稅對于企業利潤收益的影響情況上進行探索。一方面,企業在長期的經營利潤規劃期間,逐步形成了規范化的利潤分配結構,若企業始終處于良性資本調控狀態下,利潤分配結構中的環保稅繳納比例則相對較低,反之,企業需要在利潤收益結構中劃分出一部分作為納稅比例;另一方面,合理進行經營結構調節時,需要結合環保稅的管理要求,不斷地進行生產經營資源的調整與控制,這樣方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利潤收益狀態,這也是新時期環保稅在企業經營中資源調控的影響趨向分析。比如企業考慮到環保稅負對獲得利潤的壓縮,在現有設備的升級階段全面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生產設備,降低了污染物的生成量,同時產能提升。工藝或設備升級后發現環保稅下降了30%,產能提升了20%,而生產的產品價格波動不大,則新型產品線的利潤會明顯提高。
三、在財務視角下環保稅企業綠色轉型策略
(一)企業核算方式轉變
當代企業在財務視角下進行環保稅資源綜合探索與分析期間,應適當的進行生產核算方式的轉變調節。一方面,企業需要在把握結構經營模式的基礎上,適當進行企業經營方式的調控;另一方面,企業財務核算戰略實施期間,需要預留出足夠的產業生產污染稅收繳納空間。
某企業生產過程中環保稅管理要素綜合調控時,要適當的進行綠色產業經營要點的多維化統籌整合:在短效性經營要素安排時,以企業近三年的產業經營數據為基礎,合理進行經營情況的統籌規劃與安排;進行產業規劃思路的協調化分析時,不僅要按照傳統的資源規劃結構進行資本情況的分析,還要考慮到企業現有發展結構以及戰略規劃是否為綠色化經營體系,是否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戰略,是否采用了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以及自動化的生產流水線等因素,資本運轉調控的協調性是否科學;在長效性經營要素安排時,財務分析人員在對產業整體生產情況評估的狀態下,相應進行了經營情況的統籌安排,并預留出10%的環保稅繳納調控比例。
要能夠有序進行財務資本要素調節期間的優化調控與安排,一方面借助資源處理要點,實行核算要素的優化統計與協調性安排;另一方面也進行了環保稅比重的可續性控制,這些都是有序的資源調控處理形式;它為企業資源的科學安排與優化分析提供了方法指導。
(二)調整企業財務管理流程
環保稅作為一種經濟財務管理方式,也需要在企業資本管理流程結構的優化中,相應進行結構要素的科學把握與協調性安排。即將財務管理的相關理論都轉換為生產操作的具體形式,創建以環保稅為依據的動態化產業資本控制結構。一是以綠色化生產理念為基礎,有序進行生產資源的安排,形成系統化的財務管理要素整合;二是在企業運營階段分析企業的資本構成和流動資金總量,對于有條件的企業,可考慮建設自主性的污染物處理系統,比如企業的固體廢物處理,企業要調配專用資金采購設備并安裝,裝配后按照固定資產記錄設備價值;三是建設專門的財稅分析系統。比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某企業作為精細化工行業,采購符合條件的環保設備時可享受所得稅抵免政策優惠;符合條件的綜合資源利用企業,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所取得的收入,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計收入;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企業采購的符合環保、節能節水項目所得,所得稅可以免征或減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在項目獲得第一筆收益起的后續三年中,所得稅免征,在3~6年階段,征收的所得稅減半。企業的稅費分析系統根據該項制度落實研究相關工作,提高稅費分類精度,可防止出現稅務風險。
某企業在環保稅指導下進行產業經營資本綜合調控把握期間,就主要是從資本要素控制視角進行探索分析: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及“十四五”規劃,把握企業長期發展的規律,定位綠色產業鏈調控的具體情況,落實生產要素的統籌安排工作,并做好綠色產業發展條件的定位;形成創新研發、科學成本控制、市場化結構調整、推行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融合工作系統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型財務資本調控模型;環保稅需要進行未來產業鏈經營方面的分析,及時對可能造成環保稅干擾的問題進行預防,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在環保稅的指引下,企業財務賬目、預算、評估等方面需科學運用財務制度加以約束調節,這也是環保稅在企業整體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污染物處理系統的裝配階段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對企業的負擔較大,為提高企業運行平穩度,需全面按照企業自身情況確定是否建設污水處理、焚燒爐等裝置。
(三)形成長效性環保資源收益和社會效益
長效性環保資源收益主要是對比企業目前污染物處理過程成本和建設自有污染物處理裝置的成本,分析企業長期運行狀態下的收益。短期收益中,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和《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抵免資金可并入流動資金賬戶。中長期收益中,不產生轉移手續成本、服務費用和審核成本。同時減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態環境也是現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一方面流動資金量增加,可按照法律法規持續性完善污染物處理工作制度,降低排放量,具有生態收益,另一方面企業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構造的技術優化體系可為行業帶來變革,通過行業的發展帶動當地乃至全國經濟建設,形成社會效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財務視角下環保稅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探析,是當代經濟結構調整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企業核算方式轉變、調整企業財務管理流程、形成長效性環保資源收益和社會效益(請老師確定是否加“社會效益”),把握環保稅引導企業綠色轉型的要點。因此,文章研究結果,為當代企業資本調控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畢茜,李虹媛,于連超.高管環保經歷嵌入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與作用機制[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9(05).
[2]原智超.基于財務視角探究環保稅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J].當代會計,2019(02).
[3]張艷.新時代中國特色綠色發展的經濟機理、效率評價與路徑選擇研究[D].西北大學,2018.
(作者單位:河北中化滏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