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梁
摘要:鄉賢文化主要是指不同地域在歷史明賢影響下形成的激勵性的思想、價值、信仰等,是優秀農耕文化中的代表,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是人們進行鄉情、鄉愁連接的重要紐帶,也是對鄉風文明進行傳承的重要方式。鄉村振興戰略中曾明確指出,既需要對鄉賢文化進行傳承,也需要對其進行弘揚,進而使鄉土文明得以創新,鄉村文化得以振興。
關鍵詞:鄉賢文化;鄉村文化振興;農耕文化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戰略目標,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要構想,其與農村、農業及農民之間緊密相關。而振興戰略的提出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涵蓋政治、生態、經濟、文化等不同領域。而對鄉賢文化的傳承,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組成。通過對鄉賢文化的傳承,能夠使其發揮在鄉村建設中的精神引領作用,為鄉村建設提供精神上的動力,進而使鄉村建設向著更好方向發展。
一、鄉賢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鄉賢文化屬于中華傳統文化當中鄉村治理及倫理文明的組成,能夠將主流文化和上流文化貫穿到鄉村治理中。其中鄉賢主要是指鄉村當中的賢人,也指在鄉村當中才能出眾且品德高尚的人,并且其在民眾當中比較有聲望,受到了村民的敬重。在他們的影響下,鄉村文明建設得以更好推行。鄉賢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當代,都受到了人們的敬仰與愛戴。
新時代的“鄉賢” 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他們為鄉村建設作出了獨特的貢獻。“鄉賢”無論是否生活在鄉村,但都能利用豐富的資源在傳承鄉村民間文化、資助鄉村教育發展、投資鄉村建設、帶領村民致富、調解鄰里糾紛等方面發揮作用,為鄉村經濟和社會建設出智出力,并與鄉村建立了一種密切的聯系。二是他們具有民主的作風?!班l賢”不同于傳統“宗族家長”,他們雖然為鄉村做了實事,聲望很高,但他們與村民處于平等的關系之中,也沒有把持村莊內部治理權力,通過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層民主協商,與村民共同推動新時代鄉村治理的現代化。三是作為一個群體他們具有多種類型?!班l賢”具有不同的資源,分屬于不同的領域,構成不同的類型。另外,從其居住地來看,“鄉賢”可以分為“在鄉”的鄉賢和“不在鄉”的鄉賢,后者雖然居住在外,但依然懷著深深的鄉土情結投身鄉村建設,為家鄉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四是他們具有較高尚的德行和聲望?!班l賢”由于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行和奉獻精神,才會有為鄉村建設發揮其獨特作用的內在動力,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奉獻精神才贏得村民的認可,才形成較高的社會聲望和影響力。
二、當前鄉村文化振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文化的不自信
從當前社會發展現狀來看,鄉村文化振興存在文化不自信問題,而這一問題主要成因在于鄉村經濟的發展相較于城市經濟的發展還比較落后,這是其缺乏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因。在現代文明的影響下,鄉村人口逐漸向城市流動,鄉村中原有的活力大大喪失,鄉村文化在此影響下變得不知所措,文化自信轟然倒塌,同時其蘊含的鄉土價值也逐漸消散,除此之外,鄉村文化也缺乏保護。
(二)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影響
在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人們越來越注重特色型建設,其中以小鎮建設為主要代表,一些鄉村建設了一些特色商業小鎮及民宿,吸引更多人到此參觀旅游,但是建設的主要目的在于盈利。在此過程中對鄉村中特有的屬性、文化等缺乏關注,在此過程中難以在真正意義上實現鄉村振興。同時鄉村的話語權上比較弱,很容易在歷史發展進程中被淹沒,這也是影響鄉村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鄉村建設不能僅僅通過城鎮化實現,而是要將其原有的文化特質、風貌等保留。只有當社會逐漸意識到鄉村文化的重要價值,才不會在鄉村中盲目建設小鎮。
(三)具體實施中存在較大困難
鄉村文化振興在具體實施中存在無從下手的問題,而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對鄉土文化當中存在的價值缺乏足夠認知,難以找到鄉村文化的主要支撐與載體,這使鄉村文化在具體實施中存在較大困難。
三、弘揚鄉賢文化,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措施
(一)加強鄉賢文化的傳播
鄉賢文化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運用,能夠發揮其靈魂載體作用,在進行鄉村文化傳承、復興、重建過程中,需要將鄉賢文化作為文化主體。鄉村文化的傳承是實現其振興的關鍵,因此需要加強鄉賢文化傳承,使更多的人了解鄉賢文化,使人們感受到其蘊含的深刻思想和智慧。同時文化教育可以視為進行鄉賢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就鄉村學校來講,不僅需要積極實現其教育功能,也要注重自身的區域文化核心和信息中心作用,發揮自身在文化保存、傳承、傳遞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在文化上的引領作用。鄉村學校肩負著鄉村文明傳遞的重要責任,通過學校這一重要載體,能夠將鄉賢文化進行更好地傳播,進而使鄉村文化振興獲得更好效果。
(二)發揮圖書館的積極作用
鄉村圖書館也是進行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對鄉村文化振興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鄉村圖書館應該對鄉村文化相關的史料進行收集,其中主要有地方志、族譜、村史等。通過對圖書館的建設能夠使文化得以更好普及。同時在發揮圖書館積極作用過程中,要注重相應宣傳工作的實施,使當地村民能夠自主進入圖書館,認真了解和學習相關內容。為了使圖書館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可以采用村民輪流對其中包含的鄉賢文化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在講解時可以對其進行細致分析和拓展,實現對鄉賢文化的弘揚,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三)發揚鄉賢文化中家風建設的積極作用
在鄉村中不乏有一些鄉賢世家大族,在家族中,仍保持嚴格的家風、家訓、家教、鄉俗等,這些內容屬于鄉村文化中的精髓,也是寶貴的文化資源。因此,在對其進行利用時需要注重深入挖掘,并且其中的精華進行有效整理,運用表彰或者是掛匾形式使其回歸至大眾,進而實現對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同時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當地鄉村的實際情況,對鄉規等內容進行借鑒,使其在具體實施中充分發揮自身道德約束作用,促進當地好家風和好民風的逐漸形成。
(四)尋求鄉村文化的多種呈現形式
在鄉村中,有一些文藝才能比較突出的人才,在發展鄉村文化時,需要充分利用其特長,利用文藝形式對鄉賢文化內容進行挖掘,從而更好展現其文化價值。將鄉賢文化內容以特殊方式呈現。在具體實施中,可以運用搭建戲臺、文藝表演等方式,進而使鄉賢文化發揮對鄉村文化的推動作用。而人們也會在觀看表演和實際演出中受到較大啟發,為鄉村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五)加強對鄉賢群體的引導
在鄉村文化振興過程中,要注重人才的回流與培育。在傳統鄉賢文化中,有請知識分子、官員及經商人士回歸鄉里的習俗,在此情況下,能夠實現優秀人才向鄉村中的回流,而這種方式也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不同鄉村有著不同的發展歷史,而這些鄉賢會為文化發展帶來相應資源,并且可以在此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助力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整體風貌的改善,使鄉村具有更好的精神風貌。
(六)加強對鄉賢文化的保護
鄉村文化建設是一項比較系統的工程,在文化振興過程中,要注重對農耕文化的保護,并且使農耕文化得到科學、合理利用。同時要對農耕文化當中的優秀思想、道德規范、人文精神等內容進行挖掘,使其在具體實施時充分發揮凝聚人心的積極作用,使人們認識到淳樸民風形成的重要作用。鄉賢文化在鄉村中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歷史發展中,在一些有德行、聲望、才能的人群當中產生,并且受到了廣泛尊重,因此在弘揚鄉賢文化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其凝聚力與吸引力,為鄉村文化建設的實施創造良好環境,使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和保護。在對鄉賢文化進行弘揚與保護時,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對一些瀕危的鄉賢文化載體進行搶修。在種種因素影響下,遺址、故居等多數已經不復存在,或者是已經保存不完整,因此需要對這些遺跡進行搶修。文化遺產是鄉賢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比較重要的文化載體,它的存在能夠使文化親和力得以大大提升。當前對鄉賢文化遺產的搶修已經成為鄉村文化振興中的重要內容。其次,各個鄉村需要對歷史當中的鄉賢資料進行整理與挖掘,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進而實現對鄉賢文化的保護。
四、結語
總之,對鄉賢文化的弘揚,有利于更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人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自身的精神追求,同時對于鄉賢文化的弘揚,能夠使人們積極學習其中蘊含的重要思想理念,加強鄉村建設,使鄉村文化得以振興,也使人們在精神層面上獲得了更好滿足。進而通過鄉村文化振興的實現,加快鄉村振興戰略整體進程,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滿足,鄉村獲得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德萍.傳承鄉賢文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凝聚力量[J].社科縱橫,2018(09).
[2]曹健敏.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鄉賢文化培育與鄉村治理研究[J].傳播力研究, 2018(22).
[3]朱李玲.鄉村文化振興中的問題及出路——基于道德建設視角[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9(07).
[4]朱毅峰.鄉村振興視野下鄉賢文化的傳承與轉化[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
[5]王國燦,金潔霞.鄉賢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軟實力[J].統計科學與實踐,2018(06).
[6]張福如.論鄉賢資源的有效運用——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視角[J].嶺南學刊,2018(02).
[7]丁萍.鄉賢文化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源動力”[J].人民論壇, 2017(31).
[8]鐘杭娣,劉淑蘭.鄉賢文化在精準扶貧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5).
(作者單位:中共宜昌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