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為了快速創建低碳節約型、綠色發展型的社會,急需科學地規劃輸送及使用能源的系統。而電力系統是制造、輸送電力能源的主要承擔者,相應地也迫切需要革新內部的管理及技術應用。現階段,國內外均在電力系統中,大力發展智能電網。這種電網具有很多優勢,如可靠性強、能源使用率高等,與國內的國情及發展戰略非常吻合。而其中的物聯網技術則可以充分實現電網通訊的自動化、信息化,并將電力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基于此,本文從電力系統角度,概述了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僅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系統? 智能電網? 物聯網技術? 應用
伴隨現代科技的快速進步以及社會的不斷變遷,物聯網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現代電力系統中。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力系統的規劃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可以通過智能化的電網管理和控制,實現更加高效的發展。鑒于目前的電網建設中,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故此必須大力開發、應用物聯網技術,以確保大力系統得以正常、高效地運行。
一、物聯網技術概述
1.基本特點
從本質上看,物聯網技術是指借力于通信、射頻識別技術實現一種的現代網絡技術,可以基于整合這兩種技術,形成一個網絡系統結構,并達到共享信息、營造更適合業內發展及運行環境的目的。而物聯網作為運營中的主要載體,能構架一種連接模式,以有效結合現實世界語虛擬化網絡,形成一個先進的網絡架構,以此來拉動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此外,作為新的產物之一,物聯網結構更加復雜、標準也不統一,安全問題十分突出。其中的傳感器為了長期完整地維持網絡,傳感網絡應能自愈,以避免環境、人為因素帶來影響。而RFID技術會事先在物品中置入電子標簽以便實時監控,但卻會引起個人隱私暴露問題。此外,一旦網絡被黑客攻擊,往往會引起更嚴酷的安全問題。所以,在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的過程中,必須平衡好信息化與安全性能。
2.體系架構
(1)應用層
在應用層中,能按各項業務需求,來分析、處理感知層中的數據信息,而主要的組成部分有應用設備、中間件、基礎設施。其中的應用方面關系到智能電網的整體生命周期管理、產品生產過程,在智能識別、模式運算等的支持下,快速綜合分析、處理電網信息,促進網絡展開智能化決策,以此來進一步提升控制、電力服務水平,在加快電力業的發展方面意義深遠。
(2)網絡層
通過網絡層,可以充分融合、擴展不同的通信網絡,比如,無線傳感網、寬帶、公共通信等。基于此,能傳遞應用層、感知層間的信息、控制路由器等,最終增大大量感知、傳輸信息的安全、可靠性。針對智能電網,基礎支持是電力通信網,補充部分為公共電信網,再匯聚、傳遞、控制信息。通過電力通信網,能夠形成一個更便捷的雙向通信平臺,提高電力物聯網的帶寬水平。
(3)感知層
一般感知層往往在若干感知對象的感知節點中分布,并且基于自組織模式,來創建感知網絡,以此來智能化地識別、協同感知、處理、自動控制電網對象、作業環境等。基于現代微機電系統內部的傳感器,借助智能采集、傳感器等,來智能識別、搜羅電網中的發輸變配用電、調度等階段中的狀態變化信息。
二、在電力系統中物聯網技術的有效應用
1.發電中的應用
在智能電網中,有大量引進清潔能源,例如,風能等。據我國能源局調查的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風電一共新增并1601萬kW的網容量,到6月底,網容量累計升至1.54億kW。雖然這樣國內風力發電領域的棄風限電問題還是很嚴重,單單2015年便有浪費2000億kW·h電力,損失已經超過百億。目前有50%的風電廠還是未出現盈利現象。而通過物聯網技術,能將傳感系統安裝在風機設備中,并且在傳感測量、挖掘技術的支持下,分析天氣變化帶給風機的影響,再基于此適當調整風機運行,以防止棄風限電。而調度中心通過無線通信,還能掌控實時的風力機出力水平,更好地掌控調度,以此來控制分布式的實際電源出力,大幅提升清潔能源的實際使用率。
2.輸配電中的應用
在電力系統中,輸配電領域至關重要。在輸電領域,物聯網技術主要應用在設置、安裝傳感器的領域。在電力輸配電中,有關工作人員可在輸電電力線路中,設置一定的智能化傳感器,來實時動態地監測線路當中的輸配電情況,并且及時地向監管中心,反饋線路當中的損耗、異常等消息。基于此,工作人員再按調度人員給出的優化設計,來調整輸電系統中設計的方案。此外,在電力系統當中,也開始逐步興起無人機檢驗、巡查等。其中有結合無人機和物聯網技術,并利用無線通訊,引導工作人員更好地掌握輸配電中的實際情況。在5G時代下,有進一步提高物聯網中的通訊質量、速度等。而基于5G技術,無人機還可大幅提高圖片的拍攝、傳輸量及其質量,靈巡檢更加可靠、有效。結合物聯網技術后,無人機在巡檢時,可不再受地理、環境等的不利影響,實行可靠性更高的巡檢,以此來增大國內電力輸電能力。針對配電領域,有大量引進全新的分布式電源,形成各種新的生活器具,如電動智能汽車、家用智能電器等。這種電源接納能力很強,在電力系統中引進物聯網技術,可以跟蹤實時變化的負荷曲線,以此來掌握電力系統的作業情況。
3.變電中的應用
在電力變電領域,通過智能物聯網技術,能幫助變電站變換電壓、電流,形成智能化模式這樣在變電站,便能自動采集信息、數據,把控電壓變換與測量,降低人力支出。長時間地使用變電站,需要定時檢測、維修。通過智能物聯網技術、5G模式,可按變電站當天操作情況,實時更新結果。在進行檢測時,獲得的數據結果會被及時傳送到維修人員,以幫助他們進行分析、并采取維修決策。通過結合物聯網與5G,能更高效率地檢測,令變電站更加安全地運行。另外,在對地下電纜檢測時,會先通過物聯網技術與地下電纜聯系上,再檢測各個關聯電纜,并且及時向檢測部門輸送結果,再由其分析這些結果,且以絕緣情況、輸送數據分析最為重要,可影響到電纜的運用。伴隨5G技術的發展,可通過物聯網與5G技術,檢測、預防變電站、城市地下電纜等問題,令變電站得以安全工作,促進變電系統提升完整、安全度。
4.用電中的應用
在電力系統中,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融合無線開放頻率通信和既有電力通信,形成一種與智能電網相吻合的配電網,以此來統一解決通信方案。而靈活負荷則令AND可以主動地管理、控制,并且基于物聯網技術,主動涉足ADN運行管理領域。例如,當前興起的電壓節能技術,就是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的。通過智能電表、計量新設施等,分析判斷用電設備,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適當地減少電壓進而降低用電量,以此來響應國內節能減排方針。自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的電動汽車量一直在持續增長,通過AND來可靠有效地進行管理也逐步發展成為研究熱點之一。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能夠綜合考量EV的行駛運行習慣、整體負荷特征等。從市場電價、整個ADN運行出發,更好地管理EV系統充放電,建立起專門的運營新模式。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了人與物、物與物的便捷互聯。在電力系統,通過應用物聯網的三層構架形式,得以更加高效地智能化采集、傳輸、分析電網運行的信息數據、應用情況。目前,在組建智能電網、檢修運行設備、監測作業狀態、設備巡檢及管理等方面,物聯網技術的整體應用效果均十分理想,極大地推動了智能電網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瑞華.基于物聯網技術智能電網在線監測系統研究[D].新鄉:河南科技學院,2018.
[2]汪延齡.物聯網技術在電力設備管理中的應用與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7,(12):89-90.
[3]吳闖.關于電力系統10kV電力系統配電網絡的智能化探討[J].通訊世界,2017,(15):230.
[4]朱敬彬.面向智能電網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及安全威脅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17,1(5):92-94.
作者簡介
吳振田(1980-),男,漢族,廣東揭陽人,本科,電力工程技術工程師,從事電力通信及自動化技術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