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港口航運能力與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關系,海岸工程與港口航道之間的通航能力則會對經濟繁榮起到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地提升經濟發展整體水平,則應當明確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的通航能力影響因素以及相應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港口航道;海岸工程;通航能力;影響因素;優化策略
前言
港口航道工程的建設與發展是保障港口經濟發展的基本前提,為了促進港口經濟的健康穩步增長,那么則應當重視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的通航能力提升,緊跟時代經濟發展腳步,順利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特征[1]。不過在具體的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通航能力建設中存在諸多影響因素,例如環境因素、設計因素、基礎設施以及服務能力等,因此在保障、提升港口通航能力時,也可以從具體的影響因素著手開展相應的優化措施與策略[2]。
1.港口通航能力與發展現狀
港口通航能力主要通過如下三種通航能力體現,其一,設計通航能力,主要是指嚴格按照國家所制定的技術標準制定相應的通航能力設計計劃,并且在具體的建設施工工作中充分結合當地經濟因素、社會發展需求以及港口建設條件等綜合技術因素來采取一定的技術指標所完成的通航設計。其二,基本通航能力,從一定程度上說,基本通航能力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狀態,即單位時間段內能夠通過港口的標準船舶數量。其三,可能通過能力,在實際的港口航道運行使用時,由于會受到、船舶尺寸、船舶前進速度、天氣狀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加之通航能力是以單位時間為計算依據的,因此在不同的影響條件下,可能通過能力也會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動。近年來我國港口經濟飛速發展,國際經濟合作交流也更為頻繁,我國海運事業發展也得到了進一步促進。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發展機遇,交通運輸部門也針對性地調整了相關政策,并投入大量經濟資源與物力資源積極投入到港口基礎設計建設中。但就當前而言,由于我國不同港口地區發展程度不一致,已經建成并且得以運行的多功能港口數量依舊較少[3],故而為了真正將港口經濟促進作用完全發揮出來,提升港口航道以及相關海岸工程的通航能力刻不容緩。
2.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通航能力影響因素
2.1港口環境因素
港口通航主要依賴于水動力,港口水資源環境的變化則會對港口實際通航能力產生巨大的影響,例如當港口水位波動變化相對較大或者水資源不足時,整體的港口通航能力也會呈現出較大的不穩定情況,從而對航行產生直接阻礙作用。另外,港口所處區域也會導致其通航能力存在差異,通常情況下,發達城市所在的區域港口通航能力要明顯強于欠發達城市區域。
2.2設計因素
港口通航能力設計是進行具體施工建設的關鍵基礎,在通航設計階段,設計人員都需要充分地考慮到各類影響因素,若由于設計人員實際經驗不足或設計內容與實際情況有失偏頗,那么最后所完成的港口航道通航能力必然會受到設計因素的限制。同時,航道的規劃設計科學性與合理性也是限制通航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故而在具體的設計工作中,相關人員務必要對航道進行合理規劃,并充分地考慮到港口航道以及相關海岸工程的未來發展趨勢。
2.3基礎配套設施
港口的日常運行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的基礎胚胎設施提供支持,例如交通配套設施、泊位、錨地、碼頭、防波堤等,因此,基礎配套設施是否完善、健全也會對通航能力產生影響。在當前的港口規模評價工作中,泊位的數量、大小等情況通常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從這點可以看出,船舶通過閘口時需要依賴完善交費系統及其它統計、數據分析、計算機網絡管理等大數據技術應用軟件也會相應地影響港口航道發展。
2.4港口航道服務能力
除了港口硬件基礎設施與軟件設施之外,工作人員自身所具備的服務能力、服務意識、設備操作技巧、綜合服務素質等軟實力因素也是促進港口航道通航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容。優質港口航道服務是航道通航能力的體現,同時高效的服務也是助推通航能力發展的關鍵。
3.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通航能力優化策略
3.1重視科學設計,保障通航能力
在進行港口航道設計時,設計人員需要嚴格遵循相應的設計原則來完成基礎設計工作,從而最大程度上保障港口航道在運行使用時的安全性。參考不同船舶通行時對于航道的能力要求來進行科學、合理的港口規劃、航道規劃以及通行網絡化設計,以此進一步促進通航設計的科學性與高效性。另外,在整體的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應當結合港口地理環境因素、水深程度、潮汐變化規律等選擇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的通航路線、寬度等內容,依靠科學、完善的設計充分保證通航能力。
3.2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能力
港口基礎設施配備情況需要進行不斷地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港口正常通行,并有效提升港口服務能力。例如結合實際運行情況適當增設交通指引知識標志、在碼頭、泊位、卸貨等區域進行相應的擴建或升級改造,滿足日益提升了港口經濟交易往來需求。在信息化建設中,則可以積極地推廣支付寶、微信、銀聯快捷支付等多元化繳費方式,一來有助于提升繳費便捷程度,二來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進出閘口停留時間過長而引發船舶擁堵情況。此外,對于已經投入使用的各類基礎配套設備設施,相關管理人員也應當注重對其進行定期的維護與保養,從而在降低機械設備運行故障發生概率吧的同時延長其使用壽命,保障并提升港口服務能力。
3.3加強港口管控,指導航道通行
首先,可以從港口管理制度角度著手,對現有的管理制度加以改進完善,彌補其管理管控實際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其次強化設備管理、工作規章以及日常服務工作等方面的培訓,從人力專業性上取得不斷突破。科學地指導港口來往船舶科學通行,例如時刻關注天氣狀況,做好相應的航道通行能力評估;定期對航道內水深變化情況進行監測;清理航道內雜物、淤泥,保障航行水深要求;適當拓寬部分航道卡口位置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通航能力會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但也可以從這些因素著手,積極地財務多方面技術措施與管理策略來優化航道通行,有效提升其通航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宏昆.關于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8):4497.
[2]韓春生.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的探究[J].建筑·建材·裝飾,2018,(12):130.
[3]陳誠.關于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通航能力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7):329.
作者簡介:羅成波,1997年3月 ,男,漢族,重慶市云陽縣,專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皖江工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