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是孩子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為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新課程改革對幼兒園環境創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現在幼兒園環境建設的教學現狀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期對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創設溫馨舒適的環境有所裨益。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策略
引言
幼兒園環境創設是一項需要師生共同合作努力的工程,“孟母三遷”的典故早已證明了環境對于人健康成長的深遠意義,幼兒園作為啟迪孩子智慧的重要平臺,如何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推進孩子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就成為現在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性
幼兒園的環境是指幼兒園的物質條件與精神條件的總和,既包括顯性的物質環境等基礎設施,也包括隱性的精神環境等課堂氛圍,幼兒園環境的設置安全與否、完善與否都會對孩子思維及想象力的發展具有較大影響,俗話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可見環境熏陶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意義。為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多參與孩子互動,幼兒園老師、幼兒園及有關教育部門必須充分重視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問題,與時俱進更新傳統的教學理念,通過定期加強與其他老師教學研討,學習并借鑒一些優秀的教學經驗,完善幼兒園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兩方面建設,營造氣氛融洽的課堂氛圍。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應注意的問題
1.室內外空間布局要合理
幼兒園環境創設應當從完善物質基礎設施入手,科學合理安排室內外環境設備,提高內外空間布局設計的針對性與科學性。首先,就幼兒園室內環境的布置而言,由于室內的空間較少,為最大限度的提高室內環境設置的有效性,幼兒園老師應當分置不同的活動區,閱讀區、活動區、表演區、學習區、游戲區等等,著重提高孩子的自律性與規則意識,讓孩子得以真正的其所用,在合適的地方做合適的事情。其次,幼兒園室外主要是指戶外活動場所的設置,要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自主探索戶外活動,幼兒園老師應當從完善戶外設施多元化入手,改變傳統塑膠操場、跑道等功能區過于單一的形式,多尋求幼兒園乃至教育部門對幼兒園戶外活動物質基礎的人力、物力乃至財力的投入。值得注意的是,室內外空間布局應當從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安排,空間布局的比例并非固定不變的,應當結合孩子的興趣所在靈活分配不同空間比例。
2.提高實踐環節中的比重
幼兒園時期孩子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是孩子的身體、智力、性格特征及價值理想形成的起始時期,孩子往往具有較大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為此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幼兒,從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入手,給予幼兒較多的機會參與到實踐環節中來,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多多動手參與,從而豐富孩子的實踐經驗。首先,幼兒園老師可以帶領孩子從提高環境的生態化、環保化入手,要善用贊賞的眼光看待幼兒的探究活動,善于挖掘幼兒身上潛能,開啟孩子思維,完善對孩子的形成性及發展性評價,在提供孩子一些基本的材料條件的基礎上,鼓勵孩子創新性使用材料。比如,幼兒園老師可以帶領孩子去看看大自然的山青水綠、鳥鳴蟲魚,讓孩子去了解自然色彩搭配的獨特所在。其次,幼兒園階段正是培養孩子質疑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鍵階段,由于每位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幼兒的身心發展上有差異,為此幼兒園老師應當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一位幼兒,在做好安全設施保障孩子安全的基礎上,更多關切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加強對孩子的針對性指導。
3.以推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
幼兒園環境的創設不能是為了布置環境而布置,而是應以促進孩子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推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首先,幼兒園環境的布置應當堅持實時性原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勢直觀播放一些視頻、圖像刺激孩子的多重感官,拓展孩子環境布置的視野。比如,老師可以同孩子一起商量環境創設,也可以將孩子的設計環境布置圖播放出來,給孩子展現自己的成果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其次,幼兒園老師也應充分發揮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面集合優勢,完善家校溝通多元化渠道,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互動,積極了解孩子的成長環境、學習狀況以及學習習慣等,完善班集體骨干力量,除了要注重物質環境的布置,更應注重隱性的環境布置,著重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通過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讓孩子多多表達自己在環境布置設計中的意見與想法,更多地傾聽孩子的不同思路,推進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結語
幼兒園環境創設應注意的問題有許多,一個良好的環境創設是一項系統化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師應當與幼兒共同合作探討環境設置的策略,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著重激發孩子參與環境創設的主動性與參與性,從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兩方面入手,提高環境布置的科學合理性。
參考文獻
[1]李娜.幼兒園室內環境創設的問題與方法探微[J].成才之路,2018(05):26.
[2]達國存.幼兒園環境創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