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

摘要:2014年教育部頒布《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后,高考進入全面改革,普通高中教學組織形式上必須做出重大的變革,實施選課走班制是必然的選擇。在我國實施選課走班制還存在應試觀念深厚、師資力量不足以及軟硬件資源缺乏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成為重中之重。可以通過轉變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的教育觀念,加強師資培訓,保障軟硬件資源等策略來推動高中順利實施選課走班制。
關鍵詞:高考;高中;選課走班制
1997年,我國開始恢復高考,自此之后,高考一直處于教育系統的重要地位。改革前的高考模式是多數高中采用文理分科,學生除語文、數學和英語這三門必修課之外,有兩種課程方案選擇,分別是文科(政治、歷史、地理)和理科(物理、化學、生物)。這種固定性的課程組合方式不僅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還限制了學生的選擇范圍。2014年9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意見指出:“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學考)3個科目成績組成”,“計入總成績的學考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此次高考改革堅持以學生為本,意在建立起更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新高考模式。
一、我國高中選課走班制內涵及基本模式
2018 年我國將逐步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新高考改革。這一次改革的重要特點是核心素養引領學校改革,普通高中學校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必須做出重大的變革,實施選課走班制。
(一)選課走班制內涵
選課走班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和獨立性,起源于二戰后的美國。選課走班制是根據學生不同學科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學生按照自主意愿,選擇不同學科的班級上課,是一種不固定班級、流動性較強的上課制度。
“選課走班”是新高考改革的一大特點。為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各學科根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設計了多樣的、可供不同興趣學生選擇的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對課程的不同需要。因此,實施選課走班制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現實需要,是現代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選課走班制基本模式
根據《實施意見》,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三部分構成。學校需調整課程安排,確保選課順利實施。修訂后的普通高中課程計劃與學分安排表1所示。
根據修訂的高中課程計劃與學分安排表,學校統籌制定選課方案后,即可開始實施選課走班。選課走班制主要有以下幾種基本實施模式。
1.分類走班
分類走班分兩種形式。第一種是例如語文、數學、外語、體育等部分科目,在固定的班級上課,這是行政班。 6選3的科目,分類走班上課,這是教學班。為滿足學生的選課需求,學校設置各學科的教學班,比如化學教學班、地理教學班、歷史教學班等等。同一個行政班中選化學的學生不一定在同一個化學教學班上課,因為要兼顧其他科目的上課安排。
第二種是部分科目,例如語文、數學、外語、體育等,在固定的行政班上課。6選 3中的部分科目固定,其他科目實行走班制。比如:可以設置化地班、化史班,等等。化地班就是指選考的科目中有化學、地理的同學在固定的行政班上課,另一門科則在教學班走班上課。
2.分層分類走班
分層分類走班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按照傳統的分班教學,語文、數學、英語科目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分為不同層次走班上課。6選3的科目按上述分類走班的兩種形式上課。并且也可以對6選3的科目既分層又分類,進行走班上課。
第二種是分層分類分項走班,語文、數學、外語主要科目,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分為不同層次,實施走班上課。6選3的科目按照上述分類走班上課。音樂、體育、美術等按照項目進行選擇,選擇不同項目的分在不同班級進行走班上課。
二、我國高中選課走班制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觀念深厚
1.學校管理滯后
學校作為重要的教育單位,擔負著培養學生能力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巨大責任。由于應試觀念根深蒂固,學校更加追求學生學業成績的提升,學業成績的高低是各所學校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由于升學問題的困擾,多數高中學校為追求高升學率和良好口碑,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如何保證升學率的問題上,缺乏對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的培養,而學生學習缺乏一定的自主性。
2.教師觀念陳舊
受應試教學觀念的影響,成績成為教師評價學生的重要標準。教師為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要求,通過減少學生休息時間、題海戰術等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同時,教師對互聯網的利用還不夠,除了簡單的多媒體應用,大多數時候還是采取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方式。一些老教師對選課走班這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存在難以適應的問題。
3.學生及家長思想保守
學生大多認為學習是為了考試,為了高分。在學生選課時,學生在聽從別人對以上六門科目的簡介后,單純地認為某三門科目學習難度較小,在考試中易取得較高分數而選擇它們,會傾向于選擇相對簡單、容易考試的科目,但經過一段時間高壓學習后發現對自己選擇的科目難以保持長久的熱情,學生并沒有真正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科目。選擇需要深入思考,深思熟慮。
在應試教育觀念的思想下,公眾對走班制價值還存在認識上的模糊,對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存有質疑之聲。家長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將成績的高低視為衡量教學水平高低的標準,部分家長為了使學生取得好成績,考得好學校,甚至會左右學生的選擇,讓學生選擇家長認為合適的科目。
(二)師資力量不足
在當前高中,師資分配都有固定的方案,每個學校文科班、理科班的數量以及班級人數是由學校統一規定的。新高考改革實施后,每一位學生,所選考的科目可以是不同的,學生為考取理想學校,可以通過自主選課,揚長避短,選擇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科目。學生選課后,學校則需要更多的教師,但當前在我國,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教師資源都處于數量嚴重不足的情況。
在一些試點省市,研究人員通過調查發現,選擇物理科目的學生相對減少,而選擇歷史、地理科目的學生人數增加。學生自主選課會帶來巨大的差異,而每一屆學生的選課不相同,可能這一屆學生選擇歷史科目的人數比較多,那么歷史老師就會緊缺;也可能下一屆學生選擇化學科目的人數比較多,那么就會出現化學老師緊缺,學生選課也會帶來教師資源配置不當的問題。
選課走班制對教師能力提出新的職業要求。選課走班制使班主任的作用弱化,其進行班級管理工作變得相當困難,由于自主選課,學生都處于流動走班狀態,因此,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時時處于班主任的監控之下,班主任很難對學生的真實情況有全面了解,更難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監管。而且一些實施選課走班的高中,教師如何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待不同學習水平的班級,教師如何實施正確的管理方式,對教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三)軟硬件資源缺乏
實施選課走班制需要巨大的軟硬件資源支持。隨著學生自主選課的結束,學校需根據選課結果安排學生上課,場地、設備的不足成為影響選課走班制實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科目不同和學生層次不同,學校需要大量的教室來保證選課走班的實施,但我國普通高中在實施小班教學情況下,教室資源一直處于緊缺的現象。
教室資源的需求增多,一些高中存在教學設備不齊全,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化設備還不能實現全校覆蓋。且選課走班制流動性較強,給學校管理也帶來一定的問題。
三、我國高中選課走班制實施策略研究
(一)轉變教育觀念
由于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選課走班制被社會普遍接受,是需首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要轉變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對選課走班制的理解,使其了解選課走班制的真正意義。
政府可加大宣傳工作,宣傳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應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學校通過開展專題研討、學術論壇等方式來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使教職工真正理解素質教育的理念,努力投身到選課走班制的實踐中,不只關注學生的成績,更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學校和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開展選課指導班會、討論會等方式幫助學生正確選課。教師指導學生選課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業成績、發展潛能等因素,向學生提供合理的建議,做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在指導選課時,要民主、平等,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學習興趣自愿選擇學科。
教師要通過家長會、校信通等方式保持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加強對選課走班制基本理念的宣傳,使家長轉變固有的應試教育思想,理解選課走班制的內涵和實施模式,增強家長對選課走班制的認同。
(二)加強教師培訓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特別是對選修課程教師的培訓,堅持 “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通過多種途徑提升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學校也要加強師資的培訓,以保障選課走班制的順利進行。首先,要保證教師的數量,讓學生能夠充分自主的選課。其次,可通過校內師資培訓的方式,教師與教師之間互相學習,集體備課,相互聽課,定期舉行教師交流研討會,相互交流,共同學習。也可聘請相關專家對各科教師進行專業培訓。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實踐者,各學校要保證所有學科的課程都能正常開設,盡最大可能的多開設選修課,以滿足學生選課和個性發展的需要。每位教師都要重視課程資源的收集、積累和更新,學校可增加教師參與課程開發、課程方案設計的機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2.教師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各高中任課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習,不僅要提高專業學科知識,更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并且努力探索實施選課走班制后對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方式等現實問題。通過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盡可能滿足學生多樣性選擇的要求。
(三)保障軟硬件資源
根據走班制的非固定流動上課模式,學校的文化建設也應有新的改變。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普及自主選課、動態教學、流動上課的基本理念,并通過與學生課內外的交往交流,使學生慢慢接受這種理念,并積極參與實施。其次,學校建筑物等方面都要進行一定的改變,讓學生能夠適應。學校的教室數量、活動場所要有所擴充與調整,確保能夠滿足選課走班制的需要;課堂時間與課間時長的安排要合理,教室地理位置的安排要科學,保證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在下課時換班上課,確保走班的順利實施。
另外,選課走班制需要大量的教室資源,除了利用現有的教室資源之外,需投入資金擴建一定數量的新教室,除教室的保證之外,要不斷更新完善多媒體、實驗儀器設備等設施。還可以建立一些信息管理系統,例如指紋簽到、校信通等方式,通過這些系統,教師可以隨時了解學生出勤情況,便于學生管理;家長也可以通過與教師的實時聯系,與教師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校情況,做到家校聯合,共同促進學生的進步。
實施選課走班制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現實需要,是現代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今后,選課走班制教學模式將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但當前我國高中的選課走班制還處于積極探索、初步實施的階段,存在著實施模式不完善、不成熟、未普及等問題,因此,要不斷增強選課走班制的價值認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推動新高考改革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吳剛平. 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王潤,周先進.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機制構建[J].當代教育科學, 2016(6):49-53.
[3]劉友霞.美國加州高中學生的課程選擇———以美國加州圣羅莎( Santa Rosa) 學區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2, ( 10) :83.
[4]賈曉琳. 普通高中選修課程實施的個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5]周常穩. 新高考制度背景下普通高中選課走班制的比較研究[J].遼寧教育, 2015(14):39-43.
[6]潘洪建,曹漢斌.關于高中選修課幾個問題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5(07):3-9.
[7]崔利軍. 我國普通高中選課制實施現狀及實施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8]張中寧.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選課走班調查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7.
[9]梁寧瑩. 基于學生選擇的普通高中走班教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10]強瑞芬. 中美高中選修課的比較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