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新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電力工程也蓬勃發展起來。工程倫理教育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的復雜系統工程,對我國電氣工程教育體系的完善和工程實踐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電氣工程;倫理教育;現狀;實踐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重大工程項目上馬實施,隨之產生的工程質量問題、公共安全問題、工程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的影響等問題已經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工程倫理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漸顯露.工程師的工作態度和職業操守也日漸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倫理問題。
1電氣專業領域工程倫理教育現狀
1.1對工程倫理教育意義的重視不夠
我國工科院校雖然已開始意識到工程倫理教育的重要性和開設課程的必要性,但在實踐中仍然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方面,學校領導層及教學管理部門的重視尚未形成.教學管理部門對專業課、通識課等傳統課程均制定了完備的培養方案、教學體系及相關指導文件,但針對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保障制度卻遲遲未見出臺.另一方面,承擔具體工程專業教育的二級學院對工程倫理教育的實踐不足.一些學院雖然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開設了工程倫理教育課程,但在師資安排方面隨意臨時,部分學校安排新入職的青年教師或者輔導員來完成該課程,授課教師沒有能力結合專業案例進行深入的實踐經驗分析與文化道德解析,導致課程建設流于形式,起不到有效的教學效果.最后,關于工程倫理教育的專業研究還不夠深入和廣泛.這主要是由于我國高等工程教育長期以來都以教授工程技術知識為中心,對工程倫理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導致其長期處于被輕視、邊緣化的地位,學界內缺乏對工程倫理的深入研究和探討.
1.2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工程倫理學屬于交叉學科,對于師資隊伍建設有著較高的要求.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師資隊伍人數不足、教師知識結構不完善、教學水平方法參差不齊等問題.特別是地方院校的工科教師有著青年教師比重較大、職稱層次較低、高層次人才不足等特點,與高水平大學存在較大差距,工程倫理的師資問題更為突出.文中提到:“目前各高校的工程倫理教育發展中最為嚴重的問題在于師資的問題”.上述文獻對在“工程倫理課程建設重點”和“影響工程倫理課程開設的因素”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實際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排在第一位的均為師資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電氣專業教師通常不具備倫理教育的背景,再加上現有的教學資源較少,缺乏有效的案例支撐,導致備課較難,因而一般專業教師畏于主動承擔倫理教學;另一方面,具有人文與倫理學背景的教師又相對缺乏工程專業的理論知識,無法深入分析特定專業領域的案例所涉及的專業知識.師資隊伍中缺乏既通曉電氣工程專業技術知識又熟悉倫理教育的專業人才,因而無法取得有效的工程倫理教學效果。
2電氣工程領域工程倫理教育的實踐
2.1有利于培養學生多學科交叉思維和解決復雜
工程問題的能力工程本身就是一個多學科匯集的交叉體,因此也應該要用多學科交叉的思維方式來對工程進行認知、學習和實踐,而這恰恰是目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課程設置普遍存在的問題,即課程劃分所依據的學科單一,視角狹隘,看問題簡單,不利于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訓練和培養。工程倫理涉及技術、經濟、社會、環境、法律、人文等多學科交叉,可謂文理工兼容和寬深難俱在,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另外,與工程中的技術、經濟等問題相比,工程中的倫理問題往往具有某種不確定性,使得我們常常不能在對與錯、是與非之間進行抉擇,通常只能從特定和綜合的視角出發,作出不同程度的“應當”或“最好”之類的價值判斷,這本身就反映出工程倫理問題的復雜性。因此,工程倫理教育有利于增強學生從倫理學的視角看待和解決問題以及多學科交叉的綜合運用的能力,為培養學生解決工程乃至復雜工程問題,特別是落實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提供有力支撐和幫助。
2.2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深度思考的習慣
愛因斯坦說:“大學教育的價值,不在于記住很多事實,而在于訓練大腦會思考。”人不是電腦和機器,特別是在大學階段,學會思考才更重要,而且這是能力培養的核心要素。現代工程建設和社會發展中頻頻出現的各種倫理沖突、困惑和尖銳的社會問題,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關注與思考。本課程通過案例分析、自主學習、分組研討、集中辯論、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撰寫專題報告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就是要讓學生放飛思想的翅膀,獨立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理性的反思、辯論和批判。這既能調動學生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深度學習的內在潛能,也有助于學生們學會思考、善于分析和正確抉擇。強化思考和思維能力訓練,透過現象深入本質研究問題是工程倫理課程所具有的功能和特點,同時也是落實以學生中心和以生為本育人理念的實踐探索,更是主動回應大學回歸常識的應有之義。
2.3有利于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和全面發展
反思我國多年來的工程教育,注重專業化和技術化,忽視人文精神和社會關懷,這樣的教育可謂既功利又狹隘,不僅層次低,同時也缺乏長遠的眼光,是我們人才培養和建設工程強國道路上的一個明顯短板。愛因斯坦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工程問題不單單是專業技術問題,工程問題也需要人文情懷,以及工程人堅定的職業操守、正確的價值觀和勇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是技術問題和非技術問題的協調統一。這既是工程倫理教育的態度和觀點,同時也是工程教育認證畢業要求12條標準(5+7)體現的理念和原則,因為這有利于促進工程教育和人的全面發展。
2.4加強研討,強化師資隊伍培育
調查中顯示,加強工程倫理課程教師的培育,形成數量足、專業強、水平高、經驗豐富的工程倫理理論專家與不同工科專家相結合的專業隊伍,是保證工程倫理教育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倫理是一個需要人文和工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學科。面對的問題往往來自不同的工程科技領域,同時需要哲學、倫理、歷史、社會等多學科共同參與進行綜合研究。因此,需要院校與行業企業攜手,創造條件,搭建平臺,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研討會、工作坊、論壇等各種途徑,加強院校教師與企業專家、工科專業教師與人文社科教師的教學交流與科研合作,著力培養復合型和雙師型的工程倫理教學師資隊伍。
結語
未來中國的工程教育一定是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工程科技人才的教育。未來世界的工程發展一定是基于工程倫理建設基礎上的工程體系。電氣工程倫理教育在中國剛剛起步,任重道遠,需要我們政界、學界、業界與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蕾.工程教育要補上倫理“短板”[J].光明日報,2018-07-22(13).
[2]楊斌,張滿,沈巖.推動面向未來發展的中國工程倫理教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8,38(4):1-8.
[3]叢杭青.工程倫理學的現狀和展望[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76-81.
[4]陳柯蓓,周開發,倪家強.美國工程倫理教育探析及對我國新工科建設的啟示[J].重慶高教研究,2019,3:36-43.
[5]張勇,呂慈仙.學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創新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