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元 羅鑫 柴曉娟 周建飛



摘要:對長三角地區某市垃級焚燒行業的環保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當前區域垃圾焚燒企業,在保證規模、控制數量及地域上均衡布置的前提下,行業廢水、廢氣污染治理設施齊全,廢水、廢氣均穩定可達標排放,調查時段內未有投訴問題。區城垃圾焚燒行業在做到當下要求的情況下,實現了區域垃圾焚燒行業污染可控,對城市垃圾焚燒行業環保發展具備借鑒意義。
關鍵詞:長三角地區;垃圾焚燒行業;環保現狀;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4-0036-03
1 引言
長三角地區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城市群和創新驅動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的指向區,也是我國參與全球合作與對外交流的重要國際門戶。區域內城市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1]。焚燒處理技術具有處理規模大、周期短、減容性良好,可回收電能和熱能等優點[2,3],因此,江蘇焚燒處理統計占比達到72%[4]。但是,垃圾焚燒是二噁英的主要排放源之一[5],如控制不好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6]。因此,從一個市的角度對當地行業進行調查研究,可以了解行業工藝水平、產排污現狀、污染源在線監測情況、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及運行水平等情況,對探索區域垃圾焚燒行業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2 項目概況介紹
長三角地區某市常住人口473萬人,2018年GDP7050.3億元,全市垃圾焚燒行業共有企業4家,在市內進行盡量均衡布局,其中3家為國內垃圾焚燒行業大型企業,1家為垃圾焚燒與危廢焚燒相結合企業,對全市范圍內生活垃圾進行就近分區收集,總計設計生活垃圾焚燒能力為3100t/d。詳情見表1。
3 垃圾焚燒行業典型生產工藝
垃圾由專用車輛運送到廠區垃圾接收系統入口,經稱量后首先進入垃圾堆儲及前處理工藝。由于生活垃圾組成復雜、尺寸差別很大、各批(甚至各車)之間特性差異十分明顯,為了穩定焚燒過程,需要用行車抓斗(吊車)進行不停的撒布和翻混,使垃圾進行均質化。儲坑中經過均質化處理的垃圾,按負荷量的要求送人焚燒爐焚燒。焚燒爐燃燒空氣由鼓風機從垃圾儲坑上部抽引過來,以一、二次風的形式分級送入爐膛。在焚燒爐正常運行時,垃圾在機械式爐排中,經干燥、引燃、燃燒、燃燼4個階段,完成焚燒過程。燃料焚燒產生的熱量通過鍋爐受熱面吸收,并經過熱器后產生中溫中壓過熱蒸汽(400℃、4.1MPa)供汽輪發電機組發電;焚燒煙氣則通過煙氣凈化系統凈化處理,使煙氣中的污染物達標,經由煙囪排放到大氣中去(圖1)。
4 污染物產生節點
行業主要污染以廢氣為主,另涉及廢水、噪聲及固廢等。垃圾焚燒行業產污環節分析見表2。
廢氣:由于生活垃圾的成分極其復雜,并含多種污染物如廢舊塑料、廢舊橡膠、廢舊電池、廢布、廢紙、廚余、重金屬等,在焚燒過程中會發生許多化學反應,產生的煙氣中除了過量空氣、二氧化碳外,還含有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煙氣污染物。根據這些污染物的化學、物理性質及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程度不同,主要分為有機污染物、酸性氣體、重金屬、顆粒物4大類。
廢水:垃圾焚燒廠運行中產生的廢水,根據其來源及污染物特性,可分為有機污水和無機污水兩類。有機污水主要來源為垃圾滲濾水、卸料平臺、車道等沖洗水、垃圾棧橋初期雨水;無機污水主要來源為設備排污水和鍋爐脫鹽水站酸堿中和廢水、間接冷卻廢水。
噪聲:行業主要噪聲來自于汽輪發電機組、風機等空氣動力設備、大功率水泵等,噪聲主要為機械運轉噪聲和空氣動力性噪聲。
固廢:該行業在生產過程中能夠產生多種固體廢物,有爐渣、飛灰、廢機油、廢布袋、廢水處理污泥、廢膜和生活垃圾等。
5 污染物防治措施
噪聲防治措施:控制噪聲污染的工程措施以隔聲降噪為主,如將噪聲較低的設備布置在靠近廠界的車間,并減少靠近廠界車間的門、窗等透聲體的布設,利用墻體的隔聲效果,減少對廠界的噪聲影響。對空壓機及循環水冷卻塔風機設置獨立機房,必要時加裝消聲器。對電機、泵等產生機械性噪聲的設備,要做好基礎減振措施,必要時安裝隔聲罩進行控制。
固廢防治措施:金屬廢物,外售綜合利用;焚燒爐爐渣外售,用于制磚;飛灰固化填埋;污泥廠內焚燒;廢活性炭、廢布袋、廢機油作為危險固廢,委托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置(表3)。
6 行業環保設施及在線監測設備配置
某市共有4家垃圾焚燒企業,企業均已對廠區主要污染物采取了污染防治措施,工藝技術可行、處理設施齊備、運行維護記錄齊全,且全部做到與主體生產設施同步運轉,各企業均安裝在線監測設備(表4)。
7 結論
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垃圾焚燒行業發展較為完善,從城市尺度上,在做到引入垃圾焚燒企業成規模、控制數量,地域上均衡布置的前提下,各企業均可做到廢水、廢氣污染治理設施齊備,工藝技術可行,污染管控、治理措施成熟,運行維護記錄齊全,廢水、廢氣在線監測設備與環保部門聯網措施落實到位,各企業均能達標排放,環境監測制度均落實,不存在明顯環境問題,區域垃圾焚燒行業可以做到污染可控。
參考文獻:
[1]萬正芬.基于DPSIR模型的長三角地區生態安全評估[J].環境影響評價,2019.41(5):22~27,42.
[2]師宓.城市垃圾焚燒的二次污染及其控制[J].綠色科技,2019(6):115~117.
[3]徐文龍,劉晶昊.我國垃圾焚燒技術現狀及發展預測[J].中國環保產業,2007(11):24~29.
[4]蔣良富.垃圾處理及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分析[J]節能,2019,38(10):164~166.
[5]張英民.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現狀與管理對策[J].生態環境學報,2011.20(2):389~396.
[6]董永亮.垃圾焚燒大氣污染物及長期累積性影響研究[J].綠色科技,2017(18):154~155.
收稿日期:2020-01-21
作者簡介:劉明元(1984-).男,碩士,主要從事環境咨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