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劉晨 羅娜 張佳妮 王道輝 呂明

摘要:指出了空氣微生物廣泛存在于環境空氣中,它與環境空氣質量、空氣污染狀況及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以延安市周邊4個農村及農村公路為采樣點進行了空氣微生物狀況研究,評價了農村空氣微生物污染狀況。監測結果表明:①農村公路空氣微生物受道路車流影響,其微生物濃度明顯高于農村生活區,污染較嚴重;②農村居住人口密度、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亂排等問題,會造成農村空氣微生物污染程度不同;③農村環境空氣微生物濃度與風速、空氣質量指數PMZ.:,PM,。呈顯著正相關,與溫度、濕度無顯著相關性。
關鍵詞:空氣微生物;農村區城;污染評價;相關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X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4-0046-02
1 引言
空氣微生物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1],人類活動、動物植物新陳代謝是空氣微生物的主要來源之一。空氣微生物污染將會造成環境生態破壞,影響人類生存發展、動植物成長繁殖以及引起其他潛在性疾病[2]。農村環境污染狀況主要有:農業面源污染、工業企業污染、居住環境及飲用水源污染等[3]。農村環境污染具有廣域性、分散性和隨機性等特征[4,5]。有關農村環境空氣微生物研究極少,農村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相對薄弱,缺乏對農村環境空氣微生物的監測指標。因此建議加大力度對農村環境空氣微生物的研究,完善農村環境質量監測,減少空氣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減輕村民患疾病的概率。本文對延安市周邊農村區域空氣微生物進行研究,可為農村環境空氣質量監督、監測和管理以及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提供一定的數據幫助。
2 材料與方法
2.1 采樣方法
選取周邊4個農村區域,分別為東村、石堯村、毛則溝、延店則村及東村公路、石堯村公路、毛則溝公路、延店則村公路。采樣時間為2019年4月份。該實驗選用自然沉降法采集微生物,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法培養微生物。
2.2 微生物濃度測定
在每個功能區分別設置3個平行采樣點,并設置空白對照。將培養皿放置在距地面1.2~1.5m處,并在空氣中暴露15min后密封帶回,放人恒溫培養箱中37℃培養,培養48h后進行菌落計數。采用奧梅梁斯基公式將菌落數計算成空氣中微生物的濃度[6]。采用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制定的空氣微生物評價標準對室外空氣質量進行評價,空氣中微生物濃度計算:
C=1000×50N/(A×T)(1)
式(1)中:C—空氣微生物濃度(cfu/cm3),A—培養皿的面積(cm2),T—采樣持續時間(min),N—每個培養皿中的菌落數(個)。
3 結果與討論
空氣微生物濃度與溫度、濕度AQI、PM2.5、PM10、風速、農村居住人口、車流量等因素監測值如表1所示。
四個不同功能區農村空氣微生物濃度有差異,東村>延店則村>石堯村>毛則溝村。因為東村居住人口>延店則村居住人口>石堯村居住人口>毛則溝村居住人口,因此農村居住人口越多,活動性越強,亦會引起農村空氣微生物污染。4個不同功能區農村公路微生物濃度不相同,東村公路>毛則溝公路>延店則村公路>石堯村公路。主要原因是車流量的大小會引起微生物濃度變化,車輛越多污染越嚴重,微生物濃度越高。
空氣微生物評價采用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推薦使用的空氣微生物評價標準。
根據表1監測結果,分析各功能區的空氣清潔等級:農村生活區域空氣微生物污染等級主要為較清潔25%、微污染56.3%、輕度污染12.5%、中度污染6.2%;農村公路空氣微生物污染等級主要為較清潔12.5%、微污染25%、輕度污染37.5%、中度污染25%。農村公路的空氣微生物明顯高于農村生活區。分析原因在于農村公路車流量輛大,流動性強,汽車尾氣和揚塵污染嚴重,造成生活區與農村公路微生物濃度差異較大。因此為避免空氣微生物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建議不要在公路邊建造老人活動中心、幼兒園等[7]。
空氣微生物濃度與PM2.5、PM10、空氣質量指數、風速、溫度、濕度的相關性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農村空氣微生物濃度與PM10、PM2.5、空氣質量指數、風速呈顯著正相關,而與溫度、濕度無顯著相關。
4 結論
(1)農村公路空氣微生物受車型、車流量等因素影響,其微生物濃度明顯高于農村生活區,污染較嚴重。
(2)農村居住人口密集程度不同、垃圾亂堆、生活污水亂排等問題,會造成農村空氣生物污染程度不同。
(3)農村環境空氣微生物濃度與風速、空氣質量指數、PM2.5、PM10呈顯著正相關,與溫度、濕度無顯著相關性。
參考文獻:
[1]唐小蘭.空氣微生物污染的危害與防護技術發展[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5,32(12):1238~1240
[2]黃偉國.空氣微生物污染的監測及研究進展[J].綠色科技,2017(s):91~92.
[3]董雯.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監測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15):239~240.
[4]段華平,朱琳,孫勤芳,等農村環境污染控制區劃方法與應用研究[J].中國環境科學,2010, 30(3):426~432.
[5]何娟,趙利.泰州市農村環境質量現狀評價[J].現代農業科技,2016(1):231~232.
[6]馬廣文,王曉斐,王業耀,等.我國典型村莊農村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J].中國環境監測,2016, 32(1):2329.
[7]李立忠,朱璐,金焰,等.黃石市大氣顆粒物的特征分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14~16.
收稿日期;2020-01-15
基金項目:陜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813072)
作者簡介:李茜(1987-),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水污染控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