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排污許可制度改革是我國當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從排污許可制度的實施情況來看,企業在實際基層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對企業排污許可證申請及證后執行等基礎實踐過程中存在的較為常見的問題進行了總結與分析,以期為企業及相關監管部門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排污許可;申請;證后執行;基層實踐
中圖分類號:X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4-0064-02
1 引言
全面實施排污許可制度,是強化排污者責任、提高固定污染源管理效能,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制度保障[1]。從2017年以來,我國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已完成數十個行業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逐步推進并實現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的“一證式”管理[2]。
根據排污許可制度管理要求,企業是污染治理的責任主體,必須持證排污、按證排污、不得無證排污,并通過企業自行監測、自我記錄、定期報告、信息公開,做到自證守法。由于新版排污許可證內容信息量大,部分企業難以滿足管理要求[3]。從企業角度出發,對企業排污許可證申請及證后執行等基層過程中存在的較為常見的問題進行總結與分析,以期為企業及相關監管部門提供參考借鑒。
2 企業排污許可證申請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2.1 排污許可管理類別及行業的選擇
《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等分類目錄并不完全一致,并且還包括了鍋爐、工業爐窯、電鍍等通用工序;同時,排污許可重點管理和簡化管理類別的分類方式不一致,有以產品種類、原料種類、原料用量、工藝名稱、建設規模為分類依據的,還有以是否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單為分類依據的。由于上述行業分類、管理類別分類方式復雜多樣,而企業自身對環保系統分類又不熟悉,在申請過程中極易造成管理類別及行業的錯報、漏報。因而建議企業在實際排污許可證申請填報過程中根據環評審批內容、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及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管理要求綜合確定自身行業分類及管理類別,不可盲目確定,造成后續申請過程不必要的重復工作。
2.2 主要產品及原輔材料的填報
企業排污許可證中主要產品、原輔材料的申請填報主要依據歷年環評文件及實際生產臺賬確定。在實際填報過程中,企業存在實際產量遠大于設計產能、設計能力與生產設施產能不匹配、產品產能與原輔材料不平衡、漏填原輔材料及燃料成分等問題,出現這類問題的原因包括填報數據對應單位錯誤、設備及原輔材料臺賬缺失等,建議企業對此類問題要引起重視,特別是相關臺賬要補充完整,這也是企業自證守法的資料之一。
2.3 污染物排污方式及污染治理設施選擇
部分企業對排污方式無法識別,無法分清廢氣有組織排放和無組織排放、廢水直接排放還是間接排放等。此類問題除了根據企業環評文件確定,還可向當地市政部門、生態環境部門等進行核實,確保后續排污許可管理的準確性。
污染治理設施是排污許可證主要關注的問題之一,污染治理設施要與相關行業申報規范及項目環評資料進行比對,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為可行技術;部分建設年代較早的企業,如近年未進行過相關行業整治工作,則其污染治理設施極大可能不屬于申報規范確定的可行技術,如水膜脫硫除塵、水噴淋除有機廢氣等均不屬于可行技術,此類企業在申請填報排污許可證時應主動進行排污申報整改項的填報,并對照規范及時整改。
2.4 許可排放濃度及許可排放總量問題
許可排放濃度主要采用環評確定的排放標準、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并應以最嚴格的排放限值作為企業實際排放許可濃度限值。許可排放總量是排污許可證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企業應將環評批復總量、排污權交易總量、相關行業申報規范計算總量進行對比,最終三者取嚴。對于部分年代較早的企業排污總量指標是否有效、是否符合現行環保要求等問題應及時咨詢負責核發排污許可證的當地生態環境部門。
2.5 自行監測要求填報
在自行監測要求填報過程中,需注意監測內容是指氣量、水量、溫度、含氧量等非污染物的監測項目;污染物種類填報則應按相關行業申報規范填寫完整,不可漏報;對于相關行業申報規范要求填報自動監測設施的,在手工監測內容中應填報自動在線監測出現故障時的手工頻次,且監測頻次每天不少于4次,每次間隔不得超過6h。
需要明確的是,各類污染物是否采用自動監測設施,必須根據相關行業申報規范確定,無法達到要求的,則必須主動進行排污申報整改項的填報,并及時按規范進行整改[4]。
3 企業排污許可證證后執行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3.1 排污許可證證后整改
目前各行業排污許可證要求做到應發盡發,部分不符合排污許可申報規范的企業在承諾整改問題后也均可核發排污許可證,但是這類企業容易造成自身合法合規的錯覺,對排污許可證列明的整改項并未進行主動積極整改,此類企業往往容易被相關監管部門處罰。
3.2 污染物總,指標管理
在取得排污許可證之后,若排污許可證載明總量少于企業實際排污權交易總量指標,則企業多余的排污權指標如何解決,是進行企業間自行交易還是政府回購,各地管理情況不同,處理方式也不一樣,造成了企業的實際憂慮。
3.3 排污許可證變更
排污許可證并非核發后一成不變,企業在日常生產過程中會不斷地對生產設施、污染治理設施進行技術改造、升級換代,另外諸如排放標準更新、排污總量指標變化、企業基本信息變化等均應對排污許可證載明的內容及時進行變更調整,這就要求企業有專業的人員進行排污許可內容的管理,否則就會造成排污許可證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相符[5]。
3.4 環境管理臺賬記錄及執行報告缺失
在排污許可制度改革之前,大部分企業環境管理臺賬記錄相對粗放,且無專人管理;而新版排污許可證對企業環境管理臺賬記錄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還要求企業定期公布執行報告。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申領排污許可證初期無法適應管理要求,經常出現臺賬記錄和執行報告缺失問題。
4 結語
除本文分析的常見問題外,企業在排污許可證申請和證后執行實踐過程中還會出現其他問題,這就要求企業不斷地提高環保管理水平。同時,企業要清醒認識到排污許可管理的重要性,加強專職環保人員培養培訓、深入學習排污許可制度的內涵和意義,加強與當地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的溝通,掌握排污許可管理的技術要領,從而為推進排污許可制度的落實、推動環境質量的改善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煥松,柴西龍,姚懿函.排污許可制度基層實踐與頂層設計優化探索[J].環境保護,2018,46(8):24~26.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6-11-2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1/21/content-5135510.htm.
[3]蔣洪強,張靜,周佳.關于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實施的幾個關鍵問題探討[J].環境保護,2016,44(23):14~16.
[4]曾維華,邢捷,化國宇,等.我國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問題與建議[J].環境保護,2019,47(22):26~31.
[5]沐賢聞.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思路與措施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8,43(4):74~75.
收稿日期:2019-11-31
作者簡介:何秋陽(1987-),男,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環境治理及環保咨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