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茂新 楊涯雯 許紅印
摘要:指出了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是打贏藍天保衛戰,改善礦山生態環境,促進礦業綠色發展的有力保證。闡述了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基本原則和重要目標,提出了當前綜合整治幾點政策建議,旨在為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提出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政策措施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4-0084-02
1 引言
合理開發利用露天礦山資源給經濟社會帶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挑戰,主要表現在廢棄礦山數量眾多,責任主體大多已滅失,恢復治理欠賬嚴重;新建和技改礦山生態保護滯后,導致礦山生態破壞和影響仍呈現增長態勢;生產礦山管理粗放,損毀生態環境面積大,廢棄物堆積存量大,嚴重影響著礦山生態環境和礦業的可持續發展[1]。加強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是全面推進礦山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礦業經濟實現轉型發展、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對實現礦業產業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轉型,并保持持續健康穩定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2 露天礦山綜合整治的基本原則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遵循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生態優先、集約節約、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防治、標本兼治”的原則[3],以“關閉取締、停產整治、生態修復、達標建設”等為主要手段,全面開展露天礦山開展綜合整治工作。
3 露天礦山綜合整治的重要目標
3.1 全面摸排基本情況
以違法違規開采、來料加工場點和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為重點,全面排查露天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基本情況;對持有合法采礦許可證的,全面核查證照是否齊全,是否存在違反資源環境法律法規、規劃、破壞生態、亂采濫挖等問題;全面排查研石山堆放位置、范圍、堆存時間及周邊環境等情況。在此基礎上,逐礦逐項登記匯總,分類建立臺賬,提出“一礦一策”整治意見,明確責任主體和綜合治理任務、時限等[4]。
3.2 全面開展綜合整治
對違反資源環境法律法規、規劃、破壞生態、亂采濫挖等問題的露天礦山,依法予以關閉;對污染治理不規范的露天礦山,依法責令停產整治,經相關部門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對拒不停產或擅自恢復生產的依法強制關閉;對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因地制宜加強修復綠化,減少和抑制大氣揚塵。依法取締非法采礦、采石和采砂企業。合法露天開采的礦山企業在破碎、運輸、裝卸等生產環節要實行封閉作業,建設防風抑塵設施。全面加強研石山綜合治理,消除水土流失、自燃和冒煙現象。
3.3 全面加強生態修復
對礦山作出關閉退出決定,應明確礦山關閉后相關生態修復等法定義務履行責任主體;責任主體未明確的,遺留的礦山生態修復等問題由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對有責任主體的,要按照“誰開采、誰治理,邊開采、邊治理”原則,以綠色礦山建設行業標準,全面開展生態修復。對責任主體滅失的,屬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對礦山環境進行治理修復。
3.4 嚴控制新建建設項目
嚴格貫徹國家有關要求,重點區域原則上禁止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禁止在鐵路、公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可視范圍內等區域新建。其他區域新建的,也應嚴格執行生態環境保護、礦產資源規劃和綠色礦山建設行業標準等要求。
4 露天礦山綜合整治的政策建議
4.1 突出重點
要加大對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開采礦山環境遺留問題整治力度,要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相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整治,項目化推進。對砂石土、石材礦開采中形成高陡邊坡且視覺污染嚴重的殘留山體,廢棄采場內有殘留資源的殘垣斷壁,在符合規劃、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編制項目綜合整治實施治理。需開發式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需編制方案核準后組織實施。
4.2 停產整治
對證照不全,或證照齊全但沒有嚴格按照自然資源、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等相關規定要求實施開采、治理和保護,特別是污染治理不規范、排放不達標的露天礦山,要立即實施停產整治,按照“一礦一策”制定停產整治方案,直到完成整治任務,經當地政府組織驗收達標后方可恢復生產。
4.3 關閉取締
嚴厲打擊非法違法開采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參照“三不留一毀閉”的標準,由當地政府立即取締。在規定時限內,整治不達標未通過驗收的礦山,由當地政府按法定程序組織依法關閉,及時注銷或吊銷有關證照,并向社會公告。
4.4 達標建設
經核查可繼續開采建設的露天礦山,在破碎、運輸、裝卸等生產環節要實行封閉作業,建設防風抑塵設施。礦山企業要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行業標準,同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同步驗收合格方可生產。采礦許可證到期,確需延續的露天礦山,應履行相關法定義務,經屬地縣級人民政府組織驗收達標后方可向發證機關申請采礦權延續登記。
4.5 源頭嚴控
要按照新一輪礦產資源規劃和國家、部、省出臺的一系列關于露天礦山的管理政策要求,嚴格執行環保準人和最低規模準人條件。嚴格規劃管控,禁止在重點區域、禁止開發區、生態環境敏感區新設置露天礦山,禁止新批準砂石土資源臨時開采和來料加工企業(場點),從源頭上抓好露天礦山的規范管理,不得以各種不正當名義行開采之實。
4.6 過程嚴管
要按照“企業管理規范化、開采方式科學化、生產工藝環保化、礦山環境生態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礦地關系和諧化”的總體要求,按照“誰開采、誰治理,邊開采、邊治理”的原則,壓實礦山企業主建的主體責任。新設露天礦山必須按照綠色礦山行業建設標準進行建設和運營管理,引導已設露天礦山安排專項資金,倒排建設工期,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加快企業升級改造,做到真投入、真建設,取得真實效。
4.7 循環利用
對“三廢”要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幅降低礦山企業能耗、地耗、水耗,著力打造“礦業+”綠色產業鏈。對短期內無法綜合利用的廢石廢碴,各級政府要加大監控和防護力度,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產生環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損毀和安全隱患。全面加強矸石山綜合治理,消除自燃和冒煙現象。
4.8 轉型升級
要將礦山轉型升級改造作為重點,牢固樹立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資源開發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高質量發展。對長期停建停產的小、散礦山,要采取“關、停、并、轉”淘汰一批環境問題突出、資源利用率低、開采方式落后、經濟效益較差的礦山及配套加工生產企業。加強機械化與智能化改造,加快綠色環保技術工藝裝備升級換代,以脫貧攻堅、工程項目砂石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為引領,培育一批環境保護到位、資源利用率高、綜合效益突出的新型綠色礦業企業,增強市場的競爭力。
4.9 提升保障
要切實抓好涉及民生與工業產業重點項目的礦產資源保障工作,堅決防止因一刀切等不正確做法,造成礦產品,特別是建筑用砂石供給不足和價格過快上漲。對重點產業、重點傾斜,重點項目、重點保障,重點企業、重點支持。最大限度減少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提高礦產資源開發的集約節約水平,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的資源供給。
4.10 強化監管
加強對建筑用制磚等企業的備案審查,引導企業利用合法、合規礦山提供的砂石生產。自然資源部門要嚴格礦業權人主體管理,依法查處砂石采礦權非法轉讓。要對生產建設的砂石礦山進行監督檢查,查處砂石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對職責范圍內的砂石資源開發利用履行行業安全監管職責。
參考文獻:
[1]傅連珍,袁國華.貴州省礦產資源開發助力鄉村振興的思考[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20(1):1~9.
[2]中國石才網.貴州省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兩年攻堅行動[EB/OL].[2019-09-17].http://www.stonesm.com/News/Details-16712.shtml.
[3]佚名.河南三部門合力整治露天礦山[J].現代礦業,2018,34(3):100.
[4]張中強.河南省印發露天礦山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底全面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J].資源導刊,2018(10):9.
收稿日期:2020-01-03
作者簡介:劉茂新(1989-),男,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礦產資源管理、礦山地質環境管理及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