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銘 毛天龍 李光爍 張婷 蘆至穎 張邁月



摘要:指出了在新能源供電系統中,三相并網逆變器將直流電能通過逆變器轉換成交流電能,并入到公共屯網中,供其他用戶使用。為保證電網運行安全、穩定,對并網的電流和電壓諧波含量、頻率的偏差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和規定,需要滿足諧波含童較低和功率因數為1。研究了并網逆變器電流跟蹤控制策略及SVPWM的調制方式,在PSIM軟件中進行了系統建模與仿真調試,仿真結果表明:實現了逆變器輸出電流和電網電壓擁有相同的頻率和相同的相位,諧波含量較低和功率因數為1,證明了并網逆變器控制方法的正確性。
關鍵詞:三相并網逆變器;SVPWM;電流跟蹤控制;PSIM
中圖分類號:TM4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4-0172-06
1 引言
隨著社會越來越進步,科技發展迅猛,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光伏電能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成為目前重要能源來源。用戶可以利用光伏逆變器得到三相交流電能,用戶也可以把多余的電能通過逆變器轉換成交流電,收集到電網中,供其他用戶使用。為保證電網的運行能夠更加安全和穩定,世界的各國都對并網的電流和電壓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和規定,其中對于諧波畸變率、頻率的偏差等很多方面都做了有關規定,必須保證進入電網的電流是符合并網的基本要求的,這樣才能保證公共電網安全[1]。逆變技術解決的是直流電變成交流電的問題,如何并網、如何調制、如何調節也是并網的關鍵性問題[2]。
逆變器的控制方法有:PI閉環控制,雙閉環控制,滯環電壓控制,無差拍控制和重復控制[3]。雙閉環控制是電流的比較為內環,電壓控制為外環或者功率為外環,電流環能夠快速地抑制擾動。
逆變器的調制方法中,脈寬調制(PWM)應用最為廣泛,其中空間矢量調制[4,5]已經成為高性能場合的最佳選擇,在數字控制的應用場合中較為常見與廣泛[。空間矢量脈寬調制技術(SVPWM)是實現調制波輸出控制的一種方法,該方法通過空間矢量來實現。
2 三相并網逆變器拓撲結構及數學模型
帶有L型濾波器的三相并網逆變器系統如圖1所示,該結構圖是,T1~T6為三相逆變橋的6個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R是包括每一相的上橋臂和下橋臂晶閘管死區所產生的電壓損耗,及濾波電感內阻的等效電阻,為L型并網濾波器。
利用逆變器交流電壓回路和直流側電流回路建立電路方程組:
3 逆變器控制策略
3.1 電網電壓定向的矢,控制基本原理
對于三相交流對稱系統通過坐標變換,交流電壓電流在d-q坐標系下為為直流變量,可簡化系統分析。三相并網逆變器的輸出電流矢量圖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d軸以速度ωt同步旋轉,且與電網電壓矢量u重合。
由上述結論,可以得到三相并網系統的瞬時有功功率p和瞬時無功功率q分別為[14]:
逆變側電網電壓理想的情況下,即ud為某個具體值時,可以知道有功功率p、無功功率q和并網逆變側的輸出電流在d-q坐標系下的id和iq是成正比關系的。當電網電壓為不變量時,并網逆變器的有功功率p,無功功率q可以通過控制id和iq來改變。三相并網逆變器的控制結構如圖3所示。
從圖3可知,基于電網電壓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統是一個雙閉環結構,由有功、無功功率外環和有功、無功電流內環組成。功率外環是通過給定值和擾動信號作用,將d-q坐標系下的電網電壓進行作用,輸出內環電流參考值iq*和id*。無功電流內環的電流參考值iq*為0,這時逆變器運行于單位功率因數狀態下,以此達到電網的電流與電網的電壓相位一致的狀態。電流內環控制的原理其實很簡單,檢測出電網電流是交流變量,經過a-b-c坐標到d—q坐標變換得到對應的旋轉坐標系下的直流變量id和iq,將這兩個實時變量值與電流參考值iq*和id*分別進行比較,并分別通過比例調節實現對id和iq進行控制[15]。而電流內環比例控制輸出信號經d—q坐標逆變換到a—b—c坐標系后送入SVPWM控制系統中,開關的驅動信號由脈寬調制得到,最終實現三相并網逆變器的控制。
3.2 電流解耦控制器設計
考慮到電流內環是對稱的,以d軸為例進行比例控制的設計,q軸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比例控制。即使是擾動信號考慮進去,電流環控制也非常簡便易懂,解耦后的id電流內環控制只是比例值K。
對于功率外環,考慮直流側是在理想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這時直接給定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參考值,有功功率和d—q軸下的交流量ud相乘,無功功率和d—q軸下的交流量uq相乘,二者得到的值進行加法作用后與ud和uq的平方和相除,最后經過比例系數,得到有功電流參考值;有功功率和d-q軸下的交流量uq相乘,無功功率和d-q軸下的交流量ud相乘,二者得到的值進行減法作用后與ud和uq的平方和相除,最后經過比例系數,得到無功電流參考值。功率外環控制方程為:
上述式子中,ed和eq是電網電動勢矢量在d—q軸下的分量;ud和uq是三相并網逆變器交流測電壓的合成矢量在d—q軸下的分量;id和iq三相并網逆變器交流測電流的合成矢量在d—q軸下的分量;P是微分算子。
由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來,d—q軸的兩個分量是相互耦合的,但是q軸電流對d軸電流的影響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d軸電流遠大于q軸下的電流。雖然可以不去考慮q軸下的電流了,但有一個量不能忽略:ωLid。ωLid作為d軸耦合到q軸的分量,會對q軸電壓eq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需要進行解耦控制,不然會給電流控制的設計帶來不小的困難。
設:
u'd=Rid+LPid(11)
u'q=Riq+LPiq(12)
從上式(11),(12)可以看出, ud'和u'q替換d-q軸的耦合量后,兩軸的電流變得可以獨立控制了,消除了耦合,u'd和u'q又可由電流內環的比例調節K控制,u'd和u'q可以表示成:
式(13)、(14)中,vd和vq是d-q軸電流內環比例調節的輸出量,K表示比例調節增益iq*和id*是無功電流和有功的電流參考值,可以得到ud和uq的控制方程:
前饋解耦控制使d、q兩軸的電流已經實現了獨立控制,用電網電壓來作為系統的前饋補償,這就進一步提高了系統的動態性能。其實解耦的過程很容易理解,就是在d和q各軸下,把有對方軸下的分量加入到電流比例調節的輸出后面,加入的分量與被控對象產生的耦合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3]。解耦控制結構如圖4所示。
4 逆變器調制方法
4.1 7段式SVPWM
為了降低PWM開關產生的諧波分量,以每個開關周期閉合和關斷的次數最少為原則,開關動作時序只改變一個橋臂的開關狀態,零矢量平均的分配,可以產生對稱PWM信號。表1為基本矢量在不同扇區的作用順序。
4.2 Uref所在扇區N的判斷
判斷由Uα和Uβ決定的空間電壓矢量到底在哪個扇區內是SVPWM調制的第一步。這里先假設合成電壓矢量落在了第I扇區,即,0°